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上海外婆家”寻传统乡村记忆

日期:2021年2月18日 09:01:48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奋蹄向前的孺子牛雕塑,化身沪苏界桩,立于上海嘉定区华亭镇毛桥村与江苏太仓浏河镇浏南村的交界处,寄托两地共享的农耕文化与乡土记忆,在牛年新春更添喜气。
顺着田间小路往南就是毛桥村,1.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白墙黛瓦的农宅比肩而立,完整保存了江南农村民居式样。如今,随着毛桥集市迎客、愚农庄园开张,这里是能追寻传统乡村记忆的“上海外婆家”,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令人向往。

农村原生态成风景

沿着华亭镇著名的景观道霜竹公路而行,水杉掩映间,便能找到毛桥集市的入口。名曰“集市”,其实是乡村旅游综合体。“核心区周边约500亩范围内,我们打造集美食集聚、文化传承、乡风乡愁、特色住宿、休闲产业等为一体的上海乡村旅游综合体。”毛桥村支书成文峰介绍。

占地3.5万平方米的鲜花集市在集市核心区,漫步其中,多彩花卉格外美丽,空中俯瞰,这片开阔地还呈现吉祥物毛桥猫模样,别有意趣。

以农村原生态为风景的毛桥集市,得益于周边良好的生态肌理,小桥流水,百年老宅……毛桥村面积不大,却是嘉定北部的“明星”村落。2006年,毛桥村就获评全国3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去年,毛桥村又位列上海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正在加紧建设中。

以传统乡土文化为切入点的毛桥工坊也颇受欢迎。它由老工坊改建而来,有米坊、面坊、油坊等九大板块。70岁的村民唐志琴是工艺坊的负责人。“你看,这些都是我们村民自己编织的。”走进工艺坊内,两台老式织布机映入眼帘,一旁,靛蓝为底、白色为纹的布袋,干草编制的草帽草鞋等手工艺品整齐陈列。敞亮的厅室内还摆着一张长桌,会不定期地面向游客举办一些亲子活动。“我们在这里做八宝饭,做草头塌饼,裹粽子……”唐志琴说,“来玩的游客多了,还会买我们自己种的新鲜蔬菜水果,我们都很开心。”

吸引更多人气集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毛桥村这个静卧嘉定北部的“秘密花园”,如何吸引更多人气集聚?这是成文峰思考的课题。、

毛桥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有“三步走”的规划。第一步是毛桥集市项目。“现在每年到毛桥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成文峰列出一组数据:2018年5月毛桥集市一期试运营,当年吸引27万人次游客,2019年增加到50多万人次,2020年受疫情影响,也达到50多万人次,“下半年尤其火爆,以市区过来的为主”。

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打造乡村旅游,是毛桥村发展之路的第二步。去年7月,愚农庄园正式开门迎客,开业不久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庄园占地1200亩,“杏雨梨云”精品民宿依水而建,还能体验趣味露营、河畔烧烤、水上游船、观光骑行……“庄园种植着各种各样新鲜水灵的蔬菜,直接供给餐厅烹饪,市民游客也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很受欢迎。”总经理贾涛告诉记者,春节期间的民宿去年12月份就已早早订满了。

愚农庄园为附近村民提供工作岗位,带动农民增收。贾涛介绍,未来庄园还将带动附近农民经营民宿。“有两栋民宿已经谈妥,马上装修完,四五月份就可以入住了。”
贾涛的这个想法与成文峰不谋而合。“通过市场化主体统一运营管理,村民可以收租金,也可以入股,从而共同致富。”成文峰告诉记者,除了愚农庄园外,另一片亲子集市也在火热建设中,今年或将建成,为市民游客提供又一处游玩好去处。“等人气旺起来后,我们还将发展乡居康养产业。平时为老人提供专业护理,到了周末,家人从市区过来看望老人,就可以住在民宿里,一起感受乡村之美。” 本报记者 杨洁

来源:新民晚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