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有质感的街区,有幸福感的社区

日期:2018年12月4日 13:45: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作为嘉定城乡一体化改革的试验田,新成路街道成立23年来,始终积极寻找社会治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改革新路,厚植生态文明,推动服务业融合发展,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实现水好、岸绿、道清的宜居环境,形成了群众共商共治的社区治理新形式。 

如今的新成路街道围绕“美丽新成,宜居家园”建设,变汗水驱动为创意驱动,在城市精美发展上下功夫,丰富宜居底色。

9dc2df405cfa403bab7479677a2fbc86.jpg

①新成路街道成立23年来,在城市精美发展上下功夫,不断丰富宜居底色。

c0b58632a1d24b2194faadfb67ec63fe.jpg

②新成路街道2017年提出“美丽新成,宜居家园”发展战略。

e940a78cf5aa402e9b32f442fee73ef2.jpg

③楼组党建让党员和社区的关系由松散转向紧密。

 

楼组党建:走向全国的红色名片

13年前,新成路街道通过楼组党建这个党建改革领域的创新举动,让小街道有了发声全国的“言值”。

2005年,新成路街道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在党员所属组织关系不变的基础上,以居民楼组为单位,把居住地党员组织起来,建立了873个楼组党小组。3800多名在职党员、1300多名退休党员,接受本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的双重领导,通过家庭结对形式,把分散的、不定型的楼组居民凝聚起来,党员和社区的关系由松散转向紧密,将楼组家庭之间的关系引向互助型,把党员为群众服务由间隙型引向持久型。

新成社区6号楼是新成路街道楼组党建的“红船”。当时的6号楼有12户人家、34位居民,其中有9名党员,他们建立了社区内第一个居民楼党小组。当时的6号楼中有不少知识分子,学习氛围浓厚。6户党员家庭与6户非党员家庭结成学习对子,把创建学习型楼组作为明确目标。每个家庭有各自的学习重点,每月进行一次党群学习心得交流。由此一带动,别的楼组也根据自身特点和居民喜好,建起了“绿化楼”、“普法楼”等。

楼组党员和居民们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搭建了党群连心桥,重塑了党群新关系。南陈社区一位居民离家时忘了关水龙头,同楼的党小组组长邓礼孝,发现情况后马上关闭了总闸。这位居民下班前赶不回来,邓礼孝和邻居们宁愿全天断水,也不让漏水居民家受到更大损失。不仅如此,乐于助人的邓礼孝夫妇知道楼里有双职工家庭没时间买菜,还当起了采购员。投桃报李,邻里关系更为密切。邓礼孝夫妇每天骑自行车接送两个孙子上下学,同楼党员姜黎明知道后,主动提出开车接送两个孩子。

互动互助的志愿精神在红色名片效应下不断显现,催生出新成绿色志愿团队,并逐渐成为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主导力量。

 

志愿者通讯录:引领志愿文化的绿本子

2012年3月,新成路街道推出绿色小本子“志愿者通讯录”,公布了志愿者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服务项目、服务时间等信息。居民有需求时一拨电话,便能得到志愿者的上门服务。全天候、点单式的志愿服务模式,探索出了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新路。而通讯录中的志愿者按照各自特长和志趣形成的20支团队,积极参与到街道公共事务中,也开启了“自治共治一起来、自转公转一起转”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从最初仓场、迎园、南陈3个社区的8149本零散的通讯录,到收录了222位志愿者、20大类、50余个项目的初版“志愿者通讯录”面世,新成路街道在全国范围内首创了志愿服务信息公开化工作。70岁的老中医喜棣在街道帮助下成立喜医生工作室,王石头休闲服务团队为居民普及玉石赏鉴和石文化知识,伟成摄影沙龙团队每月举办2次摄影作品交流会……这些志愿者团队树立起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的标杆,成为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的重要力量。

2014年,新成路街道作为上海唯一代表,在全国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座谈会上发言,推广志愿服务信息公开化经验。“志愿者通讯录”项目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志愿服务品牌和最佳资助项目。河北省、辽宁省等18批次、600多人次来街道参观学习。

2017年开始,新成路街道继续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开展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从志愿团队流程、服务、保障着手,对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精品化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幸福家园:美丽宜居的五彩空间

如果说新成路街道的前20年大都致力于机制体制创新和改革的话,近年来街道的改革创新方向开始向城市精美发展转变,并于2017年提出“美丽新成,宜居家园”发展战略。

一年多来,街道通过创建园林示范街道,在5.14平方公里辖区范围内盘活社区绿地、街角绿地、河道水面等碎片化空间,通过“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方法来定点增绿。建立一个个数十平方米甚至只有几平方米的微型花园,种植蔷薇、月季、茶花、花叶石榴等多彩花木;改造总面积近500平方米的7个街角绿化空间;在迎园路、迎园中路、墅沟路、和政路、茹水路5条主要道路的小区围墙下种植3万株各色爬藤蔷薇和月季。由此实现了居民出门见绿、移步见景、小行见园的“花园梦”,整体提升街道的环境面貌。

新成路街道老龄化程度颇高,养老问题是重中之重。拥有219张床位的新成路街道社会福利院完成改建并启用,为辖区老年人提供融集中居住、生活料理、医疗护理、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家庭式养老服务。根据住家老人需求,街道新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并设置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统筹为老服务资源,为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在社区,街道通过改建、扩建社区活动用房,创新设立小区“健康生活家”,为居民特别是社区老人提供菜单式、预约式服务。

新成路街道还不遗余力推进社区智能化建设。改造后的迎园菜场,采用二维码追溯新技术形成完整信息追溯链条;通过对公共运动场的智能管理改造,实时监控、自助租球机、远程灯光控制等功能一应俱全;启动“智能小区”建设,居民刷脸便可出入小区。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新成路街道与时代共振,用自身的发展不断为改革开放写下新的注脚。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家平说,如果用颜色来表示新成路街道的话,新成的昨天更多的是红色:新成人以楼组党建为载体,丰富红色内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面红色旗帜顺应改革开放发展需要,实现了新形势下社区党建的改革创新;新成的现在时是绿色的,党员干部和1.5万名身着绿马甲的志愿者让社区、街头、围墙美了起来,打造出有温度的城区;新成的未来是彩色的,新成正在用绣花功夫实现华丽蝶变,打造“有质感的街区、有幸福感的社区”,开启宜居生活的新华章。

来源:《嘉定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