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真新街道部署开展大联勤,到2014年全区推行联勤网格化,再到2018年嘉定工业区试点全勤网格建设,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嘉定不断向纵深推进。
从“联勤”到“全勤”,字面上的一字之差,背后却是一整套机制的全面深化,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寄语上海“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的积极回应,也是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的应有之义。
全区目前共有1500余名联勤队员。
联勤队员参加应急演练。
嘉定全域被划分为292个全勤网格,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综合治理、城市管理“一张网”
2017年,嘉定部署落实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雪亮工程”建设,提出打造综治联勤应用平台一网运行、“综合治理+城市管理”两域覆盖的建设目标,藉此实现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的效益最优化。2018年,市委、市政府作出有关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部署,要求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手段和要求落实到城市管理领域的各项工作中。在此背景下,全勤网格建设工作被搬上议事日程。
“大联勤是嘉定首创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随着社会治理创新和城市管理精细化要求的逐步提高,我们着手深化大联勤机制,探索全勤网格建设,对标‘三全四化’,结合‘雪亮工程’,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化手段,把网格内的人、事、物、地、组织等各类综合治理、城市管理资源汇聚在‘一张网’上,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城市运行综合管理问题。”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陆奕绎指出。
首先是“一网格”。嘉定全域被划分为292个全勤网格,不仅覆盖村、社区等,还一并划入周边公共区域的道路、河道、绿地,充分考虑商业综合体、交通枢纽、学校、广场、景点、园区、市场等重点区域的管理特点,形成了一张无缝衔接的网。
其次是“一平台”。综合市级转办、智能推送、巡防发现、调研走访、社会参与、媒体监督等发现渠道,将所有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问题来源归到统一入口,实行“统一受理、发现上报、指挥派遣、处置反馈、任务核查、评价归档”六部闭环式工作流程。
再者是“一队伍”。每个全勤网格长均由街镇党政领导担任,并明确了相应的专职副网格长和网格管理员,同时积极发动平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值得关注的是综治、建设、交通、公安、司法、规土、市场监管、人社、卫生、环保、水务、城管、联勤等部门均将管理焦点落至基层,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最后是“一中心”。2019年,嘉定将在区镇两级综治联勤中心的基础上,打造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区城运中心为互联互通、资源整合、上传下达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指挥决策枢纽平台;街镇城运中心为有效解决辖区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问题的实战平台。
对嘉定来说,推进全勤网格建设,并非凭空造楼,而是顺水推舟之举。区镇着力建设的综治联勤中心,即将“转型”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有效支撑全勤网格的实战化应用。
区级部门根据创新社会治理的工作要求,加大了管理服务力量向一线下沉力度,与全区1500余名联勤队员,保障了各类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全勤网格建设以网格为基本管理单元,集聚了基层在城市管理和综合治理领域的力量和资源,实现力量在网格沉淀、工作在网格联动、任务在网格落实,将进一步提升街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
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
前不久,嘉定工业区联勤和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接报,联勤队员在招贤路普惠路路口发现一棵大树的树枝摇摇欲坠,随时可能断裂砸到树下停放的车辆。中心接报后,一方面联系绿化部门即刻处理,另一方面联系派出所查询车主联系方式,通知车主挪车,事情很快得到解决。
2018年,嘉定工业区率先试点全勤网格建设。一年运作下来,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
在嘉定工业区,全勤网格通过顶线、中线、底线“三根线”编织起一张社会治理网,覆盖辖区内41个网格。顶线、中线由党政班子领导支撑,综合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资源整合问题;底线由基层党(总)支部书记支撑,具体落实和处理每一个发生在村居的事件。“‘三根线’形成立体式分布,再通过指挥平台,形成从发现问题到处置问题的闭环。”嘉定工业区联勤和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张伟说,“我们对各职能部门人员进行了有效整编,接受网格长统一指挥,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
一年来,张伟最大的感受是,全勤网格让各部门形成合力,解决了一个部门和一个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举例说,噪音扰民一直是社会治理中的一大难题,去年凤池、民乐、裕民等社区协调食安、城管、环保、联勤等部门,对小餐饮商户进行集中约谈和联合整治,这一行动后,居民投诉量比上一年下降67%。
由于突出源头治理,全勤网格使基层社会治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实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比如嘉定工业区北区长期存在乱设摊问题,在相关网格长牵头下,不仅进行了大规模整治,还在路面安装了监控探头以便视频巡逻。“通过探头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压缩了乱设摊空间,保障了交通有序、市容整洁。”张伟表示。
除了服务于社会治理,全勤网格工作还逐步向困难帮扶、纠纷化解、民意传递等领域扩展。汇源社区全勤网格管理员在寻访中听到有居民呼救,询问后得知该居民家中有老人突发脑梗,管理员拨打120后,随即将相关信息通知社区民警,让其帮忙引导救护车进场,为成功救治老人赢得了宝贵时间。据统计,去年,嘉定工业区各类全勤网格共开展困难帮扶117件、化解矛盾纠纷236起、提供咨询服务1300余次。
网格长:基层治理的支点
3月10日,在民乐社区的大会议室里,社区党总支书记樊芳正主持每月一次的全勤网格联席会议,绿化、房管、城管、公安、市场监管、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悉数到场,小区移树、商铺吸风管架设等事宜被摆上桌面。在外人看来,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何须大动干戈,但在樊芳看来,这些都是事关百姓的大事,不出社区就能解决,才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体现。
去年樊芳有了一个新身份,就是嘉定工业区民乐社区全勤网格的专职副网格长。“小巷总理”成了网格长,很多过去难办的事变得简单起来。在樊芳的微信好友名单上,一下子多了来自公安、城管、联勤、市场监管、综治等部门的网格管理员。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管理难题时,网格长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随时随地为居民提供最直接、最便捷、最高效的服务。
樊芳认为,成为专职副网格长,不是自己权力大了,而是找到了基层治理的支点。“原本社区遇到困难,选择层层上报是最稳妥的处理方式,但一来一去事情是解决了,时间却拖久了,老百姓自然不满意。如今,每月召开一次全勤网格联席会议,大伙一起查找问题,并协力解决,干起事来方便多了。”樊芳说,“后援多了,资源多了,就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的赋权和赋能,让我们在日常管理中更敢干事,也更愿意干事。”
对于樊芳这样的社区工作者而言,当了网格长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遇到问题知道找谁。操作性强了,处理问题也就更有效率。比如,处理因漏水引起的邻里纠纷,由于专业部门的介入,就能给老百姓合理合规的解释,如此处置自然令人信服。
推行全勤网格后,民警孙飚的工作状态明显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非警务类的报警明显减少了。以前我来社区出警,大部分时候是调解矛盾和指挥挪车。现在,这类事由网格长进行调度,有专人针对不同问题协调处置,往往在社区里就能解决。”
来源:《嘉定报》记者 陆晓峰 李华成 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