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艺术社区:塑造有生命力的精神家园

日期:2018年11月7日 14:08: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长期以来,多数人对艺术的认知基本上都停留在书本、图画,或影视镜头中,很少能有接触到艺术实物的机会。亲身体验、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多重关系的机会则少之更少。在嘉定嘉定新城(马陆镇)大裕村,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嘉源海国际艺术社区。

什么是艺术社区?有一种解释说,当艺术社区逐渐发展,与周边的住区形成更紧密的互动,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开始展现它的奇妙魅力——家的附近四处可见画廊,餐厅里传来原创歌手的乐曲,商业的形态不再是单一售卖,偶尔在路上还常常能碰到许多艺术大师,他们都能非常平和地和你闲聊几句,然后又各自创作去了。

“嘉源海”正向这样的目标成长着。它坐落于4A级旅游景区——上海马陆葡萄艺术村核心区域,紧邻马陆葡萄主题公园。这里有8.4平方公里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盛夏时节,葡萄茂盛,香飘远近;这里,民风淳朴,生活宁静;这里,受到嘉定深厚历史人文底蕴的熏陶,曾留下过诸多知名艺术家的身影。

近年来,“嘉源海”通过整合自身配套资源,以艺术、文化、活动、交流为媒介,组织社区艺术交流与活动,并与艺术机构、艺术家之间合作,满足食、住、行、教、购、娱全方位需求,营造最适宜的艺术生活体验。目前已有嘉源海艺术中心展厅、常驻艺术家工作室、艺源非遗体验中心、高谛巴塞罗那餐厅、艺外萄源精品民宿等。另外,目前已入驻的艺术机构有:九悦久文化生活体验馆、蘭羲琴院上海分院、露香园顾绣非遗研究院、上海高谛中心、东沐楠舍精品家具陈列馆等。在这里,不仅能体验艺术与生活捆绑的新人居模式,还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非遗“活”起来,塑造有生命力的精神家园。

79fa1601f968497a861c0b792d38870c.jpg

九悦久文化生活体验馆的茶道体验活动

a962a961bab045fb98cedd8066455a0b.jpg

董阳工作室

78df62b5f778440399cec1c2855c03b6.jpg

九悦久文化生活体验馆一景

1ef0748b3022442e9a679eb954cae9d8.jpg

艺源非遗中心竹编工作室

 

让艺术渗透到生活中去

有人说,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有人说,生活应该有艺术。艺术走进生活,这句话并不陌生,但是艺术究竟怎么才算走进生活了呢?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艺术并不冲突。生活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也需要艺术,让美真正融入平常生活,才是达到最高境界的艺术。

在嘉源海国际艺术社区的九悦久文化生活体验馆,可以享受艺术融于生活后,带来的低调、坦然的生活态度。

九悦久的建筑设计师是80后文化类建筑设计师毛科轶。他以抽象化的中国式空间与园林作为整体空间的设计理念,放弃建筑外在的华丽,而向内去探索。以装配式集成绿色建筑,根据传统风水学“九宫飞星”理论,在空间内创造了大大小小的九个“方盒子”空间,来叠套链接,以简单创造丰富的变化。每个“方盒子”独立却又通透,“步移景异,循环往复”。九个独立又相关的空间,结合料理、冥想、顾绣、花艺、古琴等不同的文化体验活动,让人静下心来,体验生活的乐趣。

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名为“韵惠”的大型多功能厅,这里用天然麻席铺地,带有地暖,面积约50平方米,可容纳六七十人。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让这个超大面积和超高吊顶的空间,一扫城市压抑之感,屋顶延绵的竹帘,沿着落地窗错落有致地生长,在保证光线的同时创造了私密性,可以在丰富留白的空间里欣赏大自然的光影,致敬着中国山水画中的东方审美。在这里可以瑜伽、冥想,或是进行茶道、花道的团体体验,席地而坐,不言,不语,静静感受都市不曾有的旷阔和自在安宁。除此之外,这里还可以变为拥有超大电影屏幕的电影院,或是儒家文化讲座的场所。

在“韵享”空间,可享受美食。九悦久的创建人介绍,最开始发现这一片葡源,就是因为贪嘴马陆葡萄的甜蜜和这里种植着的时令鲜蔬的淳朴滋味。作为爱料理的饕客,总会觉得自家的厨房不够好,于是九悦久就打造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小餐厅和厨房——不对原木家具进行过多的上色和装饰,让它们能继续吐息森林的气息,也仅用朴实的食材和花装饰这个空间。与十来好友相聚,或饮茶,或料理,或享食。这个35平米的小厨房,可能是被寄予最多放松与快乐的地方。

此外,还有韵简、韵谦、韵茗、韵静、韵悟、韵知等空间,可体验插花、阅读、闻香、挥毫泼墨、美器欣赏、抚琴等。在创建人看来,这里并不是单一的文化体验,而是重塑一种生活方式,让这些艺术文化润物细无声般融于生活。

如果觉得文化体验有些“高大上”,也可以选择社区里的“入门级”的高谛巴塞罗那餐厅。餐厅于2016年10月15日开张,不仅传承了上海本帮菜的经典味道,还拥有西班牙厨师团队烹饪制作的异域风情欧式大餐。食材全部摘采于周围的生态农庄,绿色有机、新鲜天然。值得一提的是,餐厅内还展示了各式风格的名家真迹书画,宾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能够欣赏艺术大咖的作品,美不仅能入口,还能入眼入心,将生活的“烟火气”与高雅艺术完美结合起来。

还有入驻的蘭羲琴院上海分院,旨在将以古琴为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用于心灵滋养与身体调整,让更多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精神的富足;抚墨堂画廊收录十多位来自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作品,致力于推广、挖掘以及销售可以为艺术家策划个展与联展的专业画廊,重在探讨艺术在当下的可能性,为艺术家与收藏家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活化“非遗”文化有其道

