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10-17(总数:11)

启良中学走过110载辉煌历程

启良学校创建于1904年,走过了110载风雨历程。学校诞生于多事之秋,校址几经更替,但依旧传承“启发良知、教育救国”的创校宗旨。<br />忆往昔,启良师生以勤奋和智慧播撒爱的种子,学校的每一步前行都印记了启良师生奋斗的足迹,学校的一砖一瓦都见证了启良师生成功的喜悦。<br />看今朝,启良校园常青佳木,奇香异葩,一流的教学设施,精干的教师队伍,无不凸现启良学校丰厚的历史底蕴。启良校园已成为师生成长的一方沃土和知识的殿堂。<br /> 初创时的校园。1904年,由周本培、汪树群等在嘉定城东门的小学桥南堍创办于的智东学堂。<br />1914年,受辛亥革命影响,由前清朝举人顾其义发起筹建新学堂,先后利用汤氏东大街归家桥的故室及北门横塘桥西堍葛氏宗祠作为临时校舍,成为启良学校的前身,顾其义任校长,后由清朝康生戴思恭继任校长。<br />1915年前后,智东学堂停办,并入启良,由此启良校史上溯至1904年。<br /> 六十年代学生上课的简陋环境。1920年3月,由于入学人数增多,原有校舍不敷使用,地方知名人士及富商巨贾组成校董事会,并筹款整修城隍庙北侧秋霞圃旧园以作校舍,学校初具规模。校长戴思恭先生表示:“当今要唤起民众启发良知,教育救国,振兴中华”,遂以“启良”冠以校名。<br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嘉定沦陷,学校遂之停办。抗战胜利后的次年,浦泳先生筹备组织复校委员会。热心办学的社会名流、著名教育家廖世承(解放后任上海师院院长)、吴蕰初、胡厥文(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浦泳等组成“嘉定县私立启良初级中学董事会”,由廖先生任董事长(廖先生去职后由胡厥文先生继任),募集经费,修复校舍,延聘师资招收学生,于1946年9月恢复开学。此时,教职员工仅11人,学生205人。<br /> 七十年代学生在工厂参加学工劳动。 七十年代学生赴农村学习实践。 七十年代学生参加为民服务活动。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启良学生参加高考情景。 1976年校门。 为了恢复秋霞圃历史名园的面貌,上海市和嘉定县政府决定动迁本校,扩建秋霞圃,修复城隍庙。政府投资近百万元,新校址选定在秋霞圃河北清河支路(现为启良路)东段与金沙路交叉口北侧,新校经两年多建设,1984年竣工并完成搬迁。 1992年嘉定撤县建区,学校更名为“嘉定区启良中学”。如今,教师的办公环境依旧还是沿用1984年时的办公用房。 2008年翻修后的教室。2008年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搬迁,校舍划归启良中学,政府投资800余万元,对学校的使用功能进行全面规划和改扩建,年底工程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