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李根长与上海最大的桂花园

日期:2019年3月11日 14:52: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论规模,上海最大,这是毫无异议的”。老李说,我有8万多棵桂花树,400亩的桂花园,上海有个桂林公园,占地30多亩,900棵左右桂花树。老李一脸的自豪。

老李,李根长,其实不算老,才55岁年纪,皮肤有点黑,头顶有点秃,显得有点老相罢了。我跟他有过好几次接触,但没深谈过。近日,我在他的办公室里,跟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他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不安分,爱折腾。

 be71da3169f74e3880ccff54503c7159.jpg

人物档案

李根长

1963年出生于安徽省巢湖市。

1992年从西北工大研究生毕业后,李根长被分配到上海航天局工作,曾多次参与国家大型项目的论证,发表论文10篇,拥有国家专利6项。

2002年起,李根长将多年来的积蓄和市中心区的房产变现,陆续投资2000多万元,建起了上海规模最大的生态桂花园。

 

不安分的李根长  

1963年,安徽巢湖的乡下,李根长呱呱坠地。这是李家的根,根深才叶茂,根长就成了他的名字。在乡村小学读书,在乡镇中学念初中高中,于1981年考入巢湖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3年大学读毕,李根长被分配到了一个农场中学当上了老师。他的数学好,任高中数学老师。教了几年的数学,他不安分了,于1988年报考西北工大研究生,如愿以偿,研究应用数学。在读研究生期间,有一段难忘的经历,那就是在海南时,他撰写了《三亚市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研究》论文,质量很高。这就是他的硕士论文,199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论文。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航天局上海有线电厂,任厂长秘书。在这期间,他参加过航天局首批厂长竞选,已内定他任副厂长了,他却下海了,搞起军品研发来。当然,搞军品研发,不是他一个人能搞得了的,是他组织了一批研究生一起搞的,他还自筹了一部分资金,主要由总参投入大头。居然也获得成功!

不安分的李根长呵!他瞄准了上海乃是国际航运中心这一点,1995年,成立了思特外轮服务公司,从事国外轮船的航修、生活用品配送及相关服务,也搞得风生水起,斩获颇多,收益甚好,这几年的操作,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经济基础。

搞数学的人是不是脑子特别灵光灵活?1998年,李根长跟同济大学还有中国煤炭研究总院一起成立了上海思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从事烟尘治理工作。其产品遍布大半个中国,自主开发的专利产品就有6个!

有了这个公司,才有了生态桂花园。

桂花树上做文章  

现如今的上海嘉朱生态桂花园,坐落在嘉定工业区。而原来的朱家桥镇雨化村,就是生态桂花园的具体位置。

朱家桥镇原来有个耐火材料厂,与上海思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有业务往来,该厂用的就是思特工程公司的设备。李根长在与耐火材料厂的业务交往中,了解到农村正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正在为此招商引资。他对此很感兴趣,又开始折腾起来了(这是他的原话:“我喜欢折腾。”)。而这次李根长折腾的不是工业,也不是服务业,而是农业,具体点说,就是要在桂花树上做文章!

先是到浦东,后来去宝山进行考察,最后来朱家桥,决定选址在雨化村。他说,浦东那边土壤呈碱性,不适宜桂花生长。嘉定雨化村这里土壤中性,地势较高,正合桂花的禀性。就这样在雨化村签了400亩地,开始了艰苦的折腾生涯。

2002年,李根长着手把土壤优化。为什么?这400亩土地,除了50亩是废弃了的老桃园之外,其余均是荒地,更有100多亩地是贫瘠得不能再贫瘠的“癞痢头”地,上层的土卖给有关建设部门作了筑路的地基,留下来的都是没有肥力的土地。老李花了两年时间,从附近的养鸡场买来鸡粪,改良土壤。同时到各地采购苗木,足迹踏遍了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的山山水水,从2002年到2007年,五年时间里引进大大小小的桂花树达8万余棵。13.6米长的半挂车,每年都是几十车地装进来。运来了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栽下去,经常是附近100多位村民齐上阵,蔚为壮观,区电视台都闻讯赶来拍新闻,这样的场面,这样大规模地栽种桂花树,在嘉定或许在上海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由于运输路途遥远,加上天气炎热,有时路况不好,车颠得厉害,树根部的泥掉落了,有不少树木死了。而为了找树木,老李坐车到湖南,到浙江嵊州山里,投宿山里人家,没少吃了苦。还有,由于资金缺乏,老李把上海的4套住房都卖了!

