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和上海新城样板

日期:2023年1月14日 22:25:48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发展“新汽车”与打造“双引擎”都是当前嘉定区面临的战略性机遇,是嘉定区加快区域新一轮发展的“关键落子”和“牛鼻子”工程

■本报记者 薄小波

嘉定区是闻名的“汽车城”和“科技城”,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表示,全球汽车行业正发生重大变革,这既带来挑战,更有宝贵机遇,嘉定区正聚焦汽车发展“新赛道”,打造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以深化协同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实施新城、虹桥“双引擎”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全力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量、行稳致远。

文汇报:发展“新汽车”,跑赢新赛道,打造“双引擎”,是嘉定区发展的总纲。嘉定区近年来是如何辨明这个方向,抓住机遇的?已取得哪些成果?

陆方舟:发展“新汽车”与打造“双引擎”都是当前嘉定区面临的战略性机遇,是我们加快区域新一轮发展的“关键落子”和“牛鼻子”工程。“新汽车”的重大机遇主要源自全球汽车行业的重大变革,特别是汽车“新四化”浪潮和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给“汽车嘉定”新一轮发展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宝贵机遇。打造嘉定新城和北虹桥“双引擎”的重大机遇则是源于国家和上海关于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新城发力的重大战略,在重大战略引领和一系列突破性政策赋能下,“双引擎”建设定位层级高、推进力度大、功能加载快、发展动力足,必将对区域未来发展形成强有力的牵引。

为制胜汽车发展“新赛道”,继续保持“汽车嘉定”的领跑领先优势,我们围绕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重要承载区,做优做强汽车制造中心、创新中心、交流中心、人才中心、数据中心等五大核心功能,重点抓了六大方面工作:一是抓规划引领。定好任务书、作战图、施工表,更好引领“汽车嘉定”未来发展方向。总的目标是到“十四五”期末,汽车业总产出达1.2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值占全市三分之一。

二是抓产业布局。重点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高标准建设“三港两园”。坚持“一园一策”,持续强化“氢能港”“新能港”“创新港”品牌,2022年又规划布局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汽车芯谷“一软一硬”两大特色园区,加快形成“新汽车”的产业生态圈。

三是抓集群集聚。我们已集聚上汽大众MEB整车项目以及蔚来、理想、集度等造车“新势力”研发总部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汽车“新四化”集群效应持续扩大。目前,已引育汽车“新四化”重点企业415家,2022年汽车“新四化”总产出预计将达1527亿元,同比增长22%。接下来,还将继续补链强链固链,大力引进培育一批标杆性头部企业、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持续完善包括龙头企业、造车“新势力”、核心零部件企业、自动驾驶及智能出行头部企业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布局,加快构建国内领先的汽车“新四化”产业集群。

四是抓制度供给。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突破制度性瓶颈,分领域、分重点量身定制产业专项支持政策,持续为汽车“新四化”产业发展松绑赋能。

五是抓协同创新。建强一批创新平台功能,提高研发创新服务能级,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汽车芯片等自主创新产业化进程。聚焦区域协同发展,做实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汽车半导体创新联合体等平台载体,引领推进嘉昆太汽车“新四化”产业发展先行区、长三角自动驾驶智能出行走廊建设。

六是抓生态营造。注重不断完善产业生态,举办中国汽车论坛、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海汽车文化节等高能级活动,持续加大汽车研发、软件等专业人才培育力度,为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提供适宜的生长土壤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打造“双引擎”方面,我们深刻认识到这是国家和上海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立足区域协调发展、打开战略空间新格局的关键路径。一方面,我们坚持对标对表,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努力把嘉定新城打造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在发展目标上,总体围绕“两大定位”,即发挥沪宁发展轴上的枢纽节点作用、建设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打造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人文教化、智慧交通“四个高地”,力争到2035年基本建成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上海新城样板。在建城理念上,努力把嘉定新城建成“四个城”:一是未来之城,坚持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理念,用全新系统设计促进宜居宜业,用全新理念塑造人性化空间,用全新技术赋能城市发展,让新城展现科技范、充满未来感、更具人本价值。二是开放之城,紧紧围绕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功能定位,集聚资源、广搭平台,进一步提升向外辐射力和向内集聚力,让更多先进理念、优秀人才汇聚到嘉定。三是现代之城,探索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要路径,打造最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产城深度融合的现代城市格局、最便捷高效的现代交通体系、安全可靠的现代基础设施,到2025年嘉定新城总产出达万亿元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400家,率先建成“低碳城市”“韧性城市”“无废城市”。四是人民之城,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服务温暖人心,在细节中体现更多人文情怀、烟火气息、精细治理,让城市时时处处见到对“人”的关怀与呵护。我们充分发挥嘉定区同时位于“虹桥核心区”和“北向拓展带”的区位优势,立足“开放北虹桥、创新领航地”发展定位,深入构建“一核一带、三轴四区”城市空间布局和“一高三新”重点产业布局,打造创新经济集聚区、中央商务配套区和高品质国际化社区,着力将北虹桥建设成为比肩中心城区的高能级、高品质区域。当前,正重点推进“一区、一城、一湾”3个标杆性项目建设。“一区”即北虹桥城市更新片区,依托“城中村”改造,打造功能完善、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城市新标杆。“一城”即临港嘉定科技城,依托园区“二次开发”,打造以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为重点的国际化科创产业社区。“一湾”即虹桥新慧总部湾,以“五型经济”为主导方向,打造商务商贸和总部经济集聚的新载体。

文汇报:目前嘉定区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是如何具体抢先落子布局、实现汽车新动能加速起势的?

