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厕所革命”在嘉定

日期:2019年4月1日 14:41: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最近几年,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度让人头疼的厕所老大难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缓解。

作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定近二十年来城市面貌不断更新,衡量城市文明重要标志的公共厕所也越建越多,涌现出了南翔智地公厕等一批“高颜值”公厕。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嘉定农村地区的公厕仍存在诸多不足,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尚有不少瓶颈待破。

b1de36a68ef44d45a84e4be53f1bc427.jpg

南苑公园内的公厕,为往来市民提供了极大便利。

a4f5b7ce431f43bc8f611601346e2409.jpg

不少公厕内都设有提供一次性短裤、创可贴等物品的便民服务箱。

d6000cb9853746c7a29e602dd981c13d.jpg

南翔智地公厕的保洁员每10—30分钟就要填写一次保洁服务日志。

6c72bff171834ffdbc3f52d774e90d9d.jpg

华亭镇连俊村的公厕颇有江南园林神韵。

1b2c39adcf2943b6b3c3d1cf27bd5087.jpg

被评为上海市“最美公厕”的南翔智地公厕,每天保洁时长达到16小时以上。

 

“最美公厕”美在哪里?  

一座公共厕所的变化,往往可以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多个维度,包含了经济水平、文明程度等。

位于菊园新区棋盘路996号的这座公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经过2个月左右的翻新改建,这座以全新面貌示人的公厕让路过的市民眼前一亮。除了外貌修葺一新外,此次改建更注重提升对市民的友好度:加装的紧急呼叫设备,可以让遇到意外的如厕者第一时间呼叫工作人员;增设的独立第三卫生间,解决了父女或母子一同用厕不知该上男厕还是女厕的尴尬,还贴心地配备了婴幼儿专用座椅和婴儿换尿布专用设施;蹲位、小便池手动冲厕设备改为感应式冲水设施;在檀香、香球除臭基础上,增设了专业除臭风扇。

在菊园新区相关负责人看来,对于正在全力打造“品质菊园”的菊园新区来说,让公厕变得更有人情味,是贯彻细节之处见品质理念的应有之举。

“臭名昭著”的公厕不少见,“香名在外”的公厕就少之又少了。南翔智地公厕就是这样一座颇有口碑的公厕。去年,南翔智地公厕从全市280余家公厕中脱颖而出,成为上海市“最美公厕”之一。这个“最美”并非虚名,而是综合了专家评审、大众评审和网络投票后的结果。

走进南翔智地公厕,就会明白这个“最美公厕”的头衔可谓实至名归。这个公厕位于南翔智地A区沪宜公路门口北侧,占地面积约114平方米,属于独立式一类公厕。记者了解到,这座结构新颖、风格脱俗的公厕,借鉴了澳大利亚公厕的设计,门厅采用弧形曲线,两侧设有方便通行的步道。

在硬件方面,南翔智地公厕简直可以说是“高配”,除了设有内含宝宝椅、大小马桶、多功能婴儿护理台等的第三卫生间,还为市民提供沙发、便民服务箱、充电器、紧急呼叫器等多种服务设施。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女厕位比例较传统公厕有所提高,男女厕位比例更加合理。

在美观方面,南翔智地公厕称得上“高颜值”。不仅布置了景观植物,连窖井盖上都有彩绘涂鸦。此外,所有如厕间和母婴间墙面上都绘制了“天恩赏月”“鹤湾渔艇”等“南翔十八景”,相关部门还不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浸润其中,让前来“方便”的市民感受到不一样的人文气息。

公厕人来人往,保持干净整洁至关重要。南翔智地公厕每天保洁时长达到16小时以上,保洁员实行“跟踪式清洁”,只要有人上完厕所,就会立即用拖把进行清理。不仅如此,南翔智地公厕还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保洁员每10—30分钟就要填写一次保洁服务日志。“环境太好了,一点异味都没有。”“感觉比我家厕所都干净。”公厕内意见簿上的留言,是对保洁员最好的褒奖。

令人欣喜的是,像南翔智地公厕这样的“星级厕所”,在嘉定会越来越多。以南翔为例,未来二年内,将对全镇所有公厕进行统一改造升级,以“一厕一景”的面貌展现在公众面前。

农村厕所期待“革命”  

厕所是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厕所革命”是改善环境、防治疾病的治本之策。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区卫计委、区绿容局和区水务局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数月的调查研究,联合发布了《嘉定区“厕所革命”现状调研报告》。

在走访调研中,73.33%的受访者认为公厕布局现状整体良好,26.67%的受访者认为公厕数量较少。在城市化地区,多数受访者建议在公路旁、街心花园、健康步道等处,适当增加公厕数量。

在嘉定新城核心区,城市规划之初就已预留了公厕点位,其设计也更加科学。这一批新建公厕中,男女厕位比例较为合理,通风、采光条件都不错,管理间、工具间、第三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公厕内的绿化小品、除臭装置等,大大提升了公厕的整体形象。

实地调研中,半数受访者认为他们去过的公厕设施设备简陋陈旧,建议在公厕内配备照明灯具、洗手池、垃圾篓等设施设备,并增加公共厕所的厕位尤其是蹲位。

来自区卫计委的调研组成员周贵珍坦言,相比城市化地区,农村地区的公厕存在较大差距,“实地踏勘嘉定北部地区多个村后,我们发现不少公厕缺乏日常的管理和维护,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洗手池也没有。”

