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园新区位于嘉定老城区的西北部,呈月牙形与嘉定老城区镶嵌,既依承着嘉定800年人文底蕴,又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春风。
上世纪九十年代,菊园新村作为一个小不点,是隶属于嘉定镇的一个住宅小区。1997年,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加强对该地区的行政管理与资源开发的需要,建立了菊园小区管理委员会,下辖永胜、昌桥两个村。2000年,菊园小区更名为菊园新区,嘉定镇街道的皇庆、竹筱、青冈、彭门、六里、果园及渔民村归入菊园新区管理。至2018年,菊园新区已有二十年的积聚和发展,下辖有永胜、青冈、六里三个村及嘉富、嘉邦、嘉枫等17个居民委员会。
二十年深耕砥砺,二十年春华秋实。如今,菊园新区不仅是嘉定优质的教育高地、精品住宅的典藏样本、众多国家级科研院所的聚集地,还是一座生长为以绿为主、以水为景的生态型、现代化、花园式城市。未来,菊园新区将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愿景,打造“科技菊园、品质菊园”。
北水湾
棋盘路上的樱花大道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
近年来,菊园新区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汇聚“嘉定科学卫星城”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集聚科技创新主体、拓展科技创新服务链、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构建平台化、专业化、网络化科创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市郊唯一重要承载区的创新核心功能区。
2007年以来,新区贡献了轨交11号线城北站周边约800亩用于硅酸盐所、微系统所、激光等离子所、华东计算所等5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回归与扩容;2014年以来,新区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型科技企业,196家已增长为如今的76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税增加了5倍,科技产业增速大大领先于数年来两位数增长的菊园经济发展,实现三年翻番,新区也因此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2011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嘉定园拓区,上海物联网中心、中电科、雷赛智能、清控科创等一批科技园区相继围绕国家级科研院所集聚落地菊园;嘉乐园大厦、北水湾大厦、新微大厦,菊园科研总部大厦、水之园大厦、菊园科创大厦等科技型、总部综合性楼宇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了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孵化成长空间。2015年菊园物联网孵化器成为全区首个国家级孵化器,2017与微系统所、达泰资本、硅谷创源等合资的新微创源孵化器也获得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与微系统所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一同,占全区国家级科创基地的半壁江山。与菊园另一家市级软件孵化器一起打造专业化培育载体,300多家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服务业和移动互联网产业等战略性新兴科技产业正从这里起步,走出嘉定,奔向更广阔的世界。
2015年菊园新区被区委区政府定位为科创核心区以来,更是以知识产权价值链为纽带,打造“创业+”联盟,发布菊园创新券撬动中介机构发挥催化融合作用,围绕服务院所、在地企业和资源溢出,搭建了一系列双向互利乃至于在长三角形成了一定影响力的平台。联合市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和牵翼网打造的“菊园新区科技创新研发服务平台”和“上海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相继运行。依托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已有41个公共技术试验平台和248台(项)研发设备、服务对外开放。新区知识产权数和科技服务企业数量成倍增长,菊园科技服务产业集聚区正逐渐成为嘉定又一科创品牌。
人才的集聚是科技创新的潜在动力。近年来,菊园新区持续深入推进购房、就医、子女就学等相关服务,已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强大磁场:汇集了各类科研技术人员3832人。其中,院士16名,国家级高层次专家41名,国家级工艺大师15名,市级高层次专家76名,海归人才296名,外籍人才26名。除政产学研用体系、科技服务业体系、科创载体外,同时布局的居住餐饮等低成本生活需求体系、公共交通便利体系、创新交流休闲娱乐体系、培训及猎聘体系、宣传互动体系等八大科创生态体系,正将菊园新区打造成一座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之城。
