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失独者:爱让他们走下去

日期:2018年12月26日 09:10: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独生子女是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普遍存在于中国家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背负着家庭所有的期冀。一旦灾难降临到独生子女身上,对父母的沉重打击不言而喻。

2008年8月,区计生协会联合团区委推出“金拐杖圆梦行动”项目,向独生子女夭亡家庭伸出援手。目前全区有400多名“金拐杖”志愿者服务着700余户失独家庭。

因为爱,使失独群体中的不少人勇敢地走出困境与悲情。

 94bf28b910a34a929b84d2ae2905970a.jpg

一分为二的人生  

当唯一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人世,失独者的人生被分成上下半场:上半场,充满欢声笑语;下半场,陷入悲伤难以自拔。

何美和李西旭没有去过那么落魄的家:门口长满杂草,屋内一地酒瓶、烟头,灶台上空无一物,到处都是积灰。“姚伯伯在家吗?”楼上传来应答声,但迟迟无人下楼。他们便走上楼去,一股浓烈的酸臭味扑面而来。屋里的老人面无表情,眼神空洞无光。

这是一位失独老人,丧子多年,和妻子离婚,如今孤身一人住在老宅内,养了一只小狗作伴。沉重的打击,使得老人长期以来自暴自弃地生活着。何美和李西旭是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同时也是“金拐杖圆梦行动”项目的志愿者,姚伯伯是他们第一个服务对象。初次上门探望,看到此情此景,俩人默默地把房间清扫干净。当何美拿出买好的食物,准备烧顿热腾腾的饭菜时,老人泪流满面地拉住他们说:“我平时午饭吃得晚,现在烧好也吃不下,还是聊聊天吧。”交谈中得知老人身患高血压和心脏病,他们却发现药盒竟原封未拆。

对失独老人来说,要走出丧子的阴影谈何容易。孙伯伯的女儿是一名警察,因病去世。3年多来,思念如影随形,只要一谈及女儿,孙伯伯的妻子总是未语泪先流。“我们经济上没有什么困难,就是难过心里这一关。”孙伯伯说,这几年来,亲属、志愿者、邻居、女儿单位的同事、各级政府都对他们关爱有加,他更希望能帮助别人,让自己和老伴的生活充实些、忙碌些,少些时间沉浸于悲恸中。

在何美和李西旭看来,失独老人需要的是倾诉和关怀。何美每次去姚伯伯家,都会买些小礼品和菜肴,知道他怕孤独,有时还会带上3岁的孩子一起去,“其实也就在院子里晒晒太阳、聊聊天,但这却是姚伯伯最开心的时候。”

“我老了,谁来照顾我?”这是失独老人最担心、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去年,孙伯伯被查出患有肺癌,他让李西旭联系了上海肺科医院的专家进行手术。术后恢复期间,何美和李西旭利用休息时间上门为他换药、拆线。一向坚强的孙伯伯担心的是,万一自己走了,老伴怎么活下去。术前他关照老伴的侄子,如有意外一定照顾好老伴。

对于结对的志愿者,老人们也从最初的不信任到亲如一家。有一次,李西旭半夜接到孙伯伯电话,孙伯伯告诉他感到胸闷,李西旭立马开车把老人送到医院,所幸并无大碍。孙伯伯说:“一开始不好意思麻烦他们,但是感受到他们的真心后,就真的当自己的子女相处了。”

“接触了失独老人之后,你会为他们的不幸而难过,但只要付出真心,或多或少可以缓解他们的痛苦。也许这就是爱的力量。”何美说。

 

一副“金拐杖”,一份真情意

金色,意味着收获;拐杖,象征着依靠。在无力前行时,一副“金拐杖”能予人以支撑。2008年8月,区计生协会联合团区委推出“金拐杖圆梦行动”项目,重点聚焦独生子女夭亡家庭,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心理辅导和精神慰藉,希望他们走出阴影,重树生活信心。

虽然血缘不同,但父母之恩、亲子之爱却总是相通的。“金拐杖”志愿者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去看望失独老人,尽一尽“儿女”的责任,给予老人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慰藉,让一度沉默无语的家庭重新有了欢声笑语。

寒冷的冬天,志愿者冒着严寒到结对家庭中,为老人送上棉衣棉被,送去温暖和祝福。酷热的夏天,志愿者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上门看望结对老人,为他们送去清凉与关爱。即使是平常日子,志愿者们也不忘联系他们,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句叮咛、一次走访,处处展现“金拐杖”志愿服务精神。

每逢春节、中秋、重阳等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志愿者纷纷上门与结对家庭团聚,做做家务、聊聊家常,填补失独家庭空缺的“儿女”角色,为老人尽一份孝心。

多年来,全区上下多措并举,建立并完善了“协会牵头、多方合作、群众参与”的长效关怀机制,形成了“一镇一品”的关爱模式,如嘉定镇街道的“关爱如水”、真新街道的“我们在一起”、嘉定工业区的“康乃馨关爱行动”、安亭镇的“夕阳健”、南翔镇的“心心相伴,幸福花开”、徐行镇的“圆梦心屋”。在此基础上,外冈还将家庭医生、老年人体检等项目与“金拐杖圆梦行动”项目结合起来,为失独家庭提供医疗服务。

如今,“金拐杖圆梦行动”项目的社会关注度日益扩大:2010年被市文明办授予“迎世博贡献奖”,并被区文明委确定为区“迎世博文明创建实事项目”;2012获评上海第二届慈善奖优秀项目;2012至2013年被列为全国“生育关怀”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探索项目点。

难能可贵的是,不少受益的老人开始从受助转为助人,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有相同命运的父母从悲痛中走出来。

