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李雨衡,小学老师袁雯雯,退休教授朱文雅,创业者孙雯俐,他们是我们身边再平常不过的凡人,拼接起来便成了这座城市的底色。
同样的城市,俯视的人看到了千城一面,仰视的人看到了百态众生。
诞生:源起“山寨”剧组
陈娟住在真新街道,今年七十有三,耳不聋眼不花,爱看报爱看剧,最近,又玩起了微信,连“买汰烧”时都机不离手。
如此着迷,竟是“追剧”惹的祸,还是一部自制剧,目前只出了6集。这部片子究竟什么来头?原来是真新街道策划出品的一档视频节目,每期邀请一个或一群居住、生活、工作在真新街道的人,以朗读的形式讲述故事。这也是吸引陈娟追剧的动力,“主角都是熟面孔,看起来扎劲呀。”
这档节目名为《心念》,初创人员曹琪、张晶莹是两个“80后”女孩,在真新街道社区文明办工作。央视的《朗读者》成为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感动了无数观众。曹琪是这个节目的“粉丝”,某天她突发奇想:何不“跟风”一下,做一档本地的《朗读者》?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张晶莹时,两个女孩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找谁当主角?这不是难事。真新街道的老居民都知道,街道有个老品牌——“真新故事真心人”,每年都会评选出十大人物,他们都具有一定的阅历和感染力。
谁来写谁来拍?在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真新街道新闻中心6位工作人员全体出动,临时凑了个“山寨”剧组:曹琪负责写分镜头,张晶莹是总务,小许摄影,小袁打光,还有两个是摄像师。解决了分工,还有道具问题,年轻人脑子转得快,麦克风从网上采购,废弃的泡沫塑料板拿来当打光板,买不到的道具就自己动手做,拼拼凑凑总算可以开拍了。
第一次试拍,为了保险起见,剧组分了两组镜头拍摄,尽可能多拍一些画面,剪片时也能有备无患。张晶莹说,拍摄还蛮顺利,虽然主演都是普通人,但都在演自己,表现很自然,可毕竟都是业余的,难免出点洋相,“拍摄完成后,广告公司制作时发现,我们连打光都打反了。”试拍的第一期效果出乎意料,上线后微信阅读量明显涨了不少。这一期,让团队摸准了观众的口味。
市民喜不喜欢,主要还是看故事讲得好不好。“我念得怎么样?”每当主演为自己的发音担忧时,剧组人员就安慰说,有口音、普通话不标准都没有关系,只要念得有真情实感就行。
与大咖云集的《朗读者》相比,《心念》坚持走素人路线,因为这更接地气。“每个人都有朗读的原动力,他们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会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共情。”《朗读者》节目策划人刘震云的这番话,也正是《心念》这档栏目的初心。
如今,《心念》还在继续。未来,它将带来更多真新人真心事。
生活:唯有不断前进
一个人、一本书、一个舒适的环境,朗读不受职业、年龄、阅历的限制,却能把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传递给他人。《心念》主人公孙雯俐和李雨衡,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从创业者到圆梦人,上海枭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孙雯俐对成功的定义早已不是年薪百万,而是承担起社会责任,去帮助更多年轻人实现梦想。为此,她带着《史蒂夫·乔布斯传》,走上了《心念》的舞台。
“求学时初读《史蒂夫·乔布斯传》,那时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乔布斯会因为鲍勃·迪伦的一次表演而心生感慨。”孙雯俐调整坐姿,又一次朗读起那段文字——“鲍勃·迪伦有一次正要唱《像一块滚石》,观众中有人高喊‘叛徒!’,迪伦说:‘搞他妈个震耳欲聋!’……就如迪伦所说,如果你不忙着求生,你就在忙着求死。”
众人眼中的孙雯俐是天之骄女,优越的家境,一流的大学,成功的创业经历,资深的职业导师,只有她知道曾经的彷徨和失落,“我曾深夜走在大街上,不敢回家,那时我的合伙人撤资了。”但她坚持了下来,就像乔布斯说的那样:“那就是我一直试图做的事情——不断前进。”
事业风生水起时再读《史蒂夫·乔布斯传》,孙雯俐有了全新体悟。乔布斯说:“我的动力是什么?……去表达我们对前人所有贡献的感激,去为历史长河加上一点儿什么。那就是推动我的力量。”孙雯俐搭建起一个孵化平台,数千位创业者和近百家投资机构集聚于此,真新街道的创业氛围日渐浓厚。
与孙雯俐不同,从小辗转于不同城市的李雨衡完全是另一种生活状态。“我的父母都是市政工人,从小就跟着他们从一个工地辗转至另一个工地。”李雨衡早已习惯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201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的“90后”小伙李雨衡,现在是真新街道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在《心念》的镜头里,他用朴实的语句道出了环卫工人的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用勤劳开启城市的黎明,用质朴收获夜晚的美景,他们的足迹遍布城市每个角落,他们的双手把每条道路都清扫得干干净净……”
