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过后,上海迎来一则重磅消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由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根据方案,嘉定区全域被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其中江桥镇全域42.4平方公里被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151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
早在3年多前,嘉定就已开始布局嘉昆太(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和江苏省苏州市联合发布了《关于打造嘉定区、昆山市和太仓市协同创新核心圈行动方案》。随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推进,嘉定区摸准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又将迎来一次乘势而上、大展宏图的重大机遇。北虹桥商务区,正迎来新一轮腾飞。
“嘉定区将立足同时位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和‘北向拓展带’的特殊区位,既要积极承担‘一核’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又要积极融入‘北向拓展带’打造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在服务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体现自身担当。”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表示。
嘉定全面融入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
位于上海西北部的嘉定区,区位优势明显:西与江苏省昆山市毗连;北依浏河,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南襟吴淞江,与闵行、长宁、青浦三区相望,区域内江桥镇位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区。
为了更好地参与和促进长三角地区深化改革、协同开放,早在今年3月,嘉定就制定了《全面融入和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行动方案》,全面对接并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嘉定落地落实。这是嘉定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布局,也是嘉定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关键落子。
早在嘉定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区委、区政府就提出要全面对接虹桥商务区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功能,积极打造北虹桥综合商务区。“十三五”以来,虹桥商务区嘉定区域(北虹桥区域)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功引进和初步形成包括驴妈妈全球上海总部、华住集团全球研发总部等在内的研发总部集聚区。不断提升交通区位优势,轨道交通13号线、14号线和嘉闵线相继落地和规划建设,有力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吴淞江生态廊道大为改观,城市面貌、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初步具备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总体发展定位相符合的城市能级和产业体系。
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嘉定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要以全面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带动全区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全方位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北虹桥区域要全面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强化增量创新和存量更新,重点聚焦总部经济、健康医疗、数字娱乐、人工智能等产业,积极推进创新经济集聚、城市功能提升、高端社区建设,打造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重要窗口。
在嘉定区的“行动方案”中,22项具体举措新鲜出炉,为嘉定全面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西北战略门户、率先构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引领区进一步击鼓进军。为全面承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等溢出效应,嘉定区“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嘉定区将基本形成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核心功能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示范区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基本框架;到2035年,嘉定区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将显著提升,全面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战略门户和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的智核中心,努力成为上海建设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关键承载地。
“行动方案”提出4大方面共22条具体任务。
