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驶过40年,嘉定公交上的变奏曲

日期:2018年11月30日 10:31: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改革开放40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嘉定的公共交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嘉定公交系统工作至今,嘉定公交公司副总经理叶红俊,见证了发生在嘉定公交车上的发展与变化。

 d022578ae27049779cea507bf86da391.jpg

人物档案

叶红俊,1959年生,上海嘉定人。在嘉定公交系统工作近40年,曾任嘉定大众一车队常务副队长、嘉定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一车队车队长,现任嘉定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公交线路:从十多条,到覆盖城乡

改革开放前,嘉定公交站还设在嘉定西门外,占地面积4亩,建筑面积仅600平方米,始发车辆仅有北嘉线、嘉安线,其余各线均在小囡桥露天车站发车。而开往外区、县只有三条线路——北嘉线、淞嘉线、嘉罗线,辖区内线路10条。“出门乘一趟公交车,不仅要走二三十分钟,等一次车也要四五十分钟,乘车出趟远门也算是一件大事情了。”嘉定镇街道市民王杰对那时的出行难仍记忆犹新。

1980年4月,位于清河路上的新公交站启用,情况才稍有改善。新的公交站占地15亩、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

1981年,叶红俊从部队复员进入上海市公交公司汽车三场,成为一名售票员。“刚去的时候,通往市区的公交线只有北嘉线一条,后来逐步发展成沪嘉线、新嘉线、沪钱线、沪唐线等数条线路。”叶红俊介绍说,过去的老式客车也逐渐淘汰,被新型客车或者中巴取代。不过由于车辆数量有限、站点较少,市民乘车仍十分不便。

1992年起,嘉定区改革公交车辆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实施车辆承包、租赁等经营形式。1999年10月27日,上海大众三汽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和上海嘉定交运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上海嘉定大众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使公共汽车的运营走上了专业化、区域化管理的道路。同年10月28日,嘉定公交站从清河路搬迁至南门,嘉定公交车队也拥有了首批25辆空调车,由于票价低廉,线网覆盖城乡,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选择乘公交车出行。

叶红俊记得,当时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往返于各乡镇至嘉定城区以及往返于嘉定至市中心区的市民特别多,“像沪嘉线、新嘉线、沪钱线,乘客多得不得了,驾驶员一天要开五六个来回,加车都来不及。”那时候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管理层干部,都得加班加点。

很快,轨交时代到来了。

运营时间:对接轨交,越来越长  

2009年,嘉定迎来了轨交时代,轨交11号线、13号线相继建成通车,使得乘坐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嘉定市民往返上海市中心区,以及来往江桥、安亭、马陆和嘉定城区的主要出行方式。

最为明显的是,往返沪嘉间的公交车客流明显减少。2009年,轨交11号线试运营前夕,仅沪嘉线、新嘉线和沪钱线3条线的年营收就达到470万元左右,成为嘉定公交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2011年这3条线的营收迅速下降到100万元左右,到2012年已经开始亏损。“拿沪嘉线来说,轨交11号线开通后,乘客数量逐年递减,到2014年底,每个班次乘客平均10人都不到,晚上更是只有一两个人,与以前2分钟发一班车的繁荣不可同日而语。”叶红俊说,2014年12月13日,沪钱线停止营运。这也意味着设立于1992年的沪钱线,在行驶了近23年后结束了它的使命。与沪钱线有着相同命运的还有北嘉线。

出行方式的改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当时已经担任嘉定公交公司副总经理的叶红俊和同事们意识到,在多种出行方式并存的情况下,只有不断提升公交系统的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乘客。于是,嘉定公交系统开始布局以轨交站点为核心的公交枢纽网络和区域区间立体公交体系。

去年底,公交嘉定126路运营,填补了金迈路、槎溪路、武威路、众仁路附近公交空白,同时也为周边市民打通了轨道交通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我们根据各街镇的反映和居民的需求,不断新开辟或调整公交线路,以实现各乡镇公交线路基本全覆盖。”叶红俊介绍,同时尽量将这些公交线路与轨交配套起来,方便市民出行。截至目前,嘉定已有80条公交线路,除覆盖各街镇外,也有开往外区和外省市的公交线路,如方便市民往返于嘉定和虹桥枢纽之间的虹桥枢纽9路、嘉定客运中心直达松江大学城的定制巴士,嘉定城北路公交站发往太仓的太嘉线等。上海嘉定客运中心、公交嘉定北站、安亭汽车站、徐行站等区镇两级新建公交枢纽相继建成启用,其中,围绕轨交11号线站点设置的公交嘉定北站、公交嘉定西站、公交白银路站、公交嘉定新城站等7个公交枢纽,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节点。

