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交通拥堵“魔咒”怎么破?

日期:2019年3月26日 21:20: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当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似乎总绕不开交通拥堵的“魔咒”。 

近年来,嘉定的交通拥堵程度日益加剧。位于老城区的塔城路,连接着沪嘉高速出入口和沪宜公路的叶城路,连通居民区和工业园区的胜辛路、城北路,诸如此类的拥堵路段嘉定还有不少。

治堵,需要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后给出顶层设计,同样需要每个交通参与者通力合作。唯有如此,才能找到解决现代交通拥堵难题的较优方案。

acfe5bd1edb44147a206effe912bafcd.jpg

近年来嘉定机动车增长率远超道路里程增长率。

810963d75d944564a7ff84d37a4b05cb.jpg

爱里舍花园小区门口新装信号灯后,小区居民进出不再战战兢兢。

ae03d560a8ba4f0c94d18bb899499a94.jpg

因为沪嘉高速南门出入口的存在,叶城路常在早晚高峰时陷入拥堵。

 

信号灯如何设置更合理?  

“刹刹停停,开出去几百米就是一个红灯。”家住悠活城、工作在嘉定新城的刘轶军,已经被早晚高峰的胜辛路磨得没了脾气。

记者在胜辛路(叶城路至宝安公路路段)实地探访后发现,全长4.6公里的道路上有16个信号灯路口,平均不到300米就有一个,且绝大多数信号灯都设置了左转指示灯。记者站在胜辛路白银路路口算了一下,胜辛路上行驶的车辆从“吃”到红灯,到跳绿灯车辆起步,需要耗时74秒。

如何走得更通畅?今年嘉定区“两会”期间,区政协委员周芳珍提交了一份《关于嘉定区部分路段红绿灯设置的建议》。她认为,造成堵车的因素很多,诸如车流量井喷、发生交通事故、车道变窄或减少等,但也不乏信号灯设置不合理的因素。为此,她建议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后对信号灯进行合理化调整,以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市中心区主干道车流量比嘉定大得多,通行效率却明显要比嘉定高。”家住嘉定新城的吴显平对新城内部分道路的信号灯设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拿沪宜公路(叶城路至白银路路段)举例说,“短短1.6公里的路程中有7个交叉路口,并且每个路口都设置了左转指示灯,车辆在通过这些路段时等待时间过长。”不科学的信号灯设置不仅造成人为拥堵,而且还会加剧空气污染。吴显平说:“汽车在怠速状态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最多。”

对此,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陈小鸿直截了当地表示,沪宜公路的交通问题要归因于规划和管理两方面,“沪宜公路原先是按公路标准设计的,按理说沪宜公路是干线交通,根本不应该有这么多红绿灯。但当嘉定城区快速扩张后,沪宜公路承担了城市道路的功能,总体路网规划设计又没有及时跟进,结果造成短途、长途交通汇聚在一起。”陈小鸿认为,长远来看城市交通设计必须重视前期规划,但当既成规划已显出短板时,也并不意味着无计可施,“要把有限的道路尽可能用好,主管部门可以借鉴市中心区的经验,找专业机构做详细的交通设计。”

陈小鸿表示,要是人人都开小汽车,再多车道也不够用,在道路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就应该把资源优先分配给效率更高的出行方式。她举例说,欧洲很多老城道路非常窄,但哪怕只有一根车道,也会优先分配给公交车行驶。她认为,道路的现有条件不是影响公交专用道设置的理由,“关键在于道路资源如何分配才能产生最佳效果。”陈小鸿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在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方面,可以更为精细化和科学化,“公交专用道不一定要全路段设置,可以尝试在一些拥堵的路口、路段实行公交优先。”

 

挖交管“潜力”,解“堵城”难题

近日,一条名为“堵车的我,追不上夕阳的余晖”的帖子在网上出现,引起嘉定网友们的关注,风趣幽默的自嘲表述,道出了嘉定交通不少“痛点”。

有心的网友做过统计,东起澄浏路,西至胜辛路,南始宝安公路,北至胜竹路,这个约3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纵向道路56条、横向道路55条,其中流量较大的干道16条,易拥堵节点超过25个。从时间上来看,拥堵主要发生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节假日的下午以及恶劣天气日子等时间段;从空间上来看,拥堵区域范围有扩大之势,早晚高峰的易拥堵节点散布在城区各条主要道路沿线的路口,比如沪宜公路沿线的宝安公路口、叶城路口、塔城路口等,城中路沿线的塔城路口、清河路口、环城路口、胜竹路口等,遇恶劣天气时易拥堵节点可能进一步向周边蔓延。

