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方寸显意境,脚下有乾坤

日期:2019年3月6日 15:41: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漫步在江南园林中,除了小桥流水式的亭台楼阁和树枝抚水面外,会发现园林中的铺地和山水植物建筑,共同构成了园林的统一体。明代的计成在《园冶》中说道:“花环窄路偏宜石,堂回空庭须用砖”。这是对江南铺地艺术的精辟总结与高度概括。

铺地,是指园林或民居中的道路、庭院及各种休憩、活动等场地的地面铺装。其形式多样,图案丰富,蕴含了意境之美,充分反映了匠人的智慧和想象力,方寸之间尽显乾坤。在地处江南的嘉定,也有不少极富地域特色的铺地,它们分布于古典园林与传统民居中,与建筑中的一草一木、亭台楼阁、水榭长廊融为一体,颇具诗意。

 461ba4825b114780900cf877c93216e1.jpg

古猗园唐经幢四周的莲花式样铺地及棋盘格铺地


048d17e725044589a14df71c467e46ef.jpg

①古猗园内随处可见的荷花铺地

3894c499accc42d48d9e75ceb3b6004c.jpg

②古猗园逸野堂前的“暗八仙”铺地之一的“蓝采和的花篮”

0294b84d0fe249c1bcf0363b939a2ce0.jpg

③中下塘街朱宅天井的海棠花式样铺地

853223e5241041999450969004da4d23.jpg

④西大街458号天井的“三联方胜”铺地

 

嘉定的传统铺地艺术

远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十分重视市镇建设中的道路规划和设计。从考古发现和现代保存的古代文物来看,我国的铺地无论从结构还是地面的图案和纹样来看,都是丰富多彩的。如战国出土的米字纹、几何纹铺地砖;秦咸阳宫出土的太阳纹铺地砖;唐代以莲纹为主的各种宝相纹铺地砖,其中晚唐时期的胡人引驼纹、胡人牵马纹等,不仅做工精美,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不同民族的商旅们,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繁忙的情景。可以说,铺地已成为中国建筑艺术的重要部分。

铺地到底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对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场所地面予以铺妆处理,这就是所谓的铺地。在现存的园林和传统民居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铺地组成了园路和不同活动空间。

在嘉定,铺地分为园林铺地和民居铺地两大类,广泛采用砖、瓦、石、碎瓷、缸片等材质组成,在设计时通常根据不同场所和用途,使用相应的材料。例如:房舍的室内地面为了防潮及减少起沙,一般都要铺设水磨方砖;室外月台大多使用条石铺地取其平坦;而在园路、走廊、庭院、山坡蹬道等处,为防止积水或风雨浸蚀,则常以砖、瓦、条石、不规则的石版、卵石以及碎瓷、缸片等材料,或单独使用,或相互配合,组成丰富多彩的各种精美图案,极具装饰效果。

嘉定的园林和民居铺地中,常见的纹样有:完全用砖的席纹、人字、间方、斗纹等;砖石片与卵石混砌的六角、套六方、套八方等;砖瓦与卵石相嵌的海棠、十字灯景、冰裂纹等;以瓦与卵石相间的球门、套钱、芝花等,以及全用碎瓦的水浪纹等;还有用碎瓷、缸片、砖、石等镶嵌成寿字、鹤、鹿、狮毽、博古、文房四宝,以及植物纹样的。除了显现出本身的造型很美之外,铺地还能寄予人的各种思想意识,大多体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中华传统理念,如“鹿”通“禄”,“蝙蝠”通“福”,“象”代表万象更新等。因此,它又富有积极的生活意趣,与周围环境相配合,使它更具有诗意。

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嘉定的铺地艺术也在传承中发生着变化。民国时期,水门汀的出现,让铺地不再局限于传统材质,融入了更多创新。如今嘉定老城最为繁华的博乐路上,同样有着以“四蝠捧花”“十字海棠”“梅花纹”为主体的铺地,这些铺地虽已经是机械化产物,但仍无声诉说着嘉定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莲生袜底,步出个中来。”嘉定的传统铺地艺术,或精致、或素雅、或大气、或灵巧,但都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也从一个方面展现了嘉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如今不断推进的老街改造中,希望在古典园林与传统民居的修复与改建中,能够重拾起人们足下的这一方天地。

花街铺地:古代匠人的智慧凝结

中国传统园林往往在游人活动较为频繁的地方都要对地面予以铺妆处理,这就是所谓的铺地。明清园林中的铺地充分发挥了匠人的智慧和想象力,创造出变幻无穷的铺地图案,其中以花街铺地最为著名。