走生态之路促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倡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菊园新区在发展中一直遵循的重要理念。
围绕9座主题生态园建设,菊园新区已逐步构建起水绿相映交融的城市公共生态环境:环城河公共市民绿地,是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陈家山公园,以荷花为主题并打造了“荷享艺品”公共艺术空间;盘陀子公园,尽显北水关历史文化遗迹;北水湾体育公园,满足专业体育运动和亲子休闲需求;菊园百果园,集蔬果采摘、农场体验和餐饮休闲为一身,充盈着“百花齐放、四季有果”的韵味;在辖区占地4.62平方公里的嘉北郊野公园,汇农田水稻、家庭农场、乡村美景等为一体,将生态、观光、开放式旅游搬到了民众的家门口;还有规划中的菊园科技主题公园,未来将以科技为特色,与市民见面……
目前,新区已拥有公共绿地面积83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27.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接近40%,从空中俯视,菊园新区犹如一座繁华都市中的绿色花园。
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城市品质是一个地区综合水平的整体体现。近年来,菊园新区围绕辖区内大型居住社区基地、动迁安置房基地、精品商品房基地、农村集中居住基地和“城中村”改造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居住品质。
自2006年起,菊园新区共出让14幅、总面积152万平方米的地块,吸引了保利、万科、绿地等知名房产开发商,建成了颐景园、新城枫景、保利海上五月花、万科金色领域、北水湾名邸等一批精品住宅小区。新区还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保障房基地建设164.23亩,在建基地147.79亩。目前已建成泰宸雅苑、汇丰凯苑、柳湖景庭等多个动迁安置小区,其中练祁家园、汇丰凯苑、宝菊新家园等小区还安置了来自嘉定镇街道和嘉定工业区的动迁居民。同时,通过土地储备方式,对城中村改造试点的永胜村1队、2队地块实行征收,形成“净地”后,推向市场进行公开招拍挂,引进知名开发商。
小区越来越多,如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近年来,菊园新区全力打造嘉定北部的地区级公共活动中心,紧贴“一湾两河三岸”,凸显北水湾核心区的综合功能,打造高品质的滨河景观商业圈:在信业商业广场15万平米的空间中,建成集大型商业广场、室外步行街、商务酒店、城市商业街区等功能于一体,涵盖高级连锁百货、连锁数字影城、大型生活超市、国际知名品牌等多元业态的商业综合体。伴随着喜来登酒店、华润万家卖场、五月花美食广场、日月光商业中心、悠活城商业中心等生活服务设施的陆续开业,菊园区域性承载能级得到持续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与此同时,菊园新区一直坚持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新区两级服务配套齐全,叠加组合惠及民生。菊园新区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事务受理中心等叠加联片,放大综合服务功能,形成了全市独一无二的综合性社区便民服务圈。同时,辖区各社区居委实施“三全服务”标准化建设,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邻里中心、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站)、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便民服务一条街等丰富的社区服务资源呈点状式,科学合理分布于各社区。两级层面的服务科目,呈现出多规格、多品种的格局,既有“点”的规定性、又有“线”的衔接性,更有“面”的覆盖性,点线面的组合,彰显了菊园新区惠及民生的服务理念和品牌。
近年来,新区日益重视文化事业,品牌效应初见端倪。据统计,辖区共拥有60支群众性文化队伍、26项常规活动,形成了“菊园有戏”“菊园老茶坊”“菊园一家亲”社区文化节、“布谷鸟”文化义工和“荷享艺品”市民文化基地等公共文化品牌,每年开展文化活动近1200场次,文化赛事近200场次,吸引约25万人次参与。此外,自2017年1月全市首个以政企合作模式运营的24小时图书馆——“我嘉书房”(菊园·绿地天呈)投入运营后,大批市民纷至沓来。“我嘉书房”融阅读空间、社区文化空间、市民科创实践基地、志愿者自治基地、公益休闲区域等多元功能,为市民搭建了家门口丰富多元的高品质阅读空间。目前已启用的“绿地天呈”和“双创街”两家书房,至今累计接待读者147397人次。
菊园新区的教育医疗资源也逐渐丰富,拥有嘉定一中、大众工业学校、工艺美院等16所重点院校,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各个层面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及二级甲等医院嘉定区中心医院、地段医院菊园社区卫生中心(中医馆)和民营医院嘉华医院等三所医院,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来源:《嘉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