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的“学渣”,把一个个知识点摸透、嚼烂、理顺,再“喂”到读者嘴边,这些漫画加文字的推文诙谐幽默、通俗易懂,哪怕是真正的“学渣”,也愿意读一读,也读得明白。
在充斥着鸡汤、段子、毒舌的微信朋友圈,“混子哥”陈磊创办运营的公众号“混子曰”算得上是一股清流。这位曾经的汽车设计师坚信,在众声喧哗的网络世界,有营养的知识仍旧是刚需。
“混子哥”陈磊创办运营的公众号“混子曰”有300万粉丝,是名副其实的“大V”。
“混子曰”运营团队成员大多数都是“90后”。
“光靠抖机灵不能长久”
“即使我发‘你们好’三个字,阅读量达到10万+应该也没什么问题。”这当然是句玩笑话,但陈磊的自信不无道理。
2014年11月9日,陈磊在公众号“混子曰”上发布第一篇推文《那个你不太熟悉的孔老夫子》,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的网红之路竟就此开启。没有依托任何营销手段,“混子曰”的推文在朋友圈里病毒式地传播开来,时至今日已俘获300万粉丝,成为名副其实的“大V”。平均每篇50万的阅读量,影响力不亚于一份都市报。
没有千军万马,只身一人在纷繁世界中闯出一条路来,这是只有移动互联网时代才可能创造的神话。“在以往,大家在报纸上看到的内容是编辑把关后的产物;在自媒体时代,投票权交给了受众。”陈磊相信,优质内容总会有市场。
网红并非一蹴而就。在微博红火的2011年,“潜水”许久的陈磊决定发挥手绘漫画的特长,效仿他人将作品上传到微博。从小试牛刀的“看图猜名人”系列,到以“二混子”形象示人的四格漫画《一般不扯淡》系列,陈磊攒下了4万左右的粉丝。此时,在“大V”横行的微博世界里,名字源于《我爱我家》里葛优混不吝形象的“二混子”,还只是个不值一提的小人物。
不甘于仅一两百的转发量,陈磊决心推倒重来。“我把苦思冥想的笑点都放在了四格漫画里,然而也就博人一笑,几秒钟后就被忘了。”陈磊明白,“光靠抖机灵不能长久。”
2014年下半年,陈磊在啃《中国人史纲》一书,当他读到东周章节时,发现历时近600年的东周“国家太多了,根本记不住”,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慢慢在他脑中浮现:烽火戏诸侯后威信扫地的周幽王,鞭尸楚平王的伍子胥……
捧着《中国人史纲》,陈磊回想起初中时代还是“学渣”的自己,当年,他对老师讲述的历史提不起半点兴趣,脑子里想的净是《灌篮高手》里的动画人物,一堂课下来,知识点一个没听进去,漫画倒是画了不少。
枯燥艰涩的历史书,不是每个人都能读下来,何不用漫画的形式解读?陈磊把东周想象成一个班集体,四集连载的《如果东周列国是一个班级,这事儿就好理解了》就这么应运而生。
这个系列火了,荒废许久的公众号“混子曰”借此赢得了不少人的芳心。这让自称“混子哥”的陈磊坚信,无论在什么年代,知识始终是刚需。
“估值只是个数字而已”
5月25日中午,“混子曰”发了一篇《一口气印度史(3)》。距离上一次发布推文,已经过去了8天。
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世界里,“混子曰”是个另类的存在。充满焦虑的公众号写手们日日发文,生怕被世界遗忘,而“混子曰”却坚持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更新频率,对粉丝们“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的留言似乎也没太在意。
“我想做个慢公司。”“混子曰”火了之后,陈磊成立了公司,组建了团队,但他并不急着做大,“知识传播这件事,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沉淀,个人的修为、对市场的理解和在大众心中的公信力,都需要深厚的积累。”
回望过往人生,陈磊坦言“似乎都挺顺利”。他歪过头努力在脑海里搜索着什么,又补充道,“我走到今天,多亏了两个人。”
第一个是好友罗润洲,也是陈磊现在的合伙人。2007年,罗润洲成为首位进入上海大众的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生。在他引荐下,同门师弟陈磊2009年毕业后入职。两人在同一个办公室干着同样的事——汽车设计。一个不错的职位,一份不错的薪水,让身在嘉定的江西人陈磊定下了心,工作第二年便在安亭新镇购置新房,憧憬着可期的美好生活。
第二个是前央视主持人、现紫牛基金合伙人张泉灵。2015年6月,在一个朋友组织的饭局上,陈磊见到了张泉灵。没多久后紫牛基金与真格基金便给陈磊投了147万元。有了这笔钱,加之已有一些广告收入,陈磊便辞去原职,还把罗润洲忽悠过来一起干,“混子曰”公众号由此结束了作坊式的运作方式。
