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量子点液态芯片打破体外检测国际垄断

日期:2024年3月27日 22:50:58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仅用几十微升(千分之一毫升)血清样本,就能进行肿瘤标志物、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多指标体外检测,而不用再像过去那样需要连抽好几管血。上海交通大学团队与企业共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点液态生物芯片多指标体外检测系统,并走通产业化之路。目前生产的系列检测仪和配套检测试剂盒获欧盟和中国相关医疗器械注册证,将很快在全球范围推广。这是记者昨天获悉的消息。

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采用单激光技术的全自动液态生物芯片系统。由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深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万子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

18年磨一剑,团队不仅独辟蹊径、以中国智造突破国际垄断,更将成本降至此前的十分之一,同时,多项性能指标处于领先水平。业内专家评价,这为我国普及应用液态生物芯片技术,进一步提高体外诊断技术水平,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态生物芯片技术作出重要贡献。

基础研究突破,创新利用新材料

液态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对核酸和蛋白类标志物均适用,其检测通量大、灵敏度高,比传统检测技术效率显著提升。然而该技术一直被发达国家垄断,技术壁垒高、制造难度大,是体外诊断领域典型的“卡脖子”问题。其中,荧光编码微球是多指标检测的“核芯”。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江高等研究院李万万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使用一种名为量子点的新材料,制备荧光编码微球。

据李万万介绍,量子点是202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明星发光材料,光学调节能力强,发光颜色纯、效率高,可显著提升荧光微球的编码能力,获得超100种编码信号。同时,通过膜乳化制备策略得到的荧光微球,粒径均一、可控,表面可连接多种生物分子,为高通量的多指标检测奠定坚实基础。

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后,上海交大团队联合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自主研发出目前国际上唯一采用单激光技术的全自动液态生物芯片系统,并基于该检测系统进行了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系列蛋白/核酸的多指标检测试剂的开发。

目前,系列检测仪和配套检测试剂盒已经获得欧盟CE认证和中国NMPA医疗器械注册证15项。李万万还透露,更多的系列联检试剂也处于申请或审批的进程中,在这一高端技术装备领域,已形成了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的能力。

校企合作,开启产品研发加速度

历经十年基础研究、八年成果转化,李万万感叹,科研团队“足不出楼”,研发时间却比同行缩短了一半。他提到的这栋楼,就是位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正是在这里,李万万研究团队与东方基因共同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前者负责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后者负责产品化研发、生产及产业推广,实验室的结果不出楼,就能在一天之内拿到所有需要的数据。研发加速度下,整个研发的过程跟其他同类的企业相比可以缩短一半。

同时,为了保障高校原创技术的产业落地,校企双方还在上海嘉定专门建设了占地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的工厂,投入量子点液态生物芯片系列产品的生产。这一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产、学、研、用模式探索,有力促进了我国体外诊断行业高端技术国产化的跨越式发展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面向市场导向的应用研究“融合区”,聚焦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升级发展中的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技术问题,关注基础科研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提升,打造高水平国际合作、多学科交叉、产学研用协同的开放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中长期前沿科技研究和“卡脖子”技术基础科研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来源:文汇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