在建设高能级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核心功能区方面,嘉定区将全力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依托齐家网全国总部、华住全球展示中心等载体,吸引知名品牌旗舰店、体验店、概念店、首店以及快闪店等入驻,促进智慧零售、跨界零售、绿色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在构建高水平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示范区方面,嘉定区将持续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外溢带动效应,推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推动世界智能汽车网联大会和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进一步提升辐射力,打造一批在长三角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在加快规划建设高质量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方面,嘉定区计划构建辐射周边的交通枢纽体系,主动把安亭枢纽置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构筑联动长三角大交通体系中,进一步提升能级,承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西向、北向交通疏解功能。
在显著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方面,嘉定区重点提升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的能级和影响力,以复制推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经验为抓手,高质量推进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力争率先在嘉昆太区域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科创孵化平台和产业集群,强化服务长三角的功能。
同时,嘉定区还细分了四大任务清单。分别是《建设高能级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核心区任务清单表》《构建高水平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示范区任务清单表》《加快规划建设高质量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任务清单表》和《显著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任务清单表》。相关区级部门全面梳理了102项工作中与嘉定相关的内容,重点是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内实施的29项高含金量政策,目前正加快推进政策落地,全力争取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利好政策在全区加以复制推广。
“嘉昆太”三地共同打造协同创新核心圈
去年6月底,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嘉定区重大工程之一——嘉定城北路(上海省界至霜竹公路)对接太仓岳鹿公路新建工程在经过了质量验收和交通验收后开放通行。以往,从嘉定城北路前往太仓岳鹿公路需要绕行霜竹公路、娄陆路、郑和西路,用时近半小时。如今城北路(上海省界至霜竹公路)新建工程通车后,通行时间大幅缩短至5分钟,真正实现“一脚油门到太仓”。
目前,嘉定已经有京沪高速、沈海高速、沪宜公路等干线公路、高速道路横贯嘉昆太三地,为增强三地间的交流起到了基础性保障作用。同时,三地政府也正在把打通省界“断头路”列为重点工作积极推进,嘉定与昆山之间昆嘉路至宝钱公路、312国道至曹安公路等道路已连通,区域路网结构正越来越完善。城北路新建工程开放通行,是嘉定区和长三角周边地区要素对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缩影。
随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的公布,苏州和上海、和嘉定“更近”了。在嘉定区融入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过程中,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高质量推进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是重要内容。事实上,早在数年前,嘉定区就已在这方面开始布局。
嘉定科技博览会将“升级”成为“嘉昆太”科技博览会,于今秋举办;嘉北生态涵养区将与太仓浏河生态廊道区衔接,形成“嘉太生态区”;嘉定城北路与太仓市岳鹿公路对接工作年内启动……2018年5月21日,发展理念契合、资源禀赋互补、地理位置邻近、文化民生相通的上海市嘉定区、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和太仓市,在协同发展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江苏省苏州市、上海市嘉定区联合发布《关于打造嘉定区、昆山市和太仓市协同创新核心圈行动方案》并签订《共同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嘉定区、昆山市、太仓市签订《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合作项目备忘签约》。
根据框架协议和备忘签约内容,“嘉昆太”三地将适时启动协同创新核心圈规划编制,产业发展、综合交通、优化公共服务、生态治理、重点城镇圈等各专项规划也将落地,加强规划层面的统筹协调。依托“嘉昆太”雄厚的产业基础、浓厚的创新氛围、丰富的平台载体和强大的人才总量,三地正搭建“嘉昆太”区域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积极推进创新主体的研发成果在共享平台和载体上进行中试、孵化,进而推进产业化,同时联合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区域创新服务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创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同时,三地聚焦安亭汽车创新港与花桥国际商务城,嘉定工业区与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区、科教新城等区域连接点上的重点产业园区、特色小镇,探索建立产业集群合作共建示范区。
在《上海市嘉定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嘉定区同样重视让沪宁城市廊道与昆山太仓对接。目前,昆山、太仓和嘉定的建设用地已连绵化发展,亟须在空间资源配置方面进行统一机制协调和总体部署引领。为更好对接昆山、太仓及周边地区和上海主城区,结合现状城镇发展特征,嘉定将形成“三廊四片”的总体空间格局。其中,“三廊”是指与昆山、太仓对接的沪宁城市发展廊道和沪嘉城市发展廊道,以及市域内部与宝山和青浦地区对接的城镇协作发展廊道。沪嘉城市发展廊道是嘉定城市发展脉络的主动力轴线,北联太仓,区内串联嘉北产业社区、新老城、南江,直达中心城,为嘉定城镇生活发展的活力之轴。沪宁城市发展廊道是上海城市发展主要通廊的载体,西联昆山,区内联系江桥、安亭等,将成嘉定产业联络的主轴线。