如果从2001年筹划开始,到今年整整18年了。一代人的光阴,稚童成人,幼苗成树。

如今,你走进桂花园,满目葱茏,满眼翠绿。这里几乎生长着国内所有的桂花品种,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种自不必说,还有稀有的朱砂桂,九龙桂,状元红,柳叶金桂,佛顶珠。桂花树下,鸡在啄食,小水沟里,鸭在游戏,羊嘛,在田梗上吃草,时不时咩咩地叫上几声,宁静中透着生机,似山野景象,如江南农村模样。有关部门允许农业旅游餐饮经营的文件也已拿到,入夜,邀上几位好友,喝一杯这里自酿的桂花酒,吃几种这里的有机菜蔬,煲一只桂花鸡,炒一盘金黄金黄的鸡蛋,吃一点自产的有机米饭,真是人生一幸也!

政府支持创事业

其实,到桂花园去吃美味佳肴,前几年就可以的了。为了生存,李根长与酿酒厂合作,有了自己品牌的桂花酒,还有糖桂花,桂花糕。桂花树下鸡与鸭生的蛋,好吃;桂花树畔种的菜,有机;鱼塘的鱼,也鲜……在桂花盛开时,市民在赏桂之后,喜欢在此撮上一顿。老李又出售酒与蛋,还有鸡。靠了这些收入,才维持了桂花园的运营。现在有了餐饮营业许可,老李可以放心办农家乐啦!

说实在话,创事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对这一点,老李深有体会,我也极有同感。几年前,通过原旅游局长沈云娟介绍,我认识了李根长,并去过几次桂花园。每次去,只见老李一个人,至多还有他儿子,有时是他兄弟,忙里忙外,忙得脚不沾地,不是在指导挖排水沟,就是在布置茶室。一条河把400亩桂花园分隔成两半,从这边到那边,靠一条水泥船摆渡!

我深深感受到他的孤独,也深深感受到他的坚毅!10多年的孤军奋战,10多年的披荆斩棘,终于感动了“上苍”。嘉定工业区斥资200万元造了一座水泥桥,把分隔开的桂花园连接起来,“天堑变通途”了!还耗资1000多万拓宽了去桂花园的道路。李根长现在是中国桂花协会常务理事,2017年,中国桂花协会年会由嘉定工业区承办。“政府还要帮助造一个好看的大门呢!”说起这些,老李非常感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年届半百去读博

在采访中,有一件事让我非常感动,那就是去年3月,老李通过了澳门科技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54岁了,不是年轻人呵!

2012年,著名的管理学教授也是澳门科技大学创办人之一的薛华成,鼓励李根长报考澳科大读博士,并愿意当他的导师。李根长其时已48岁,觉得记忆力等不如从前,有点犹豫,但经不起薛教授的再三鼓励,他终于去读博了!这一读就是5年多!每个月要去澳门一星期,来回飞机加食宿,少说花费也有50万左右!

去年春节李根长没好好过,缘何?他写的8万字论文《上海生态桂花园的发展战略研究》,薛教授不满意,得修改。整个春节,李根长都扑在论文修改上,3月,8位论文答辩委员一次性通过,导师薛教授很满意,送了一个琉璃制品作纪念。

我问老李:你的博士论文写的是桂花园的发展战略,你到底要怎样发展?他略作沉思,便告诉我:一是为传承与发扬中国桂花文化,争取政府支持,通过平台,举办桂花节;二是与交大食品系合作,成立桂花研究所,开发桂花饮品及精油和化妆品;三是为上海市民提供有中国桂花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

愿景宏大,祝福李根长如愿以偿。 

12d09ca0aee64dbda5617345b3454e10.jpg

俯瞰桂花园

来源:《嘉定报》赵春华 王丽慧  秦逸超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