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嘉高速是新中国首条高速公路,1988年建成开通,作为我国第一批高速交警,同样出生于龙年的周宏今年就要退休了,而他也有幸成为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不断发展、完善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这是最后一次参加春节安保了,我格外珍惜!”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交警支队高速大队民警周宏说道。
峥嵘岁月与“龙”共舞
1988年10月31日,已有三年交警工作经验的周宏通过层层选拔、培训,如愿成为了高速交警,并参加沪嘉高速开通仪式。
那时,这条高速公路还一度成为旅游景点,周宏和队里三十名交警同事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路上车辆不多,以卡车居多。虽是高速交警,但工作多集中在路的“两端”。对于超宽、超载车辆,周宏在岗时严格核查把好“入口关”,防止这类车辆进入高速。
每年春运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一些大巴为了多拉乘客,超载现象突出,周宏和队友加班加点,对进高速的大客车逢车必查。有一次,周宏甚至在车辆的行李箱内发现了超载的乘客。
年复一年,周宏查处的交通违法不计其数。因为高速无小事,周宏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铁面无私、一查到底。随着时代变迁,高速车流越来越多,高速勤务机制也迎来了不断变革。
周宏清楚地记得,1995年,队里开始设夜班岗位,加强夜间管理工作,从最初的守点到后来的守点巡线相结合,周宏逐渐习惯了早夜班翻班的节奏。
2012年,又是一个龙年,沪嘉高速实现免费通行。为应对车流潮汐式变化,每逢上岗日,周宏都会准时出现在上下班高峰易拥堵的路段,开展疏导。在周宏的从警生涯中,虽然期间也有过道口检查站的工作经历,但他始终与沪嘉高速公路难舍难分。
每逢春运、“五一”、“十一”、清明、冬至等节点,沪嘉高速迎来大客流,嘉定公安分局都会按照预案开展高速与地面联动的疏导及应急管理,周宏始终如一颗螺丝钉一般钉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着每一分每一秒。
科技赋能交通高效管理
今年春节前夕,嘉定公安在高速公路投入无人机,开展大客流监测引导并对违法变道等违法行为开展管控。
周宏看着同事使用无人机对轻微交通事故开展高空取证引导车主快处易赔,快速疏通交通,对科技助力高速交通管理感慨万千。
在高速交通事故的处置发展历程中,周宏也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变革。
沪嘉高速刚开通时,基本没有什么大事故,并保持多年“零死亡”。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由事故民警处理,周宏接警后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保护好现场,并会同事故民警做好勘查。那时,每一起事故都要拍照取证并手绘现场图,所以事故车辆撤离需要一定时间。
周宏回忆,那时,没有什么科技设施,为加强超速违法整治,队里配备了手工测速装置。按照当时的法规,高速公路临近出口时,车辆要按照限速80、60、40公里/小时逐渐减速以确保安全,周宏就在高速出口处开展手工测速,以查处超速行为。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抓拍、区间测速等各种装置应运而生,科技的应用也让车行更规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日均车流量不断增大,高速车道也由最初的单向两车道变成了如今的三车道,因变道引起的碰擦事故时有发生。
早在2010年,周宏就通过大练兵培训,掌握事故处理流程和技巧,在驻点巡逻的基础上负责接处交通事故。
随着全国高速路网的建立完善,周宏和同事们积累的高速警务经验,为全国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提供了有效借鉴。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如今嘉定公安分局的高速交通管理工作日臻成熟。在周宏看来,“各种预案都非常成熟,无论是指挥调度、力量保障、应急速度都很到位,自己站好最后一班岗,就可以放心地退休了”。
来源: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