在张泉灵眼里,“混子曰”是极具IP潜质的项目,“像这样流量极高的平台,收到的广告分成远不是一般的流量分成。”罗润洲更是对这位师弟赞赏有加,“他做的知识解读的事情,是将需求转化为产品的极好尝试。”
罗润洲所说的需求,即读者的求知欲。“混子曰”的粉丝中,来自北上广的占据了三分之一,这其中不少人希望能够凭借渊博的知识,占领朋友圈意见领袖的高地,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混子曰”正中他们的下怀,让他们可以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点。
2016年,“混子曰”完成900万元的Pre—A轮融资,彼时估值已达8000万元。陈磊对此倒是看得很淡,“估值只是个数字而已。”估值虽虚,但每篇报价三四十万的广告,却为“混子曰”带来了实打实的收入,仅去年一年就有700万元。
“手里有粮”的陈磊,想着“步子迈得大一些”。眼下,他在布局新媒体矩阵,除了“混子曰”,旗下还有“混子谈钱”和“画唠教室”2个公众号。
“‘混子曰’关注历史、人文、科技、汽车等领域,但都做得不深,我希望通过分号深耕各个领域。”在位于安亭新镇安智路155号万创坊五楼的公司里,陈磊描述着更广阔的未来,“我们正在筹备一个关于教育的项目,让枯燥的教科书变得更有趣。这个项目并不一定做得成,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
不出差的日子里,陈磊会笃悠悠地步行去上班,他很享受安亭新镇的绿意葱茏和鸟语花香。10分钟路程走完,这一切将暂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繁忙琐碎的工作,现在的他,除了网红的身份,还是一个拥有20多位员工的公司的老板。
“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看过“混子曰”推文的人,多数都认为作者是位学富五车的历史系高材生。然而,常在历史课上开小差的“混子哥”陈磊,与历史的关联寥寥无几。他本科念的是机械工程,硕士读的是工业设计。
在历史知识面前,有的人望而却步,有的人浅尝辄止,有的人刨根问底。陈磊属于后者。
多数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男生都迷过一款以二战为背景的游戏——《盟军敢死队》,1984年出生的陈磊亦不例外。随着关卡难度增加,陈磊对游戏交代的背景知识越来越陌生,“搞明白了玩起来才有意思!”他在网上搜罗了大量二战资料,又读了《希特勒亲历记》等相关书籍。把二战基本摸清了还不够,他如法炮制,又去了解一战,“问题没搞明白,饭都吃不香。”
下苦工夫追求的无用之用,若干年后竟成了自己的事业,这是连陈磊都没想到的事。
然而,自己把问题搞清楚是一回事,把问题讲明白又是一回事。理工男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时发挥了作用。就像一个厨师,陈磊循着线索搜集大量食材,去芜存菁后端上一盘易消化、有营养的大餐。
除了历史,陈磊也会选择一些热点来写,不过他的切入点和别人不一样。2015年10月,发现了青蒿素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这个消息在国庆期间蔓延开来,当人们在朋友圈和饭桌上高谈阔论之时,陈磊想着“这个假期算是废了”。在网络上,他不放过任何青蒿素的蛛丝马迹;在书店里,他耐着性子啃下一本本关于疟疾的专业书籍。整整一周后,《屠呦呦对疟疾原虫干了什么》出炉,把疟原虫在人体内的轨迹以及青蒿素消灭疟原虫的原理,用有趣的漫画和通俗的文字娓娓道来。
当公众号写手们为了蹭热点连夜拼凑出一篇篇雷同的推文时,陈磊却沉下心来另辟蹊径。现学现卖的人多了去了,但梳理出脉络的人少之又少。这是他运营“混子曰”的生存之道。
“到现在,我每发一篇推文都诚惶诚恐,时刻做好了被批评的准备。”陈磊自称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但搬运工并不好当,就以《屠呦呦对疟疾原虫干了什么》一文为例,阅读量达到80多万,一旦出现差错,很多人可能就会被误导,“好在至今没出现过硬伤。”
“你们不会真的以为,混子哥闷骚的文字、猥琐的漫画、清晰的脉络、准确的知识,都是一气呵成的吧?”在推文《我一篇文章憋两周,是为了确保真的把自己掏空了》中,陈磊向读者述说着内心独白,“混子哥没有过人的才华,只有浑身的热情和对完美的执着。我用两周憋一篇文章,不是因为懒,是要确保真的把自己掏空了。”
来源:《嘉定报》记者 陆晓峰/文 记者 秦逸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