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两大技术浪潮的兴起,正在赋予汽车全新的“生命”。汽车正快速地变聪明、会说话、更懂人,成为继手机和平板电脑之后最大的移动终端和应用平台。
当汽车不再仅仅是汽车,那会是什么模样?7月12—14日,2018未来汽车展暨未来汽车开发者大会在位于安亭的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行,向人们展示出了未来汽车的全新图景。
①7月12—14日,2018未来汽车展暨未来汽车开发者大会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行。
②在未来汽车开发者大会开幕论坛上,各大新兴车企创始人共议汽车“第二性”。
③活动期间,“明日之星·未来汽车开发者计划优秀项目路演”格外引人瞩目。
EVCARD:每1.2秒产生一笔订单
此次未来汽车展上,“蔚来汽车”“北汽新能源”“长安汽车”等30余家新能源车企集体亮相,观众不仅能近距离感受智能化、新材料、轻量化等最新技术,还能了解到分时租赁、P2P租车等共享商业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不再仅仅是代步工具,越来越智能的汽车俨然成为了带轮子的电脑。
在“蔚来汽车”展台,没有工作人员讲解,没有多媒体投放,仅有一辆ES8就足以吸引观众目光。“奇瑞汽车”则带来了一辆半开放式的新能源车模,其近乎“裸妆”的结构,将电池、电机、电控、悬挂等内部结构直观展示在观众面前。
此次展会还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供应商。“明天新能源”销售总监马国强带着全新的充电设备,从深圳前来参展。这款独立式充电桩产品,将多媒体终端植入充电设备,以增强客户在充电时的体验度。“未来3—5年,快速充电、无线充电等技术将快速发展,我们的市场正在慢慢变大。”马国强说,“目前,仅在上海我们就投放了近100台设备,主要安装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由“智充”带来的C9超级充电站,其480千瓦的输出功率,使得车辆在20分钟内就能完成充电。
说起电动汽车,就不得不提嘉定本土品牌——EVCARD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平台。目前,EVCARD已经拓展至全国62个城市,长三角26个城市中已入驻18个,使得城际之间的全天候通勤变成现实。在业内人士看来,高密度的人口和数目众多的城市决定了分时租赁在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事实的确如此。“截至今年6月,EVCARD已投放3万辆电动汽车,有超过1.3万个网点、6.6万个专用车位,注册用户达275万,平均每1.2秒就产生一笔订单。”工作人员介绍说,“EV-CARD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平台,而上海国际汽车城则成为中国第一个集研发、制造、文化、贸易、体育为一体的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基地。”
地下车库找车不再是难事
此次活动期间,“明日之星·未来汽车开发者计划优秀项目路演”格外引人瞩目,6位参演企业家向观众展示了一幅未来汽车的发展图景。
“许多使用常规导航的用户会发现,车辆驶入地下车库时导航就失灵,车辆驶在立交桥时导航常常误以为在地面道路。”演讲者陆海峰说。“戴氏智能”研发的惯性测量与导航技术将“载波相位分差技术”与“惯性测量及卫星定位融合传感器”相结合,确保了导航可以高精度定位车辆位置。这种技术普遍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中,相同功能的设备从国外进口,价格在20—50万元不等,而“戴氏智能”生产的产品只需5万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愈发普及,对于锂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热管理”问题应运而生,怎样保证车辆在高温时高效率地充放电呢?“净相科技”提出了最新的解决方案——使用相变材料。相变材料指的是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材料。经测试,它能为汽车电池降温20%—30%,有效降低热失控的风险。不单是散热快,由于相变材料的物理特性,其升温、隔热的效果相比传统材料也大大提高,这不仅保证了锂电池原有的输出动力,还能有效延缓外界温度对于电芯的影响。相变材料目前已被多家锂电池企业应用到产品中,并实现量产。
除了这些汽车内部的核心技术,此次路演中许多新理念也让人耳目一新。3D打印出来的汽车靠谱吗?个人投资开发充电站可行吗?这些奇思异想,绝不是纸上谈兵。
XEV公司的3D打印汽车可实现快速更新车辆内外饰,在欧洲已有采购订单。许多人担心3D打印汽车的安全性,事实上,经碰撞测试,3D打印汽车的强度已达到欧洲低速车标准。
“20年前,汽车刚在国内普及,你没有抓住机会开个加油站。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越来越好,你不妨试试自己当充电站老板。”这是“智充”创始人的演讲词。据悉,全国使用率最高的“智充”充电桩每天被使用的次数高达34次,单桩年收益已经达到82万元。
“斑马快跑”网约车平台,早已在武汉风靡,其独特的斑马纹车身已通过工信部备案。眼下“斑马快跑”与全国30余家车企合作定制斑马纹车辆,已获得105张网约车牌照,未来将以并购出租车为切入点,对传统出租车业务进行升级改造,完成出租车与网约车的业务融合。
发现汽车“第二性”
汽车只能有“出行属性”吗?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汽车正在被赋予新的“生命”,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工作、娱乐、社交和购物。这些功能,被称为汽车的“第二性”。
在未来汽车开发者大会开幕论坛上,来自各大新兴车企的创始人,分享了他们对汽车“第二性”的理解,以及在拓展汽车功能与属性上的探索。
“很多汽车行业‘闯入者’都怀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重新定义汽车。”“智电互动”董事长庞义成表示,“蔚来汽车”“奇点汽车”“小鹏汽车”等新兴车企从零起步走到今天,非常不易,希望有更多更年轻、更新型的创业公司出现,共同推动变革,真正实现重新定义汽车的目标。
6月28日,“蔚来汽车”开始向私人用户交付首款车型ES8。在此次论坛上,“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秦力洪自豪地宣布:“我们用3年多时间实现了承诺,但这只是一个开始。电动汽车的机遇一定属于中国,属于中国企业。”
“奇点汽车”联合创始人沈海寅表示,“奇点汽车”的初心,不仅仅是打造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款懂人的轮式机器人,“造车是一场长跑,成功的企业和品牌都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才走到今天,造车需要沉下心来做好长跑的打算。”
“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夏珩认为,电动汽车结合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将催生出中国新汽车时代的巨大机遇,“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出年轻人喜欢的智能汽车,为此建立了全球顶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团队,已经自主研发出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未来3—5年内,“小鹏汽车”要将自动驾驶能力赋予每一代汽车产品。
作为汽车人,“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谷峰经历了中国燃油汽车产业的巅峰时期。但在他看来,如果从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来看,演出才刚刚开始,“因为技术的进步,汽车产业链将面临一次洗礼,以前那种链式产业链将变成网状产业链,数据成为驱动各节点之间的基本介质。”他断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彻底改变传统汽车产业链的作业方式,研发、制造、物流、销售、售后等环节都将被颠覆,重组成为一个全新的产业图景。“云度新能源”联合创始人林密对此深表认同,“未来10年将迎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发展,整个汽车业必将被重塑。”
来源:《嘉定报》记者 李华成 王安琪 秦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