近年来,嘉昆太三地聚焦规划互融互动、科创互促共享、产业互补共进、交通互联互通、民生互惠互助、生态互治互保、党建联建共建等七大领域,初步形成了以政府规划为先导、以协调机制为动力、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分工协作为方式、以市场运作为抓手的嘉昆太协同发展新模式,为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探索了有益经验。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已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等国家级重要文件中。
为进一步推进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聚焦“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先行复制推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制度创新经验,苏州市和嘉定区正在酝酿一份全新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后,双方将进一步探索统一规划管理、探索统一项目管理、深化生态联合保护、推动嘉昆太综合交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持续深化科创协同共进、共建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力推动民生领域红利释放、积极探索社会治理领域协作创新、着力深化党建联建,推动要素充分流动、资源高效配置、经济循环畅通,加快构筑长三角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同时,推动汽车“新四化”全面协同发展、联合举办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等一系列高质量推进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作项目也将持续深化推进。
北虹桥商务区迎来新一轮腾飞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一核两带”发展格局,其中“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面积为151平方公里。其中,北虹桥商务区面积为42.4平方公里,即江桥镇全域范围,不仅是虹桥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点区域。如今,北虹桥商务区正迎来新一轮腾飞。
7月30日,作为上海“3+5+X”重点区域“X”板块的整体转型园区之一,位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区北虹桥板块的临港嘉定科技城一期项目已正式启动桩基施工,整个项目预计在2024年投入使用。临港嘉定科技城一期项目名为“北虹之云”,占地78亩,规划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将新建3栋4层到17层的商务办公楼、5栋3层到12层的科技研发楼,以及6栋4到5层的总部办公楼。“北虹之云”,即将正式“升空”。
早在去年7月下旬,虹桥新慧总部湾集中开工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就在嘉定区江桥镇举行,6个产业项目集中开工,12个重大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近45亿元,进一步促进了江桥镇区域产业创新升级,树立总部园区新名片。虹桥新慧总部湾是北虹桥创新经济重要承载区,占地面积280亩,规划入驻23家企业的研发总部,分三期开发建设。其中,首发一期由10个项目地块组成,总占地123亩,入驻了主板上市企业雅运染整研发总部、创业板上市企业瀚讯无线技术研发总部、新三板上市企业致达智能总部和惠柏新材料研发总部等一批知名企业的总部和研发中心。
大项目陆续开工带来肉眼可见的热度,正是北虹桥商务区腾飞的最佳印证。“十三五”以来,江桥抓住大虹桥地区发展的良好机遇,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结构转型成效正在显现。以“绿色、生态、智慧、开放”的开发理念,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开发模式,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重点以数字贸易、医疗健康、新材料、网络安全、环保科技为产业导向,虹桥新慧总部湾将建设成为高品质、高能级的总部集结新高地,目前正在有力推进雅运染整研发总部、盈创互联网营销研发中心、致达智能研发中心、蓝科环保研发总部等多个研发总部项目。
目前,在虹桥商务区大开发大建设背景下,北虹桥迎来区域转型升级、跃升突破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四五”期间,北虹桥商务区将充分承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综合打造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创新承载区,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中的重要创新点。未来,江桥镇不仅有成熟的产业结构,还将着力在国际化消费体验平台和国际时尚消费业态的发展上下功夫,探索“西堂门户”的发展之道,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中的北部核心区。
未来,嘉定将举全区之力,将北虹桥商务区建设成资源要素云集、人才交往汇聚、立足上海面向国际的“开放北虹桥,创新领航地”。
开放的北虹桥,是指向西引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产业一体化发展,向北带动嘉定新城与虹桥核心区无缝对接,向东一线直达上海中心城重要战略节点,向南聚焦与虹桥核心区各大板块的功能联动与协同,共同承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国际战略,建设一流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创新的领航地,是指北虹桥商务区将以创新经济为主要特色,聚焦总部研发、创新孵化等核心环节,培育全链条创新生态,依托制造业基础和土地二次开发,推进资源高效利用,为多元企业和多样人才提供宜人的创新创业环境,以高品质专业服务助力打造小生态圈密布、总部经济云集的创新高地。
从功能上看,未来的北虹桥商务区将加速产业体系构建,打造协同创新的引领核心,同时不断提升宜居生活品质,建设近悦远来的活力都市,发挥蓝绿生态优势,营造公园城市的融合典范。今年,嘉定区将对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战略,结合北虹桥区域“十四五”发展特
征和实际,做好北虹桥商务区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研究,完成北虹桥商务区产业规划编制,深入开展产业功能塑造,进一步提升北虹桥商务区的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全力推进新慧总部湾建设并提升能级,推动瀚讯无线技术、惠柏新材料、易谷通讯等项目建设,并储备一批优质的总部项目。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