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准确把握新时代,担当审计新使命

日期:2018年8月30日 17:08: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策部署,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这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目的是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一直以来,嘉定区审计部门认真落实上级审计工作部署,始终围绕全区重点工作,聚焦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努力为嘉定建设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打造创新活力之城提供有力保障。 

2017年,区审计部门实施开展了32个计划内审计项目和2个同步、交办审计项目,审计处理、处罚、上交财政、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1.14亿元,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事项5件,促进被审计单位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5项。 

c933172ef32e4f6d9bc3a98f856a96ce.jpg

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服务嘉定改革大局

党中央要求,审计工作要坚持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总体要求。为此,区审计部门注重查问题、防风险、促改革,积极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实现审计全覆盖。

加大对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区审计部门紧紧围绕嘉定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主动对接推进全区重大改革发展举措及重点任务,持续跟踪审计各部门、各单位贯彻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和实际效果。在对财政、科技、规土、市场监管、水务、环保等单位审计中,重点关注科创中心建设、“放管服”改革、土地减量化、制度供给等方面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促进改善营商环境,及时发现影响嘉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坚持“三个区分”原则,切实推动重大政策措施和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确保政令畅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区审计部门聚焦防范风险,在财政审计中重点关注财政资金管理使用风险,堵住财政管理中的风险漏洞,促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强对本区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揭示风险隐患、决策失误及损失浪费等问题,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深化国资国企审计,着力关注区管企业和国有资本在股权收购、对外投资、资产处置、业务经营等环节的风险隐患问题,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通过审计,把揭示风险隐患与服务宏观决策结合起来,积极推动解决问题,提升经济抗风险能力,促进全面深化改革。

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公共权力运行审计力度。区审计部门把民生资金使用和公共权力运行作为重中之重。去年至今,开展保障房跟踪审计,河道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教育系统维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专项调查审计,为规范各项工作建言献策,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聚焦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这条主线,依法加强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与区纪监委建立问题线索移送机制,着力揭示违纪违法问题,对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

打造审计监督网  扩大审计覆盖面  

如何打造一张全覆盖的审计监督网?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互相不可替代,通过整合三种审计模式的资源,通力合作,形成审计监督网,进一步扩大审计覆盖面,更好地发挥审计经济卫士的作用,促进嘉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做好国家审计。区审计部门通过每年开展计划内项目,包括部门预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政府投资审计等,监督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把握重要内容和主要方面。2017年,通过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反映,揭示了预算支出安排不够合理,部分项目未进行政府采购,项目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未严格执行等137个问题。

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近年来,区审计部门不断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内部审计在开展审计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更早、更直接地了解政策的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效果。内部审计包括全区各委办局、街镇和区管企业内审机构监督本单位、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和内部管理的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2017年,全区内审机构完成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建设审计等各类审计项目2420个,审计总金额217.81亿元,促进增收节支6.66亿元,提出审计建议意见被采纳946条。

社会审计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价工作,区审计部门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审价,有效缓解了人力资源的不足、知识结构体系的不全与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对委托项目实行复核和考核评估,加强审计过程中的协调和指导。2017年,共委托区级财政性资金建设审计项目79个,总造价37.8亿元,对76个500万元以上的审计项目进行了复核和考核,总造价36.28亿元,在中介审核的基础上再核减673万元。

创新审计方法  确保工作实效  

近年来,区审计部门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机制,不断推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

开门搞审计,强化信息互通。一方面,“走出去”对标,通过对标审计工作先进单位,调研走访外省部分地区、本市其他区审计局等,取长补短,学习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内部审计指导和监督等。另一方面,“请进来”学习,通过邀请市审计局、浦东新区审计局等经验丰富的老师授课指导,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此外,借助嘉定审计微信公众号、嘉定审计网等渠道,对外发布审计动态、审计信息、审计公开等内容,从而促进获取信息的社会公众监督审计工作的开展。

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形成部门合力。区审计部门与区发改委、区国资委、区纪监委等部门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强化相互沟通,实现信息、成果共享。今年,区国资委信息收集系统正式对区审计局开放了查询端口,审计人员可通过系统软件实现对本区区管企业相关数据的查询比对分析;区审计局联合区纪委、区监委建立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制定《关于审计发现问题线索移送的管理办法》。此外,区纪检监察部门将审计结果纳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区委组织部门将审计结果运用到干部综合评价系统中。各部门的协作配合,促使审计监督向前端、末端不断地延伸。

探索大数据审计,提高审计成效。大数据审计是新时代下开展审计工作的必然趋势,区审计部门结合审计项目,逐步探索采集、分析财政数据,在具体实施中,强化对区财政部门预算系统和支付系统的数据比对,利用联网审计系统及SQL语言等信息化手段,对预算编报系统、预算指标系统、国库支付系统等的财务和业务数据,集中进行多系统关联、大数据分析,整理形成标准化指标中间表和审计分析模型,形成审计疑点表,提高审计工作的成效。

遏制屡审屡犯,完善审计整改闭环。一方面,规范审计整改“对账销号”制度的检查程序,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对账销号清单,对所有审计项目发现问题实行统一“清单式”管理,明确整改任务和完成期限,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复核检查。另一方面,依托区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两个平台,完善审计工作闭环机制。在审计整改工作中,排摸梳理各家单位整改情况,对一些共性、历年难以整改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举措,完善制度规定,落实整改任务。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足实际,区审计部门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为审计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对党忠诚,履职尽责。区审计部门要求全局人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筑牢理想信念的堤坝,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把“四个意识”转化成听党指挥、为党尽责的实际行动,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专精业务,强化素质。区审计部门始终把能力素养作为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整合科室资源,推进研习社、讲习堂、大数据审计数据分析小组等工作团队开展理论攻关、实务研究等;搭建教育平台,坚持实战练兵和业务培训相结合,坚持以老带新,使年轻同志尽快适应审计工作,选派业务骨干参与上级审计机关重大项目审计等,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切实强化使命担当。区审计部门积极参与区委统一部署的“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切实推动审计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认真组织开展职业道德检查月活动和纪律作风整治月活动,在集中学习教育基础上,通过开展廉政纪律自查、巡查、函查等,研究整改措施,强化监督力度。

依法审计,秉公用权,始终做到清正廉洁。区审计部门持续推进“四责协同”机制建设,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与审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丰富和改进廉政教育形式,健全审计廉政制度和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对审计项目实行廉政跟踪检查和信函回访,推进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和各项廉洁纪律的贯彻执行。

来源:《嘉定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