花街铺地多利用砖瓦、石片、卵石和各种碎瓷片、碎陶片等材料,在阳光的照射下,能产生很好的光影效果,不仅具有很好的装饰性,还减少了路面的反光强度,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同时将其拼成多种多样图案精美和色彩丰富的地纹,其形如织锦,颇为美观。常见的图案有几何纹样如大角、攒六角、套六角、套钱、球门、芝花等以及一些动物或植物纹样,形象精致、紧凑。

嘉定,坐拥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中的两个——古猗园与秋霞圃,还有汇龙潭公园以及明李流芳的檀园。这几处园林可谓是城市山林,美不胜收。

古猗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猗园”,取自《诗经》中“绿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园”。她古朴、素雅、清淡、洗练。园中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唐代经幢,原在云翔寺中,解放后迁入古猗园微音阁前。修整后的唐经幢高大挺拔,四周的铺地以白瓷片为界,填以暗红色缸瓦残片为心,铺成莲花式样,烘托出这座唐经幢的清雅高洁,给人一种浓浓的禅意。莲花外则是棋盘格铺地,设计简洁,不喧宾夺主。

逸野堂是园中的主厅,用于会客,故而堂前的铺地格外壮观,是一组“暗八仙”铺地。民间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说法。暗八仙铺地是一种由八仙纹派生而来的宗教纹样,此种纹样中并不出现人物,而是以道教中八仙各自的所持之物代表各位神仙,既有吉祥寓意,也能代表万能的仙术,体现园主八面玲珑之意。该铺地用不同颜色和外形的石块拼铺而成,配色清丽脱俗,其形制之大在别处难以一见。此外,逸野堂堂北的小云兜前,还有两条黄龙盘绕,龙腾云间,与小云兜互相映衬。

古猗园中俯拾皆是的竹子铺地,与园内几十种竹子一起,暗喻了古猗园的园名——“绿竹猗猗”。竹子是中国传统“四君子”之一,它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每一年,古猗园还会举办竹文化节,以传承这样的传统美德。

园内还随处可见荷花铺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古时若想表达对为官清廉者的敬意,就会摘上一朵“青莲”,这里的荷花铺地就寓意着园主清廉为官、不同流合污的圣洁品质。即便是寒冬时节,游人漫步园内、脚踏荷花铺地,似仍有荷花清香,妙趣横生。

梅花厅前的场地上,以“六角橄榄景”铺地,以弹石铺成梅花为心。场地的正中是五朵硕大的梅花,与建筑梅花厅,暗相呼应,互相印证。每年三九寒冬,园内暗香浮动,厅、地、景融为一体,不知香味从何而来……

此外,园中一座座小桥堍边,均有着漂亮的盘长结纹、铜钱纹、方纹铺地插花,可谓足下生花;登山小道上,拾级而上,有象征长命富贵的平安锁、如意、倒垂的蝙蝠等,使人步步好运;园内的一条条小径中更有碎冰纹、海棠纹、龟背锦、十字纹等各类式样……

始建于南宋时期的秋霞圃,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中较为古老的一座,被认为是中国江南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有小中见大、曲折有致、布局精致、环境幽雅、小巧玲珑的特点。秋霞圃内小径主要以“碎冰纹”和弹石方块铺地为主,几处主体厅堂采用的均是花岗石板铺地,大气简洁。东南侧的凝霞阁、屏山堂等六七个建筑的天井中,则分别采用“八角橄榄景”和“六角冰花”铺地。丛桂轩门前以盆栽荷花加以点缀。薲藻风香室前以桃花式样,突出该处为屏山堂的入口。

汇龙潭始建于明朝,原为孔庙的一部分,因此在铺地的设计装饰中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科举的内容。应奎山下的铺地,以“蝴蝶”寓意天下无敌,以“鲤鱼”“龙”寓意中举,而最令常人不解的是一只只的螃蟹,其实并非寓意横行霸道,而是代表“一甲传胪”,祝愿学子能金榜题名。

原廖家大院从人民街迁此的缀华堂、怡安堂前的铺地,分别为“十字菱花格”和“十字海棠穿花”。铺地中还有序分布着一朵朵舒展的荷叶,这些荷叶不仅起到引导游客参观的作用,还暗喻为官清廉,此前缀华堂和怡安堂已作为嘉定廉政教育点。

天井铺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天井是传统民居的建筑中心所在,是整幢建筑的转折点和十字路口,也是家庭内部的公共空间。俗话说:“风在天井的上端,水在天井的下端,他们汇合了‘风水’的神奇,天井是风水的象征”。而一方方小小天井中的铺地更是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天井是一个开放式的空间,在气候湿润细雨绵绵的江南,天井难免变得泥泞不堪,甚至有滑倒摔伤的危险。因此有一定财力的人家,便在天井内的地上铺上了青砖或者石头,用来起防滑,避免泥泞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时候铺地所带来的不仅是实用功能,也慢慢被赋予了文化观赏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特殊含义。这些传统民居天井铺地,虽不如园林铺地精巧,但仍有其可圈可点的地方。通常有青砖素纹铺地、地插花、花岗岩石板铺地以及水门汀铺地等几种。

