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看娄塘村拆违如何“一碗水端平”

日期:2018年10月16日 08:47: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拆违难,难就难在人情世故。尤其在乡村“熟人社会”,村干部与村民之间或沾亲带故,或远亲近邻,拆违过程中难免有人提出异议,说到底还是看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嘉定工业区娄塘村先行先试,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每家每户进行违建评估,有理有据,让村民心服口服,拆违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拆违同时,娄塘村着眼长远,抓好源头管控,建立起一套新增违建巡控机制,把违建发现在苗头、遏制在萌芽,确保新增违建“零增长”。

e6343d11622e42fb8fbd070918fab1d3.jpg

拆违后新建的绿地和步道 

拆违前后对比

 

违建密布,容不下一辆电瓶车

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的娄塘古镇,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代代传承的美食制作工艺,让此地有了“食娄塘”的美誉。

土生土长的潘志瑾在娄塘集镇上生活了整整70个年头,“记事起这里就闹猛得很,家门口河对岸是个茶馆,镇上还有不少饭馆。”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集镇周边陆陆续续林立起一批工厂,地理位置优越、生活配套齐全的娄塘集镇吸引了众多来沪人员前来落脚。

1993年就开起旅馆的潘志瑾脑子活络,2003年在屋后自留地上搭了近百平方米的平房用于出租。希望赚点外快的何止她一人,也就是从这一年起,数年内几乎家家都私建了出租房,最甚者竟然搭起一个6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每月收取的租金逾万元。房子多了,人就更多;人越多,房子就越多。如此循环往复,娄塘集镇显得拥挤不堪。

方圆4.3平方公里的娄塘村,村域范围除了娄塘集镇外,还有散落在集镇周边的几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为3200余人的娄塘村“人口倒挂”现象极为严重,拆违前来沪人员数量超过万人。

违建横行致使人口无序导入,除了给环境带来不可承受之重外,还由于私拉电线等原因产生重重安全隐患。去年,娄塘村一栋厂房就是因为电线老化引发火灾,虽无人伤亡,却也敲响了警钟。要知道,娄塘村违建密集的区域,别说消防车,就连电瓶车都无法顺畅通行。

娄塘村里住着上海最年长的男寿星宋洪根,今年已经109岁。每年重阳节相关部门都会上门慰问宋洪根老人,可由于违建遍布,一行人只能将车子停在老远的地方,步行至老人家中。谈起这事,村干部颇为无奈。

借着拆违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这股东风,娄塘村乘势而上,于2016年正式启动拆违工作,从集体用房入手,再一家家“啃”下村民家的违建。截至目前,娄塘村共拆除违建122300平方米,相当于百联嘉定购物中心的建筑体量,占全部违建的97.8%。

去年4月接到拆违通知后,潘志瑾没有拖拉,违建拆除后屋后一下子豁然开朗。这些年虽然收到了不少租金,但潘志瑾也因违建吃了不少苦头。每到雨季,她家就不得安宁,天降暴雨时六七十厘米的积水没过了她的膝盖,有一次眼见雨水即将倒灌进家中,请来消防队救急才让水位退了下去。违建一拆有了空间,村里马上在她家原违建之处铺设了排水沟,困扰她多年的水患终于一去不返。

 

引入第三方,拆得心服口服

拆违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对村干部而言是件得罪人的事。尤其在根植于“熟人社会”的农村地区,怎么拆?拆多少?难免会引起村民的质疑:村干部会不会有偏袒?