与此同时,嘉定公交线路的运营时间也在逐渐延长,甚至与轨交首末班车时间完全配套。以嘉定公交13路为例,最早一班车是4:40从南门公交站出发,末班车则是0:20从菊园公交站出发,实现了与轨交11号线时间与距离上的“无缝衔接”。

服务:质量优化,更重细节  

今年,嘉定公交第二季度乘客满意度指数为86.40,位列全市第三。这与嘉定公交大力改善交通环境,相继投入使用新能源车、手机扫码支付、电子站牌等新设施、新服务,真正给市民出行带来实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公交站苦等多时,车却迟迟不来……在嘉定公交公司集群调度中心,叶红俊指着中心的大屏幕说:“现在这些情况基本不会出现了。”

截至今年6月底,整个嘉定公交的80条线路已经全部接入调度中心,实现了智能终端全覆盖。与之前人工调度相比,效率提升了不少,比如以前8条线路需要4人完成调度,现在通过集群调度仅需2人即可完成。更为重要的是,集群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可实时掌握营运线路车辆的营运数据,更科学合理地调度营运车辆。以公交嘉定9路为例,以前调度员凭借日常积累的路线营运经验及日常拥堵特点对该条线路进行日常调度,难免会出现判断失误,给乘客带来诸多不便。如今,调度员通过集群调度平台,就可实时查看车速、驾驶员等相关营运信息,并通过车厢内的多路摄像头查看车辆前后及车内实时信息,立即做出决策,有效地提高了运营和服务效率。

随着公交智能终端全覆盖,市民查询公交信息也易如反掌。通过手机下载嘉定公交APP,市民就可使用实时到站、路线规划、周边公交三大功能,获取嘉定公交自行运营的80条公交线路的沿途站点、实时位置、预计到达时间等信息。此外,市民也可通过“上海公交”“上海发布”“上海嘉定”等微信公众号查询。不止如此,为方便不便上网的老年人,嘉定公交还在公交嘉定9路、13路以及51路沿线站点,试点安装了公交到站实时显示系统,市民可在站牌的LED显示屏上获悉下一班车辆的到站时间。此外,今年嘉定公交还在全市率先试点公交车手机扫码付费,市民乘车再也不用担心忘带公交卡或者没有零钱了。

更让市民感到惊喜的是,嘉定公交的服务越来越优质和注重细节。“上车有人搀扶,下车有人关心,出门比以前放心多了。”自2016年公交嘉定9路实行“无人售票、有人服务”的创新举措以来,不少市民、尤其是老人在乘务员的热情服务下,更愿意选择公交出行。“过去公交售票员主要负责卖票,很少提供服务。”叶红俊说,现在经过系统培训,乘务员可提供主动帮扶、借药、借伞、提醒下车及沿线信息介绍等各类服务。目前,这一创新举措已推广至公交嘉定13路、51路和68路。

此外,嘉定公交报站语音系统实现“三语”报站、恢复2元票价、实行全数字化的公交命名、投运新能源公交车等,都是嘉定不断深化公交改革、完善公交系统的创新举措。

自行运营的线路,从改革开放前十几条,到如今的80条、734辆公交车,嘉定公交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叶红俊希望,嘉定公交在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多便捷的同时,也能够成为展示嘉定城市发展、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

a0729265a41a4a2f930dcc9297ee6be9.jpg

 来源:《嘉定报》记者 刘静娴

相关链接

嘉定辖区公交线路一览

跨区线路

62路、121路、158路、173路、340路、561路、717路、740路、743路、765路、808路、811路、826路、828路、834路、837路、839路、841路、885路、886路、947路、948路、950路、1206路、安虹线、北安线、北安跨线、虹桥枢纽9路、沪嘉专线、沪唐专线、嘉松线、嘉泰线、嘉唐华线、陆安高速线(含B线)、南江线、青安线、青黄专线、上嘉线、外罗线、五角场定班车、新嘉专线

区域线路(路名前皆冠有“嘉定”二字)

嘉定1路、2路、3路、4路、5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1路、12路、13路、14路、15路、16路、17路、18路、19路、20路、21路、51路、52路、53路、54路、55路、56路、57路、58路、59路、60路、61路、62路、63路、64路、65路、66路、67路、68路、69路、70路、101路、102路、103路、104路、105路、106路、107路、107路B线、108路、109路、110路、111路、112路、113路、114路、115路、116路、117路、118路、119路、120路、121路、122路、123路、124路、125路、126路、127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