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全力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

日期:2018年8月14日 13:21: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近年来,嘉定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和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在体制机制上寻突破,在维护团结和顺中促作为,在队伍建设中得成效,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3099eae6eb33434f8254daaef43225f7.jpg

①嘉定区民族宗教法制宣传月启动仪式现场。

3099eae6eb33434f8254daaef43225f7.jpg

②江桥镇开展“沪藏一家亲”主题实践活动。

ae89877339784ac698330d063bf9a35f.jpg

③万佛寺慈善许愿平台开通暨广慈卫生发展基金设立签约仪式现场。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宗教和顺

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工作网络。紧密结合嘉定特点,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工作主题,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八进”为基础,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核心,将开展创建活动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有效载体,纳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活动重要内容,着力丰富和形成具有嘉定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涵和形式。全区各街镇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先后树立了微活动、客堂汇、异乡风采、同心园、情牵远乡情等工作品牌,进一步融洽了民族关系,增进了民族感情。

探索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工作机制,以社区民族工作为重点,完善“六个一”工作机制,形成区域推进民族工作治理的有效做法。创新工作理念,坚持“两新”“两融入”,称外来少数民族群众为“新村民”、“新居民”,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在服务中实现融入、在融入中实现发展”的新路径。先行先试,以江桥镇为试点,探索建立融合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形成统一新村(居)民服务管理理念、统一新村(居)民点联勤式和四色卡管理机制、统一新村(居)民服务管理项目、统一新村(居)民中党团员组织管理的“五统一”服务管理模式。

全力做好困难少数民族群众帮扶工作。在加大精准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上,2016—2018年嘉定区陆续对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和德钦县、青海省久治县、云南省楚雄州开展对口帮扶。在少数民族群众就业、特困救济、大病医疗补助、失业培训等方面,统筹整合资源对困难群众优先给予照顾。扎实做好民族教育工作,关心民族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勉励他们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

鼓励民族宗教界开展慈善公益活动。近年来,区佛教协会、区基督教两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累计捐款近千万元。连续三年参加嘉定区统一战线“同心·零距离”服务民生活动。区佛教协会成立“嘉定十方教育专项基金”“十方野生动植物保护基金”等。

万佛寺心系久治县

2017年1月25日,上海万佛寺慈善许愿平台开通暨广慈卫生发展基金设立签约仪式在万佛寺举行。

签约仪式上,万佛寺向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捐赠善款100万元,设立广慈卫生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支持当地医护人员的培养以及因病致贫家庭的救助。同时,万佛寺微信慈善许愿平台也于当天正式开通。寺院承诺,微信平台每收到一条愿望,即向社会捐出一元钱,集中用于公益慈善事业。

万佛寺自2015年利用微信许愿平台创新祈福方式以来,深受群众欢迎。这一举措既减轻了烧香等传统习俗带来的环境污染,又避免了人员拥挤造成的安全隐患。万佛寺再次创新,将这一形式与慈善公益相结合,借助这一平台,聚集善心,凝聚善力。

2017年10月27日,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举行上海万佛寺广慈卫生发展基金发放仪式。此次基金发放分3个层面,共计19.5万元:一是为久治县奋战在一线的140余名医护人员发放补助金,共12万元;二是对职称晋升人员给予奖励,共1.5万元;三是为久治县6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共6万元。

民族班学生就医更方便

为更好为嘉定民族班的学生提供快速就医服务渠道,增强民族班学生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嘉定区民宗办结合大调研大走访活动,深入学校倾听民族班学生心声,了解民族班学生需求,以解决民族班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全区民族班学生分布以及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会同区卫计委、区教育局梳理了民族班学生的就医流程,并开设就医“绿色通道”。

分级诊疗,开通“绿色通道”。按分级诊疗制由民族班所在学校对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一些简单治疗、常规检查、配药等问题,为民族班学生提供就诊优先便利。对于需前往二级医院就诊的民族班学生,按照就近原则,分别对应中心医院、大华医院、南翔医院3家二级医院,为其开通就医“绿色通道”。

预约就诊,提高诊疗效率。各对应的二级医院将实行门诊预约制,通过网络、微信、电话等多种形式,由各学校医务人员、生活老师预约对应的二级医院专家门诊(分时段预约),学生按预约时间就诊,大幅度缩短排队等候时间。

统一标识,实现持卡就医。统一制作民族班学生“就诊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二级医院为持有“就诊卡”的民族班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在挂号、就诊、检查、收费、取药、住院等方面提供就医便利。

佛教场所取消门票

自2018年1月1日起,嘉定区佛教界所有合法场所一律取消门票,包括春节头香券、撞钟券等,并禁止各类商业开光行为,场所内禁售香烛,香客进门赠送3支清香。

嘉定区佛教协会会长慧禅法师说,取消门票和禁售香烛对各大场所会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提升佛教形象。

取消门票后,云翔寺全年将减少收入近200万元。云翔寺住持昌明法师表示,为了佛教的神圣和信仰的纯洁必须放弃短视行为。家住江桥的信徒李居士说,寺院取消门票后,对于信徒来说不但可以减轻负担,更有了一份归属感。

“藏汉一家亲”

1989年上海行政管理学校西藏班落户江桥,一段“藏汉一家亲”的佳话由此开启。

2014年,江桥镇与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以西藏班学生为活动对象,开展“藏汉一家亲”共建项目,旨在增进民族情谊,打造民族工作品牌。

开展民族团结共建活动。江桥镇在中心地段提供80亩土地新建校舍,改善教学设施和西藏学生的住宿条件。每年提供5万元西藏班学生助学金,每年拨款2万元设立西藏班学生活动专项经费。在金达社区、金华社区、华庄村、沙河村、金莱社区、文体中心6家单位建立“藏汉一家亲”实习基地,拓展西藏班学生课外实践空间。

开展藏汉联情联谊活动。2002年起每年举办“同饮江桥水,藏汉一家亲”迎新联欢会。组织江桥中学、金鹤中学与上海行政管理学校开展“我在江桥有个家”结对活动,藏族学生到本地学生家里过新年、吃团圆饭。

开展“格桑花”志愿服务。建立“格桑花”志愿服务队,组织西藏班学生针对江桥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志愿服务,共同打造美丽江桥。

来源:《嘉定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