陆方舟:面对当前智能汽车发展新趋势,我们将聚焦智能网联汽车这一具有高度集成性、牵引力的“大终端”,以打造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为目标,在最具优势、最有条件率先突破的关键细分领域上攻坚发力,形成更大的先发优势和集聚引领。嘉定区作为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先发优势明显,在产业集聚方面,已集聚智能网联汽车重点企业135家,包括零束、禾赛、地平线、百度智行等一大批行业头部企业,率先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场景支撑方面,在全市率先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全域开放,并率先开放首批自动驾驶高速公路,开放道路总里程达到1117公里,占全市的62%;标准制定方面,率先制定《智慧道路建设技术导则》并升级为市团体标准。

接下来,我们将对标“世界级”标准,重点在以下三方面聚焦发力:一是规模能级要领跑领先。围绕“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3000亿元”目标,加快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全力支持传统车企转型升级,持续招大育强行业头部企业,确保在全球新成长起来的若干头部企业中占得一席之地。二是自主创新要领跑领先。聚焦新汽车领域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打造集创新平台、龙头企业、产业基金、实验工厂于一体的协同创新联盟,助力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平自立自强发展。重点做好“补芯铸魂”,加快推进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和汽车芯谷建设,聚力打造全球智能汽车软件创新中心和自动驾驶芯片创新中心,力争两到三年内涌现出一批“嘉定智造”的技术成果和成功产品,为汽车装上更多“中国芯”。三是示范应用要领跑领先。在商业化运营上敢为人先,充分发挥智能网联测试道路全域开放的先发优势,在实现自动驾驶网约车落地运营的基础上,加大政策争取和突破力度,积极推动“无驾驶人员”测试、运营模式。持续深化“双智”试点,升级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在标准规范、车路协同及数据打通等方面形成更多“嘉定标准”“嘉定方案”。

文汇报:嘉定新城建设今年会达成什么目标?重点工作具体是什么?

陆方舟:在做好全盘谋划的同时,我们将进一步突出重点,牵住“牛鼻子”,聚焦重点区域出好形象,高水平打造“三大示范样板区”:远香湖中央活动区代表嘉定蓬勃发展的“今天”,在远香湖、嘉定图书馆和保利大剧院原“三件套”基础上,规划建设文化环、未来塔、活力谷“新三件套”,打造更具标识度、宜居度、美誉度的城市会客厅。嘉宝智慧湾未来城市实践区代表嘉定创新超越的“明天”,将围绕“产城融合、未来城市、绿色生态”,建设芯片研发赋能、生态人文交融、低碳活力共享的智慧产业社区。西门历史文化街区代表嘉定人文荟萃的“昨天”,重点推进保护性开发,实现文化休闲、创意、商业、旅游和居住的多功能复合,打造新老城融合发展的样板。在完成国际方案征集和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今年将着力推动远香文化源招商引资和功能性项目落地,推进嘉宝智慧湾首发地块启动建设,完成印象西大街“预供地”。

同时,以重点项目为牵引,推动新城早出形象、快出功能。今年,嘉定新城共安排重大项目78个,总投资880亿元。功能导入方面,借力全市新城功能导入行动,积极与市级部门、市属国企开展对接合作,持续推动企业总部、科研院所、公共服务机构和文体旅活动赛事等功能性事项落地。产业发展方面,重点围绕“一城一名园”品牌和优势领域,加快联影二期、海创总部等项目建设,构建汽车智造领跑、健康医疗领先、智能传感领航的现代化特色产业体系。交通方面,加快开展S5嘉定新城段立体化改造前期研究,推进嘉闵线北延伸、嘉青松金线-宝嘉线规划建设以及轨道交通14号线西延伸规划落地。重大公共服务资源方面,确保华东师大第五附属学校等一批项目竣工交付,加快上海市实验学校嘉定新城分校、瑞金医院北部院区二期扩建等一批项目建设,推进西门文化公园、横沥文化水脉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构筑高品质生活体系。

文汇报:新的一年里,在保障民生方面,嘉定区有什么举措和亮点?

陆方舟:在优化公共服务资源布局方面,我们将持续推进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高水平开办8所优质学校,推进区域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布局;深化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级;积极探索实施“文化+”“体育+”“公园+”等工程,让市民拥有更好的绿色空间、文化休闲、健身体验。

在办好民生实事方面,今年我们将全力抓好3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在确保完成的基础上,把项目做得更有质量、更有品质。特别是“我嘉·邻里中心”,是群众身边集生活、服务、治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已建成43个的基础上,今年将建设完成10个,到“十四五”末全区将建成66个,更好构建具有嘉定特色的“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同时,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深入开展为民办实事项目社会全过程评议,做到“办哪些实事”“建哪些项目”和群众商量、听群众意见,“实事办得怎么样”“项目建得好不好”由群众监督、评判,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

在开辟智慧生活新场景方面,加快推动生活数字化转型,让“数字红利”增进百姓福祉。聚焦百姓关注的“医养教”“文娱购行”等领域,加快形成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受用的生活数字化应用,让生活更便利。比如,我们深化数字健康城区建设,建成统一的智慧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构建形成若干个三级医院+4个区域性医疗中心+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远程医疗协同体系,全面提升百姓就医便捷度和健康获得感。我们还将用足用好“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加快线上线下服务流程再造,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群众办事更便捷。

来源:文汇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