提起“非遗”,很多人会感叹:不知道哪一天就消失了,被时代的步伐淘汰了。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现状。但在残酷的现实中,嘉源海国际艺术社区独辟蹊径,成立“艺源非遗中心”,让匠人在此发扬传统文化、传授“非遗”技艺。

走进“艺源非遗中心”,最醒目的就是5个工作室的牌子,分别是:银饰、雕版、竹编、漆艺、瓷刻工作室。这些工作室与位于嘉定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合作,不仅有匠人展示技艺,还为“非遗”找到了传人,让传统文化和技艺得以传承。他们还走进嘉定的学校、社区,开展一系列的非遗活动,为活化非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嘉定新城(马陆镇)众芳社区,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有一位老人,时常默默做着手上的活计,他就是“马陆篾竹”编织技艺传承人薛其华,拥有一手傲人的篾竹编织技艺,能独自完成断料、设计、开竹、劈篾、织底、扣筐、劈羌、刨角羌、撑条固定、凿眼、扎筐到后期修饰等十多道繁琐工序。2015年,在艺源非遗中心内成立了薛其华的蔑竹编织工作室,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找到了传人。同时,他希望更多的人来学习体验蔑竹编织,让竹编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其他几位工作室的匠人和薛其华都有着同样想法。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初始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一项民族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扬州的“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陈义时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随着现代艺术的兴起,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拜师学艺,陈义时等向有关部门建议,创办了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2011年,坐落于嘉定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特聘陈义时领衔教学,将这门非遗传承与创新。该校学生丁丹宁和侯献波成为陈义时的学生,毕业后便成为艺源非遗中心签约非遗匠人,秉持着匠人理念,继续将雕版发扬光大。

卢勇谋是银饰工作室的签约匠人。他之所以会爱上这门艺术,也是源于老师吴智的传承。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吴智,于2010年受聘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工艺研究中心银饰工作室。2014年暑期,吴智带着学生卢勇谋,到贵州深入了解当地苗族文化及银饰加工技艺。此后,卢勇谋爱上了银饰,展现出严以治学的专业精神和新生代年轻匠人的活力。

海派瓷刻以上海当地名家绘画作品为创作题材。海派瓷刻的谱系,从清末民间艺人开始算起,第一代传承人是杨为义,第二代传承人就是程佩初。如今,程佩初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每学期都会带很多学生,但真正热爱且毕业后从事瓷刻的学生却寥寥无几。但他坚信会遇到有缘人,可以跟他一起继续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缘分有时候说来就来,卢亚茹是程佩初在上海工艺美校的学生,出于对书法、绘画的热爱,卢亚茹爱上了瓷刻,卢亚茹以其严以治学的专业精神和新生代年轻匠人的活力感染了程佩初。现在,卢亚茹和老师一起在工作室为传承瓷刻而努力。

前不久,艺源非遗中心展出了漆刻工艺美术大师项军师徒的作品。展览中,漆艺大师项军创作的四十件漆刻艺术精品被集中展示。其中,《郭子仪祝寿图》在展览中首次亮相,该作品是项军为嘉源海艺源非遗中心所定制。漆艺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红似朝霞、黑如墨染的温润,令现场观众叹为观止,从而激发了他们想了解漆艺文化底蕴和内涵的好奇心。

打造艺术家理想的创作与交流空间

很多人可能看过艺术家的大作,听过他们的奇闻轶事,但不一定近距离了解过这些艺术作品创作出来的过程,以及艺术家的创作想法等。因为,对不少艺术家来说,创作之地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不仅要有足够的创作空间,也要有个配套齐全的、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

在嘉源海国际艺术社区里,有一排独立的房屋,专门用作艺术家工作室。这是一个集创作、展示和生活于一体的物理空间,每一个空间都有不同“气质”。前不久,雕塑家董阳将他的工作室落户在此,且成为艺术社区内目前唯一可预约开放的艺术家工作室。

董阳于199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他创作的马形态各异,或安静祥和,临溪饮水,或悠然逍遥,深情回望,或立马扬蹄……他对动物情有独钟,创作了优雅、内敛、充满乐感的各类动物雕塑。其包括写实主义、现代主义的多种类型雕塑,包括架上雕塑,和许多著名大型雕塑,作品遍布上海、北京、天津、湖北、湖南、广东、甘肃等全国各地。1998年,他的雕塑作品《逍遥》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唯一的收藏雕塑,作品得到了奥委会主席等一行人员的盛赞。不久前,他的雕塑作品《临溪》(英文名《TakingFlight》)获得美国纽约第40届莎玛蒄蒂俱乐部绘画、雕塑大奖赛的雕塑奖。

走进董阳工作室,前厅就如一个“西部世界”,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半成品,让这里看上去有些杂乱,但这一切都充满了创意的火花。在中厅,与其说是一个办公区域,不如将它看成一个展示厅,不同材料的雕塑,在此一一呈现,让人叹为观止。在这里,只要通过预约,就能与艺术家尽情交流,诉说对雕塑的想法、创意的灵感等。最里面的里厅,则是艺术家的生活的区域。

对董阳而言,对雕塑的追求意味着一种修行,通过做雕塑的过程来锤炼自己的意志,从而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精神。而对于普罗大众来说,雕塑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窗口,好的雕塑才会让人感到艺术美,感受精神的感召力量。

董阳对目前的这个工作室颇为满意,因为它既给与充足的创作、生活的私人空间,又为他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流艺术理念、碰撞观点、激发灵感的艺术平台。

来源:《嘉定报》刘静娴 顾娴慧 李华成/文  嘉源海国际艺术社区/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