在嘉定新城(马陆镇)北管村,有一位来自云南的哈尼族同胞曹继学,热爱跳舞的他不仅带着村里的舞蹈队一起登上了保利大剧院的舞台,还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作舞”带到了我们的身边。
在北管村的舞蹈房里,伴着欢快喜庆的音乐,十几位文艺爱好者正热火朝天地排练着舞蹈《丰收乐作》。舞蹈队中,最惹眼的莫过于身着哈尼族传统服装的少数民族同胞曹继学。舞步时而稳健有力、朴实大方,时而轻盈敏捷、活泼潇洒,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队员陈夏珍对曹继学的舞蹈也是赞赏有加:“他一个男同志,动作跳得挺优美的,每个动作都跳到骨子里去了。”
曹继学来自于云南省哈尼族,两年前,他加入了北管村舞蹈队,带领队员一起跳起了乐作舞。和其他舞蹈不同的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乐作舞以模拟农作动作为主,通过跳、唱等多种表演形式,展示多姿多彩的乐作文化和少数民族同胞热情好客、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自小跳着乐作舞长大的曹继学,每天都要在自家门前跳上一段。一开始,村民们对此好奇不解,可如今却成了他的“粉丝”、学生。跟着曹继学跳舞,村民们不仅体会到了乐作舞的魅力,更收获了快乐和健康。北管村村民杨秀英是曹继学的房东,两年多来一直被肩周炎困扰:“自从小曹借房子到我们家来,我跟他学跳舞,肩周炎也好了,我一只手也抬得起来了,本来抬也抬不起来。”
除了跳乐作舞以外,曹继学还喜欢其他各类民族舞。通过参考网络视频,他又编排了彝族舞蹈《留客歌》、傣族舞蹈《山之灵》、《傣乡情歌》、藏族舞蹈《金珠玛米》等。曹继学告诉记者:“能登上大舞台一直是我的梦想,我想把我们哈尼族的受国家保护传承的那些棕扇舞、乐作舞跳给更多人看,想跳上更大的舞台。”
如今,曹继学和队员们频繁地登上区、镇各级舞台。曹继学说,即便在家乡,如今会跳乐作舞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他希望,家乡的乐作文化能不断传承下来,传播出去。
来源:《东方城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