此外,调研组还发现多数公厕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如男女厕位设置不合理,第三卫生间和无障碍设施的设置率较低等。其中一个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地区公厕设施设备普遍不全,照明、洗手台、工具间、面镜、导向标志等配备率都较低。

此次调研中,群众反映的前四位问题是:公厕数量较少,内部设施设备不齐全,缺少无障碍设施以及厕所私密性不够。

“我们实地走访了不少农村地区的公厕,曾经在一座公厕看到,洗手池的开放时间仅几个小时,理由是怕周边村民前来接水。这是管理理念上的缺失。”周贵珍说,“针对此次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向相关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得到采纳。”

年内创建118座“文明公厕”  

虽说不少农村地区公厕环境亟待提升,但仍有一些让人眼前一亮。

在华亭镇连俊村,紧邻嘉行公路一侧有一座“人气公厕”,深受附近新村民和过往司机的青睐。灰白相间的外墙立面,点缀着两扇由瓦片装饰而成的窗花,显得古朴雅致;一排翠竹和几盆悬挂的常春藤,更是将室内外装扮得清新可人……若不是大门上方木牌上“公共卫生间”五个大字,谁能想到眼前这座颇有江南园林神韵的建筑,竟然是座公共厕所。

走进这座公厕,只见室内干净整洁,闻不到些许异味,专职保洁员定时进行保洁作业。厕所内冲水设施、洗手台、烘手器等一应俱全。坐便器采用了蹲便式的,市民如厕完毕后,粪便会被直接冲入过滤池处理。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无障碍通道和小型停车场,方便了残障人士和过往司机使用公厕。

连俊村的公厕只是嘉定农村“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2018年,区绿化市容管理部门在巩固98座“文明公厕”保洁管理的基础上,开展了新一轮20座公厕的文明创建工作,并根据《嘉定区公厕新、改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完成了8座公厕改建和6座公厕的第三卫生间设置。

在位于嘉定工业区的南苑公园,一幢“小白楼”为来此健身散步的市民提供了极大便利。该公厕原先设施陈旧,功能不完善,异味也比较大。2017年,叶城环卫公司针对居民反映的意见,对这座公厕进行了改造。除了绿植、烘手器、便民服务箱等标准配置外,还在改建过程中新辟了第三卫生间,以满足母婴照护需求。“公园绿地里常常有妈妈带着孩子玩,有了独立的第三卫生间,就避免了尴尬。”市民李轶帆说。

“厕所革命”不仅仅是改善物理空间那么简单,提高公厕服务能级更是应有之义。“每个季度,我们至少抽查40个公厕,一年下来基本可以跑遍全区所有公厕。”区市容环卫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3月11日,抽查人员对嘉定镇街道登龙广场、积谷仓等处的公厕进行了暗访。从记录的内容上看,记者感受到了抽查的细致入微:“台盆上有水渍”“灭火器未放置在指定点位”“呼叫器拔除”……在抽查嘉定新城(马陆镇)远香湖路的一座公厕时,抽查人员发现了便民服务箱内一次性内裤以及男厕蹲位衣钩缺失等问题,并及时反馈要求改正。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它既要解决市民的基本需求,又是文明的窗口、城市的名片。”区市容环卫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建立完善的督查机制,除了行业主管部门的抽查,还有环卫保洁质监部门、社会第三方机构等分别对全区公厕服务水平进行定期抽测。

2019年,嘉定将继续推进“美丽公厕”和“文明公厕”创建,预计年内将完成5座公厕的第三卫生间改造、118座公厕创建成为“文明公厕”。对此,区市容环卫所相关负责人坦言,受到“邻避效应”和城市用地越来越紧缺的影响,嘉定集镇区域的公厕目前还是以改建为主;农村公厕建设同样面临一些瓶颈,农用地红线和新建公厕之间如何寻找平衡点,成为摆在各方面前的难题。

来源:《嘉定报》撰文/陆晓峰 李华成 唐敏 摄影/李华成 唐敏 周雨晨

相关链接

1、目前,全区范围内共有各类公共厕所948座,其中:环卫公厕182座(19.20%),农村公厕766座(80.80%);一类公共厕所33座(3.48%),二类公共厕所77座(8.12%),三类公共厕所838座(88.40%)。

2、全区公厕分布情况:全区现有的182座环卫公厕中,一类公共厕所29座(15.93%),二类公共厕所74座(40.66%),三类公共厕所79座(43.41%);南翔镇数量最多,共有35座(19.23%);新成路街道数量最少,共有6座(3.30%)。全区现有的766座农村公厕中,一类公共厕所4座(0.52%),二类公共厕所3座(0.39%),三类公共厕所759座(99.09%)。除嘉定镇街镇和真新街道以外,其余10个街镇均建有农村公厕,其中嘉定新城(马陆镇)数量最多,建有229座(29.90%)。

3、固定式公共厕所设计要求(部分指标):一类公共厕所应设第三卫生间,管理间需达到6平方米以上,平均每厕位面积应在7—12平方米之间,应设烘手器、一次性纸巾、更衣室、化妆台等;二类公共厕所管理间需达到4平方米以上,平均每厕位面积应在5—7平方米之间;三类公共厕所平均每厕位面积应在2—5平方米之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