 

志愿者:做的都是平常小事

2008年,还是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的卫慧,成为“金拐杖圆梦行动”项目首批志愿者之一,与陈周村的失独老人姚伯伯、周阿姨结对。

卫慧说,在志愿行动启动的当天,区里举办了启动仪式,现场并没有见到姚伯伯和周阿姨,这让她意识到,对经历了巨大痛苦的老人来说,心里的创伤永远无法愈合。后来她才得知,周阿姨在儿子去世后备受打击,健康状况一蹶不振,还患上了精神疾病。

第一次登门拜访,是在当年的中秋节前夕。当天,卫慧带了一盒月饼,并找了一位村里的医生一块儿前往,她觉得,这样不会让二老觉得太唐突。第一次见面,让卫慧印象最深的是周伯伯的一头白发,“明显比同龄人苍老许多。”那天,三人在一起显得很拘谨,卫慧怕“多说多错”,姚伯伯和周阿姨则心存芥蒂,怕倾诉太多让卫慧难堪。

后来,只要周末一有空,卫慧就会去看望两位老人,有时还带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就像“女儿回娘家一样”。卫慧帮老人梳头、烧菜、晒被,二老的心扉渐渐向她敞开。再后来,姚伯伯见到她就喜上眉梢,“小卫呀,平时工作这么忙,打打电话就好了,多在家休息,我们都挺好的。”临别时又十分不舍,“啥辰光再来?”很多时候,得知卫慧要来家里,周阿姨早早站在楼道口候着。

这些年来,卫慧先后获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上海市“美丽志愿者”、“嘉定好人”等称号,2015年3月份还入选了“助人为乐”中国好人候选人。

老人对卫慧表达过这样的担心:“结对的时间到了,你会不会不来看我们了?”今年是卫慧加入“金拐杖圆梦行动”项目的第十个年头,她不仅一如既往,还带动不少同事加入志愿者队伍。目前,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30名志愿者,结对了15户失独家庭。

医护人员徐琼芳与施阿姨结对3年,在她帮助下,施阿姨走出阴暗的房间,积极投入社区生活;老护士钱芳,与失独家庭结对的近10年时间里,不仅给老人心理疏导,还帮忙介绍工作;在财务科工作的徐雷明,考虑到失独老人逐步恶化的健康状况,为老人申请了看护病房……

虽然,这群志愿者做的都是些琐碎杂事,但对于失独老人而言,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重燃生活的希望。

 

“走出去”,为了“走出来”

虽然已经过去整整18个年头,逝去的儿子依然是64岁的徐剑英不可触碰的痛。

在外冈镇广由新村的动迁房里,徐剑英为儿子留了一间房间,她总是将水果和食物轻置在儿子的骨灰盒前,不新鲜了就换。200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徐剑英儿子23岁的鲜活生命,一个年轻人的全新人生才刚刚开始,却骤然陨落。

起初的那段至暗岁月里,徐剑英整天以泪洗面,哭到手脚抽筋,甚至全身僵硬。生性内向的丈夫鲜有安慰的言语,只在一旁默默抽烟,徐剑英心里委屈,但并不怪他,“他憋着更苦。”

有一段时间,徐剑英觉得自己精神恍惚得近乎错乱。经过儿子生前工作的金属制品厂,她会不由得心头一紧;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她忍不住回头擦拭眼泪;傍晚时分,她会突然冲出家门,想象着儿子骑着摩托车如往常一样归来。

时间对于徐剑英而言,肯定不是药到病除的良药,但至少是一剂慢慢见效的中成药。她试着走出空荡荡的家,挤到人群中,和同龄人跳起广场舞。不太相熟的人问及她诸如“孩子结婚了没”这样的话题,她如实相告,遮遮掩掩终究痛的还是自己。每天晚饭后去跳舞,她总是拉着丈夫一起,丈夫不爱跳,就在一旁用手机拍摄视频。时间久了,其他舞友心生羡慕,“你老公真好啊,天天陪着你。”

徐剑英说自己现在“儿女双全”,那就是在“金拐杖圆梦行动”项目中与她结对的陆静和陈亮。俩人都在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徐剑英往中心跑得勤快,后来干脆成了一名中心的志愿者,周一到周四上午雷打不动当起义务导医。有人不会操作机器,急得左敲右打,徐剑英三下两下就搞定了,人家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她笑着说:“机器不认识你,认识我。”

陆静和徐剑英结对后,一有空就往她家里跑,单位发点福利品,她分得清清楚楚,“三个妈都有,一个亲妈,一个婆婆,一个徐阿姨。”徐剑英丈夫查出肺上有点小恙后把烟戒了,每次陈亮去看望他都偷偷给他点上一支,还不忘嘱咐“就抽一根啊”,徐剑英看在眼里,也不拦着。

在心理咨询师金婉仙看来,像徐剑英这样慢慢从阴影中走出来的失独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找到了情感连接,“失独家庭最缺的就是安全感,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抱团取暖相结合,对这个群体心理上的纾解效果特别好。”

 1c9c7187ef834ca694088686347766ba.jpg

志愿者给失独老人送上蛋糕。

42d4e42e76704ccba4e110c2dd49b0d6.jpg

失独老人在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体检。

8a73713e992d4ab886522ca09c18c136.jpg

失独家庭家中安装的安康通电话。

3a82a112db2d4a44b1de8fdef1ea3d33.jpg

志愿者和失独老人共度中秋。

d52c7bd5cbd54437b51c567140986001.jpg

志愿者和失独老人一起包粽子。

来源:《嘉定报》记者 顾娴慧 陆晓峰 王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