近年来嘉定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机动车增长率远远超过道路里程增长率,突出的交通供需矛盾使城区道路容量趋于饱和。针对不断加大的交通压力,交警及相关部门因地制宜,从加强交通管理、改善路网结构、完善交通组织等方面持续发力,最大限度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局面。

今年以来,交警部门以“严格执法、严格处罚”为基本要求,持续开展路面交通违法行为整治,重点瞄准非机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行人闯红灯、不走横道线,机动车违法停车、滞留路口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始终保持严管高压态势,通行秩序有了明显改善。

一直以来,嘉定始终挖潜现有道路“潜力”。比如,去年10月10日,G1501东往西永盛路下匝道正式通车,分流了沪嘉高速嘉定南门出口部分车流;再比如,福海路延伸段(博乐路至沪宜公路路段)的启用,分流了叶城路部分车流,缓解了南门交通拥堵状况。

交警部门还对部分道路重新进行优化改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塔城路嘉罗路路口西进口,增辟了东向南左转车道,并增加左转指示灯,大大提高了东西向车行速度,使路口通行率提升了20%。

近年来,在加大重点路段交通整治力度的同时,嘉定不断改善静态交通管理,在学校周边设立临时停车等候区,协调中医医院等单位实施错时停车,有效缓解了部分区域的停车难问题。在智能交通建设上,老城区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工程一期项目启用后,实现停车位查询、车流引导等功能。

 

记者手记

寻找交通治理的最大公约数

就像稍懂球的国人都能对不争气的中国足球指点江山,每个交通参与者都能对拥堵的交通说上两句。不同的是,足球大可远观,交通却身临其中。

对于交通问题的百家争鸣,本无可厚非,这体现出城市的包容和活力。然而面对人、车、路的各种矛盾,如何才能找到科学治堵的良策?说到底,交通环境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极为满意,寻求最大公约数,才是可行之道。

爱里舍花园小区门口的环岛改建工程和新装信号灯工程,前段时间完工并启用。工作日早晚高峰时,记者在此观察发现,经此改造,小区居民进出变得有序且安全,与此同时,部分需要掉头的车辆可以在此掉头,无需再到车流量较多的沪宜公路叶城路路口“添堵”。不过有意思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对这项民生工程表示赞同。记者随机采访中,对于这次改造小区居民一边倒地点赞,有些司机却认为新增红绿灯降低了交通效率,并建议除高峰时段外可以“关灯”。交通管理者难就难在这里,考量得再周全,也总会有人提出异议。因此,只要找到最大公约数和最佳契合点,就应算是良策。

连接着沪嘉高速出入口和沪宜公路的叶城路,一直是嘉定的“堵点”。想必这些年交警部门也是想尽了办法。比如,叶城路嘉新公路路口原先一直让过往司机颇为头疼,后来规定叶城路西往东行驶的车辆在7:00—19:00禁止左转至嘉新公路,拥堵现象明显有所缓解。有些司机虽然需要绕点路,但也对此举表示理解。

交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坚持问题导向,直达病灶,靶向治疗。去年夏天发生的一个故事让记者记忆深刻:胜辛社区党总支书记冯坚在裕民路胜辛路路口蹲守3个早高峰时段,统计出详细的车流信息数据,为这个常年拥堵的丁字路口找到了排堵保畅的最优解。有这种重视调查研究的态度,相信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易卜生说:“每个人对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我们除了希望交通管理者用心尽责外,自己也应发挥一份积极作用。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犹如通达全身的毛细血管,将城市连成一个整体,每个交通参与者都是城市“毛细血管”中流淌不息的血液,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唯有逐步改变自己的交通出行习惯和方式,才能让城市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健康。

来源:《嘉定报》记者 陆晓峰 李华成 唐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