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嘉昆太协同发展,三城准备这样干

日期:2018年5月22日 08:10: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和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积极落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确定的重点任务,以及苏州市、嘉定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相关工作要求,嘉定区、昆山市和太仓市将携手构建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共同打造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98555ea9c92a4d7eb9ad623d95b879c5.jpg

国内首条跨省轨交——上海轨交11号线花桥段。

cf04e3064af542c7a146347ebcbbf940.jpg

地处长江入海口南岸的太仓港。

f5516317bbfc4450b57e79c602fe450a.jpg

位于昆山的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目标:到2020年GDP总量超8000亿元

总体目标: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重点以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共赢为突破口,探索以“规划同圈”引导城市、产业、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合理布局;以“科创同圈”集聚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动力转换,增强嘉昆太发展活力和动力;以“产业同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面增强嘉昆太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交通同圈”提高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路网的联通共享;以“生态同圈”共筑生态保护联防联控联治格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以“民生同圈”提升区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探索“党建联建”,发挥政府党组在助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作用,为建设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提供有力保障,从而加强全方位整合和全方位跃升,着力打造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主要目标:到2020年,通过大力推动“规划互融互动、科创互促共享、产业互补共进、交通互联互通、生态互治互保、民生互惠互助、党建共建联建”七大重点工作,基本实现一批重大举措落地见效,嘉昆太在相关领域全面融合对接有效畅通,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长安共建、生态治理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初步形成规划协调能统筹、产业细化强分工、错位竞争显优势、平台共享重协作、生态环境共保护、体制机制有突破的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基本格局。

努力实现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走在前列成为示范。科技协同创新走在前列,注重以共建创新载体和共享创新平台为基础,全力壮大各类创新主体;产业协同发展走在前列,注重以共建创新链联盟和产业园区为重点,全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长安协同共建走在前列,以共建常态“防火墙”和长效“安全网”为抓手,全力提升区域群众安全感;生态协同治理走在前列,注重以共建生态项目和共护绿色空间为举措,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发展指标:到2020年,GDP总量超过8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20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6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2500家,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00万人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不低于3.5%,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项目:各大领域齐头并进

举办嘉昆太科技博览会。每年开幕式设在嘉定区,并设嘉定区、昆山市、太仓市三个科技博览会会场。2018年暂定为9月,2019年起暂定于每年“上海科技节”期间举办(5月中旬左右)。

建立嘉昆太产业链创新联盟。构建错位发展、分工协作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联合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区域创新服务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创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大力支持嘉昆太产业链创新联盟承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扩散的机制;定期合作举办嘉昆太汽车产业论坛。

建立嘉昆太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共享机制。共同推动三地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开放共享,实现嘉定、昆山、太仓三地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互通和科技创新券通用,三方不定期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的政策培训和推广活动。

设立嘉昆太科创产业园。产业园由一个核心园、若干个拓展园组成。核心园位于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核心园拓展园由嘉定张江园、昆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多个高新技术园区组成。

启动编制嘉昆太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全面对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顶层设计要求,打破区域思维局限,以更高的视野和大局思维,合理规划布局三地产业,避免无序竞争,造成产业同构化。

建立嘉昆太企业诚信圈建设机制。大力支持嘉昆太三地各类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发展,提供落户企业核查必要的信用数据支持;组织开展三地联动执法;积极受理、及时处理消费者异地申(投)诉纠纷,健全完善消费安全预警机制、消费争议异地救济等制度;加强三地企业主体信息数据共享、列异数据的推送等,探索建立“制度+保护+诚信”的打击侵权假冒治理模式;三地互通辖区范围内的经营异常名录企业信息、行政处罚信息、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息、吊照企业信息。

启动道路对接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快嘉昆太区域路网建设,先期启动嘉定区城北路与太仓市岳鹿公路对接建设工程;加强区域沟通,加快实现省际毗邻公交线路无缝对接;探索嘉昆太交通执法一体化监管,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建立职业教育院校、职教集团联动机制。构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制度;建立院校联动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校企合作专业组;形成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响应机制。

联合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建立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建立科、教、研协作平台;建立联合公共卫生体系。

建立高技能人才柔性流动培育联动机制及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联盟。建立嘉昆太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联盟;搭建高技能人才资源合作共享平台;建立高技能人才柔性流动工作机制。

打造嘉昆太精品文化旅游目的地。适时推出“定制化”的宣传口号和主题形象,策划制作嘉昆太旅游宣传地图;开发一批内容丰富的“特色精品旅游产品”;以三地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建设为契机,辟出嘉昆太专栏,相互展示旅游宣传资料,推广代售三地旅游景区门票、旅游联票,开辟“嘉昆太”旅游专线。

共建浏河生态走廊工作机制。对浏河沿岸进行综合整治,打造风格统一、景色多样、环境优美的浏河生态走廊;对浏河进行综合水域治理,推进河道清淤工作的开展;对浏河流域污染源开展排查,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建立“长安”嘉昆太建设共享联动机制。健全社会稳定形势联合分析研判机制,深化治安巡逻防控、武装应急处突、群防群治守护三张网建设,探索基层平安共治机制,加强“雪亮工程”共享共用和道口查控协作。

建立“智慧公安”协同机制。实现口岸查控协作联动和信息共享;加强交界区域巡防联控和办案协作;建立情报信息联席会议和互换机制;加强重点人员动态互通和协同管控;探索突发事件协同指挥和联勤联动。

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建工作机制。政治建设同向,共享初心教育资源内容;支部建设同标,发挥创新提质示范效应;队伍建设同力,放大头雁引领效应;组织生活同频,打造分层覆盖联动机制;益邻服务同诺,打造党建引领创新圈。

原则:互补、共赢、开放

优势互补原则:充分发挥嘉昆太在科技、产业、资源、市场、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公共服务、文化文明、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形成以政府规划为先导、以协调机制为动力、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分工协作为方式、以市场运作为手段的嘉昆太协同发展新模式。

合作共赢原则:坚持从嘉昆太发展实际出发,聚焦三地规划互融互动、科创互促共享、产业互补共进、交通互联互通、民生互惠互助、生态互治互保、党建联建共建等七大领域,注重各类发展要素之间的沟通与对接,有的放矢、稳步推进,加快形成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统一开放原则:坚持以开放的理念、开放的机制、开放的市场推进嘉昆太之间的合作交流,注重打破区域限制,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加快培育统一开放的、符合嘉昆太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综合交通体系、营商环境体系、生态保护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实现同城化谋划、联动式合作、协同化发展。

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联席会议制度:就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重大事项进行统筹、协调、指导,提出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联席会议实行轮值制度,由三地轮值;适时成立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工作办公室。

建立咨询顾问机制:成立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咨询顾问委员会,由嘉昆太各自推荐知名学者或著名企业家等组成,为核心圈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来源:《嘉定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