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上海支柱产业之一。当智能网联车和新能源汽车向传统汽车发起挑战时,上海的汽车产业也正在发生着悄然变化。在素有“上海汽车城”称号的嘉定,既有新锐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也有汽车巨头与高校联手研究无人驾驶。上海汽车产业正在向未来“行驶”,而路标也都是醒目的“创新”。
未来汽车测试功能全
在嘉定同济大学校区里,隐藏着由同济大学、上汽集团联合建设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基地。这个基地是我国首个面向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目的,创新规划、全新设计、全面建设,并投入使用的专用测试场地。该基地既能支持面向L0到L5的不同等级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同时也能支持自主式、网联式等不同技术方案的自动驾驶系统测试。整个基地占地面积约为170亩,铺设道路总长度约为4.5公里。按照功能区块划分为“三区一环”,涵盖了城市区域、快速路、乡村和越野区域等智能网联汽车典型应用区域。
然而,即便是这个占地庞大的基地,也只是上海智能型新能源汽车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一部分。该平台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车用新能源电池材料、智能网联、整车平台集成几大板块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和服务功能。
近些年,平台基于基地,已经完成了由同济大学与上汽集团协同研发的自主无人泊车功能测试、V2V车辆编队行驶功能测试、同济大学协同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电动清扫车测试、由上汽研发且目前已应用于上海洋山港大桥的重卡自动驾驶测试、由同济与上汽协同研发的V2X预警功能测试、由同济大学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车辆环境识别测试,以及模拟雨雾天气下的道路场景测试等各类测试项目,在自主无人泊车技术、车辆编队行驶控制技术、有人/无人双模驾驶功能的新型线控底盘技术、V2X信息交互技术、环境感知技术、场景模拟测试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造车新势力创新力度大
酷炫的外表,大电子屏显示,在天际汽车公司的展示厅里,刚刚亮相上海车展的电动汽车抓人眼球。特斯拉的成功给了传统汽车产业巨大的冲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天际汽车就是其中之一。
重视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是天际汽车的法宝。企业的研发技术人员占比公司总人数的80%以上,用于研发的资金投入比例占90%以上,其自主研发技术已覆盖包括整车、造型、底盘、车身、电子电器、人工智能、智能互联、智能驾驶在内的完整研发体系,并积极布局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核心领域。短短3年多时间,天际汽车已经获得164项专利。
同时,在电动车三电核心技术领域方面,天际汽车清晰地看见了未来动力电池发展方向,选择在固态电池等领域进行前瞻性研发。未来2—3年的时间内,更新一代的固态电池将在天际产品上装车量产。
来源:《上海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