当年辞去市政测绘师的工作,选择环卫岗位时,父母不解的眼神犹在眼前。“做这份工作,辛苦点没事,我们更在意社会的理解,我想为环卫工发声。”让李雨衡感到欣慰的是,如今走在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人会致以环卫工微笑甚至递上一瓶水,这座城正变得越来越有温度。
传承:生命和艺术的本义
“生命的意义不是你活了多久,而是你做了什么。”在《心念》节目上,退休教授朱文雅谈起对人生的感悟时,目光坚定。
朱文雅是位老知青,1964年从上海市南洋女中毕业的她受到感召加入援疆队伍,“当时媒体都在讲上海知青的援疆故事,我觉得能成为其中一员特别光荣,也没多想就申请加入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半个世纪前的场景,朱文雅仍历历在目。这一去,便是37年。
在新疆的岁月,朱文雅做过工人、医生、老师,日子虽然清贫,但她毫不后悔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那里。“我非常幸运,这辈子从事了两个最崇高的职业:医生和老师。”朱文雅说,医生救死扶伤,让她学会敬畏生命;老师传道授业,让她深感生命的精彩在于传承。
节目中,朱文雅还谈起了一件往事。那年,一位哈萨克族产妇难产,接到求助后,她步行十几公里赶往产妇家中接生。当她剪断婴儿的脐带时,产妇的丈夫迫不及待握住她血淋淋的双手,连声道谢。这一幕,朱文雅至今难忘,“老了回忆起这些事,觉得没白活这一生。”
退休后,朱文雅回到故乡上海,谢绝了2家医药公司的返聘邀请,不过她也没闲着,当起了社区志愿者,后来又加入百姓宣讲团,这一干又是12年。在《心念》中,朱文雅读着冰心的《谈生命》,将自己的人生体悟娓娓道来。
传承是生命的本义,艺术也不例外。因为《心念》,工艺美术大师许四海的故事被更多人所知。许四海号称“江南壶怪”,这不仅因为他是紫砂陶艺大家,也因为他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鉴赏家和收藏家。
1946年,许四海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与母亲相依为命,靠拾荒为生。成年后,他参加了抗美援越战争,上世纪90年代初他放弃体制内的“金饭碗”,义无反顾走上收藏、创作紫砂壶的道路,并成立了全国最早的私人博物馆“四海壶具博物馆”,打造了一座占地约46亩的“百佛园”,园内有壶具博物馆、茶圣博物馆、茶叶加工工场、紫砂壶生产制作工场、窑场等,形成了一个集旅游、参观、教学、研究为一体的茶文化基地。
多年来,许四海向各地政府、博物馆捐赠了无数件国宝级藏品。当问起这些年来他所捐赠物品的价值时,他说,这个不能用价值来衡量,作为一个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理应有爱国情怀。
相关链接
人物:朱文雅
退休前是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授,退休后回故乡嘉定定居,担任真新街道社区教育讲师团成员、嘉定区百姓宣讲团成员等。
朗读作品:《谈生命》节选
(作者:冰心)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人物:李雨衡
1991年出生,201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现为真新街道一名普通的环卫工。
朗读作品:《城市最美的美容师》节选
(作者:真新街道居民姜宗仁)
寂静马路上还没有行人,就开始了他们最忙碌的身影;我们还在甜蜜的梦乡里,他们已洒一身热汗;用洁净的早晨迎接第一个行人,我们身边的“马路天使”;他们用勤劳和心灵,守护我们城市的文明;啊!请给他们一个微笑——我们城市最美的美容师!
人物:孙雯俐
上海枭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在真新街道设立枭林梦工厂,牵头组织创建了“创·真新”系列品牌活动。
朗读作品:《史蒂夫·乔布斯传》节选
(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
我们很多人都想回馈社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添上一笔。我们试图用我们仅有的天分去表达我们深层的感受,去表达我们对前人所有贡献的感激,去为历史长河加上一点儿什么。那就是推动我的力量。
人物:袁雯雯
真新小学语文老师,获评嘉定区教学新秀评比一等奖、嘉定区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
朗读作品:《孩童之道》节选
(作者:泰戈尔)
孩子有成堆的黄金与珠子,但他到这个世界上来,却像一个乞丐;他所以这样假装了来,并不是没有缘故;这个可爱的小小的裸着身体的乞丐,所以假装着完全无助的样子,便是想要乞求妈妈的爱的财富。
人物:许四海
号称“江南壶怪”,成立了全国最早的私人博物馆“四海壶具博物馆”,打造了一座占地约46亩的“百佛园”。
朗读作品:《匠心》节选
(作者:真新街道居民王婧)
曾经的辉煌岁月,你用格局立信;曾经的斑驳岁月,你用内敛示人;匠人们在海上平台历代传承,如今想用你来做一枚果儿;海派紫砂的精气神,更是匠心中国梦。
来源:《嘉定报》撰文/顾娴慧 李华成 王安琪 摄影/张晶莹 郑胜乐 周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