不仅如此,由于村里很多违建都出租给来沪人员居住,有的人家一年租金收入能有10多万元,拆掉这个聚宝盆谈何容易。当然,村民们并不是不讲道理,大伙儿看重的是“一碗水端平”,有的村民找到村干部直言不讳:“人家拆,我就拆,要拆就都拆。”

拆违初期,娄塘村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听到最多的就是“如何保证公平公正?”,这让村干部意识到,要顺利推进拆违工作,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让大家心服口服。

商议下来,娄塘村决定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有着10余年从业经验的上海科东房地产土地估价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后,公司派出工作小组,负责全村所有违法建筑的面积测量和结构认定。评估结束后,公司给每户涉及违建的村民出具认定报告,若有异议,当事人可以提出,工作组会再次上门复量。

娄塘村党总支副书记唐云龙告诉记者,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最大程度上解决了村民对测量结果存疑的问题,“无论是数据采集,还是测量方式,他们都很细致和规范,更不会偏袒任何人,村民的接受程度更高。”

比如在违建的结构认定上,专业机构的解释就更具说服力。按照娄塘村的标准,砖土结构的违建每平方米拆违奖励为300元,彩钢板等搭建的违建就低出不少。有的违建只是在原有的围墙上搭了一顶彩钢棚,这种情况奖励金自然较低。“如果是村干部向村民解释,不仅难以说服他们,还容易被误解是否存在猫腻。”科东公司负责人薛岳良说,“我们的评估结果有理有据,基本上没有村民提出过质疑。”

在村民认同第三方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娄塘村作为甲方再与其签订《拆违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奖励协议》,协议注明:乙方房屋已经由上海科东房地产土地估价有限公司评估,双方对评估结果无异议。双方签字后,拆除工作正式启动。

“无证房屋面积关系到整治奖励金,虽然不多,但大家都按规矩办事,心气就顺了。”刘洪芬代表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想法,等到评估公司完成违建评估,她二话没说就在协议书上签下名字,3间共计60平方米的违建随即拆除。

唐云龙表示,这种评估机制,不仅最大程度上做到了公平公正,也留下了客观证据,万一后期发生矛盾,有白纸黑字以供追溯。

 

源头管控,确保新增违建“零增长”

随着拆违工作持续推进,娄塘村的路变宽了,停车位增多了,甚至还建了绿地和步道,不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治安也逐渐向好。

“拆违后娄塘村慢慢回到以前的样子,作为本村人,我理应尽自己一份力,让娄塘村的村容村貌越来越好。”施建华是娄塘村的联勤队员,也是娄塘村村民,拆违使家乡发生的变化他看在眼里。

拆违只是第一步,如何不让违建死灰复燃,确保违建“零增长”,娄塘村想了不少办法。村委会将拆违后留出的闲置空地及时利用起来,停车位、绿地、步道、百姓健身点等便民利民设施拔地而起,让违建无处容身的同时,也给村民多了些共享空间。

娄塘村还着眼长远,以长效治理实现“无违”而治,建立了新增违建巡控“三个一”工作机制,开展常态化日常巡查。“三个一”工作机制,具体是指一个全覆盖的巡查发现网络、一套快速处置的流程和一套严格问责的机制。

在这套巡控机制中,娄塘村被划分为4个片区,村内12名联勤队员分为4个小组,每3人负责一个片区,一名联勤队友每天至少要在自己的片区内巡逻5次。

一旦发现有违建苗头,联勤队员会立即劝阻村民并向村干部通报。就在上个月,施建华发现,大北街上一位村民翻修房屋时存在违法搭建现象,他马上走进该户村民家中进行劝阻,阻止村民继续施工,“我告诉他们,造起来最终还是要拆掉,继续造下去,损失会更大。”随后,施建华向村委会报告了情况,该户村民被约谈后,主动拆除了违建。

“我们的工作吃力不讨好,有的村民以前跟我关系不错,因为拆违,或多或少产生了些距离。”施建华对记者说,但他不后悔,拆违后,娄塘村的来沪人员由10167名,骤降到7981名,村里的治安问题也随之好了很多,拆违前隔三差五出现的偷盗事件现在鲜有发生。“以前村民还常常要不到房租,找我们帮忙去要,拆违后,再也没遇到过这种事情。”施建华说,“相信大家会慢慢理解我们。”

来源:《嘉定报》记者 陆晓峰 王安琪 秦逸超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