青砖素纹铺地,《园冶》中称为“诸砖地”,主要是用青砖侧铺的方式拼成各种几何形纹样。这种铺地集中分布于嘉定乡间的传统民居之中,究其原因,一是因其建筑装饰较城镇民居及园林来说较为简洁,采用太过繁复、花哨的铺地会显得喧宾夺主,因此铺青砖素纹在美学角度上更为好看;二是青砖素纹典雅清新,与乡间多姿多彩的植被一起形成和谐景象,若在天井墙角栽植几株天竹子、木樨也不失为美景一幅。

现存的青砖素纹铺地,有嘉定新城(马陆镇)大裕村涵春堂的“席纹九宫格”式样、安亭镇星塔村种德堂的“只只锦”式样,嘉定工业区娄塘地区润德堂的“回纹”式样,是区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三处青砖素纹铺地。此外,还有外冈镇北龚村李家宅铺成的“回字纹”式样,嘉定工业区朱桥冯家宅的“席纹”式样等几处青砖素纹铺地。

民居天井内繁复的铺地,一般称地插花。主要分布于城镇,现存较多。这类铺地因地制宜以织锦纹和吉祥图案居多。通常以砖、瓦为界,铺成各种图案,取材多样,颜色丰富,寓意颇多。织锦纹样繁多,例如:西大街顾维钧故居的天井铺地,为“套八方”式样,其形外圆内方,似一枚枚清代钱币,与其父顾溶为大清银行总裁的身份相匹配;嘉定工业区娄塘地区春蔼堂天井的“龟背锦”式样,其大形里还有多种小纹路,与仪门题字“竹苞松茂”一道展现了百年春霭堂人丁兴旺,福泽延绵的和谐景象;还有西大街218号的“六角橄榄龟背锦”式样,西城河北街王宅的棋盘格和花型式样,中下塘街朱宅的海棠花式样,以及潜研堂、西大街458号、江桥镇王家祠堂、集庆堂等处的“三联方胜”铺地式样……其中,“三联方胜”铺地的式样虽然名字相同,但其填心却因匠人、房屋主人等因素而有所差异,不仅填心有青、棕、绿、白等多种颜色,铺砌方式也有对角线、横向、竖向铺砌等方式,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此外“方胜”还有辟邪的寓意,是广为流传的中国传统吉祥式样。

吉祥图案的铺地,则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师的匠心独具和主人的独特审美。在农村地区,有华亭镇连俊村项家宅天井,主体采用青砖侧铺,中间用青瓦和小砖铺成一个“回转轮”图案,寓意家宅宁和,万物平衡有序;安亭镇东大街集庆堂天井的“元宝铜钱”式样,寓意招财进宝;还有西大街218号第一进天井内,铺有三个元宝与铜钱结合而成的“聚宝盆”式样,顶端还有灵芝仙草一棵,寓意富贵吉祥,是嘉定现存传统民居中地插花最为精致的一个式样。

花岗岩石板铺地,因取材、搬运、铺地都较困难,多为富户所有。嘉定现存的花岗石板铺地有西大街的唐氏住宅、人民街的郑晴波住宅、中下塘街的朱宅,以及安亭镇黄渡地区的冯忠恕堂、徐行镇盛桥地区的盛家宅、嘉定新城(马陆镇)戬浜地区的张家宅等。其中,唐氏住宅内的天井铺地为“瓶升三戟”,希冀子孙后代能够“平升三级、官运亨通”;张家宅的天井铺地为花纹石板,不失为嘉定现存花岗岩石板铺地中的精品。

民国以降,下水道的进一步完善与水门汀运用技术的出现和成熟,铺地形式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材质,水门汀铺地应运而生,为铺地加入了更多的创新。嘉定工业区娄塘地区的敦谊堂内,两个天井均采用水泥压花纹样,压成“龟背锦寿字纹”式样;位于南翔镇胜利街上的王宅内,天井铺地为“卍”字与斜纹式样,正中还有一自由钟图案,体现了当时东西方文化已相互交融,并表现在传统建筑技艺上,相得益彰。

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民居的入口有时也有较微型的点缀型的铺地装饰式样,如徐行镇新潭村居家宅客堂门前的“三联方胜”式样,起到了突出和导向作用。

来源:《嘉定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