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3-04(总数:7)

千双棉鞋寄深情

多年来,菊园新区79岁高龄的王玉英老人一针一线缝制棉鞋,无偿送给社区困难家庭及独居老人,已累计送出1000余双,她的一片爱心,在社区传为佳话。<br />王玉英家里有一间“工作室”,里面堆放着大量的材料。笔者和她一边聊天,一边试着学习这门手艺。原来,做双棉鞋可不简单。首先,制作传统的鞋底必须使用老布,将老布和线放进沸水中煮,以增加棉线与老布的韧性。随后,用烧制的浆糊将2块老布黏贴起来,制成一层底布,并在阳光下晒干。制作鞋底需要20层底布,用线来缝制,老人们称其为“作花”,一副好的鞋底不但美观,且十分牢固。鞋面的制作则相对简单,将棉布剪成适当的“鞋型”后用残布滚边,最后再缝制在鞋底上。细细数来,一双鞋子的制作过程需要2天时间,3支大小不同的“眼线”(针),2种以上的布料……<br />如今,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工业产品逐渐替代了绝大多数的手工艺品。有一些原本随处可见的手工工艺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可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缝制棉鞋几乎是农村里姑娘们的必修课。“我17岁就会缝鞋子了,那时家家户户都做。过年时最热闹了,大家会集中在一起纳鞋底,有说有笑的。”王玉英说。<br />由于年龄的关系,不少人曾劝王玉英,不用再缝了。可王玉英认为,如今缝制棉鞋不再像儿时那样为了生计赚零钱,而是晚年生活的一种兴趣和爱好。<br /> 制作传统的鞋底必须使用老布,将老布和线放进沸水中煮,以增加棉线与老布的韧性。 用烧制的浆糊将2块老布黏贴起来,制成一层底布,并在阳光下晒干。 制作鞋底需要20层底布,用线来缝制,老人们称其为“作花”,一副好的鞋底不但美观,且十分牢固。 做鞋面要选择合适的布料。 鞋面的制作则相对简单,将棉布剪成适当的“鞋型”后用残布滚边,最后再缝制在鞋底上。细细数来,一双鞋子的制作过程需要2天时间,3支大小不同的“眼线”(针),2种以上的布料…… 菊园新区79岁高龄的王玉英老人一针一线缝制棉鞋,无偿送给社区困难家庭及独居老人,已累计送出1000余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