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北管村:数字孪生为乡村精准画像、破解治理难题

日期:2022年2月25日 18:10:4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上海正在因地制宜地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对于习惯村民自治的乡村来说,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数字治理?在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数字孪生为美丽乡村精准“画像”,并在智能驾驶等特色场景进一步探索,破解治理难题。请听报道:

北管村是上海近郊典型的人口导入村,村域面积2.67平方公里,外来人口是户籍人口的3倍。上海话里的北管,和“百管”相似。北管村一直以来的治理法宝,就是村里的事情百家管、百姓管。但近年来,村委主任邵伟梁发现,光凭村民自治,显然管不过来。河边垂钓、垃圾分类,就是一度让他最头痛的两件事。

邵伟梁:“农村毕竟人员素质层次还是比较多的。即使有了一个定时的点位,很多还不是很自觉的。钓鱼有几大坏处,会把新种的绿化踩踏掉,会留下一些烟头马甲袋之类的垃圾。”

比如,蔡家村民组的垃圾投放点,紧邻大型企业,以前常常在深夜等非投放时间堆满垃圾。情况的改善源于村级“一网统管”平台的成立,专门建立起垃圾分类应用场景。通过AI监控自动感知投放行为、触发警报,并形成呼叫告知、清理垃圾、上门劝导、屡教不改就执法的处理闭环。蔡家组村民组长邵能说:“现在好很多了。因为我们有别的事情,不一定每一小时来看几次。有了这个设备,24小时在看的,一有事情来提醒我们,及时把点位上的垃圾处理掉。”

通过扫描式孪生建模,北管村已经自动生成了包括农民新建房、沿街商铺、文化设施、公园等在内的精模底图,为乡村治理精准“画像”。在主干道、出入口等重要区域,平台实现人机视频巡防。北管村党总支副书记陈佳乐在实践中发现,“人防”的重要性依旧不可忽视。在升级设备的同时,也重新制定了联勤队员的考核机制。

陈佳乐:“乱贴广告这种,很多还是发生在凌晨三四点,非常考验联勤队员的响应程度。激励他们愿意发现更多的问题,及时处置掉,这和他们绩效工资也会形成挂钩。设备好,人员配置到位,同时也要一套好的机制。”

嘉定区城运中心主任李坚说,今年起,北管村的“一网统管”还在智能驾驶领域做出新的尝试。跑在路上的自动驾驶车辆,对道路进行全方位感知,实时反馈交通、市政、村容等问题,赋能社会治理。

李坚:“这些数据它其实是在做城市道路的数字孪生。可以发现道路部件的缺失,也可以发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这些移动的车辆也是移动的眼睛在帮助我们发现。”

北管村是嘉定乡村数字治理模式的其中一个典型。南翔镇永乐村、安亭镇向阳村、华亭镇联一村的“一网统管”试点工作,都已初具特色成效。李坚表示,围绕嘉定新城新一轮规划建设,将加速打造更多特色数字孪生场景,为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案例参考。

李坚:“‘自治’加‘数治’变成‘智治’,就是智慧的治理。在整个嘉定区都能够通过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数字孪生建设,形成智慧实用的场景应用体系、智能精准的监测分析体系、智敏立体的城市运行体系。为嘉定在五个新城建设当中,在治理领域发挥示范标杆作用,来助力和赋能。”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周显东、顾赪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