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是长三角的节点城市也是上海西北门户,更是上海的产业重镇和制造业大区。在上海构建空间新格局,全力推进“五大新城”建设的新一轮时代机遇下,嘉定这座800年历史底蕴的“历史名城”,在空间激活中将焕发新颜,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
近日召开的嘉定区两会传递出信号:嘉定新城新一轮规划建设不单是外延的拓展,更是城市的代际跃升。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说,未来嘉定将突出“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的建设理念,到2035年建设成为百万人口规模、功能复合多元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上海新城样板。
抢占新机:打造“新城”建设样板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推进“五个新城”建设。从“城区”到“城市”一字之变,让嘉定在内的未来“新城”拥有无限可能。这意味着“新城”不再是过去的“卫星城”、郊区,而是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在上海发力五大新城建设的这场空间激活战中,有着万亿级产业优势和科创底蕴的嘉定,站在时代的风口上正开启全新篇章。
嘉定“两会”3日发布政府工作报告,并对《上海市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作说明,提出到2025年,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功能和新城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嘉定区区长高香指出,要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强化产业功能完善、城市有机更新、新老城联动互补,加快形成新城大发展格局,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融合发展高地、人文教化高地、智慧交通高地。
现代化新型城市,提升产业能级是发展的“硬道理”。汽车产业是嘉定的一张名片。近年来,嘉定“提档加速”推动传统汽车产业深度转型,主动顺应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发展趋势,全力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如今,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嘉定的重点企业数已占上海半壁江山。
高香表示,未来将聚焦汽车“新四化”、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3个千亿级产业,加速培育新兴发展动能,积极构筑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衡量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一个重要指标。2020年嘉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超过1800家,数量仅次于浦东,位列上海全市第二。未来五年,嘉定新城将打造辐射力、带动力、集聚力更为凸显的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目标是到202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家。
能级跃升:在门口享受城市高品质生活
东连昆山,北接太仓,作为上海的西部门户,“嘉定新城”新在哪?这可不仅是面积上的扩展,更是各方面城市功能的能级跃升。
据悉,为更好承载新城新一轮规划定位,扩展后的嘉定新城合计规划面积达161.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由83平方公里扩大至113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口规模由70万人提高至100万人,服务人口规模约120至150万人。
对于城市而言,功能是最根本的核心特质。以前,嘉定是上海郊区的“卫星城”,更多承担着疏散人口、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能。很多年轻人住在那,但工作和休闲娱乐还得往上海“城里”跑。而新一轮“嘉定新城”建设,就是要打造节点功能,围绕交通、产业、科创、人文教化等构造综合节点城市的复合功能。
宜居宜业,“不用去市中心,就能享受到同级别的城市品质生活。”这是很多“嘉定人”的期待,也是嘉定将要发力的宏伟蓝图。
蓝图绘就,谋定而快动。抓住关键窗口期,嘉定新城版本升级和功能重塑大幕已经拉开。2021年新年伊始,嘉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启动嘉定新城首期15个重大项目,这标志着嘉定新城新一轮建设打响发令枪。
据悉,这些百亿级项目涉及高端产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重大民生等领域,其中有五个项目和教育有关,“十四五”时期,嘉定全区将新建学校30所左右。通过持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嘉定吸引更多人才“安居乐业”的魅力不断增强。
城市要升级,交通要先行。轨道交通11号线到“嘉定新城站”分出岔来:一条通往嘉定北,一条延伸至昆山花桥,这是中国第一条跨省地铁线路。如今,穿行嘉定的另一条跨省线路也在规划中——嘉闵线,连起虹桥与嘉定,以后还会延伸到北部的地区,一直接到太仓……成为嘉定新城的又一条重要纽带。
新格局,新未来。陆方舟表示,嘉定新城要发挥支撑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城市功能必须做优做强、拔高拔尖。嘉定新城将重点提升三方面能级:一要提升产业发展能级,重点推进北部拓区提升和东部转型升级。二要提升交通枢纽能级,构建直连高效的对外交通系统,同时“内畅外联”。三要提升服务品质能级,包括集聚更高等级的公共服务资源,打造更有向心力的中央活动区,塑造更富魅力的老城风貌,营造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等。
来源:新华社,编辑:卢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