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拐点之后,汽车产业何去何从?

日期:2019年4月24日 16:45: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在连续增长28年后,2018年中国车市迎来拐点,汽车产销量自1990年以来首次双双出现负增长。

在这个关键节点,在嘉定举行的2019中国汽车论坛备受瞩目。中国车市何去何从?全球汽车产业将面临怎样的变革?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路径是什么?来自业内人士的发声,或许可以为捉摸不定的汽车市场提供可供参考的风向标。

未来汽车就像“佐罗的马”

“对于特斯拉,我们有怕也有爱,不过应该没有恨。”“汽车技术发展领袖峰会”主题论坛上,作为主持人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董扬介绍特斯拉的一番话,引来听众会心一笑。

这些年,特斯拉作为一家知名电动车及能源公司,一直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领域不断探索。“希望大家对特斯拉是爱多过于怕。”特斯拉全球副总裁任宇翔接董扬的话说道,“我们的竞争对手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此话一出,现场又是一阵笑声。

特斯拉能有今天的成就,自然不是一蹴而就。2006年,特斯拉掌门人埃隆·马斯克宣布特斯拉的十年发展蓝图,提出从第一代高性能、非常昂贵的产品到中档价位、中档产能的Model X,再到Model 3的三步走战略。任宇翔特别提到了Model 3,“在北美和欧洲创造多项销售记录之后,今年2月份Model 3正式在中国市场交付,这对特斯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上个月我们发布了中型电动SUV Model Y,这是下一款对中国市场来说有战略意义的产品。”

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需要的汽车就像是佐罗的马,招之即来,挥之既走。任宇翔说:“每一台特斯拉都配备了全自动驾驶功能的硬件,可以实现智能召唤、自动泊车,今后还能通过软件升级不断开发新功能。”

造车新势力跃跃欲试,传统车企同样不敢怠慢。福特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平台和产品执行总监董·巴特勒表示,福特已在中国研发搭载C-V2X(即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基于蜂窝技术的车联网通信)技术的车辆,未来几年就能上市,“C-V2X可以把基础设施、车辆、路人关联起来,通过我们的统计测算作出预判。随着5G时代的到来,这一技术将更为成熟。”

 “我们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应该完全电动化,未来两年我们将在电动化和自动驾驶领域加倍投入,使这两者之间实现高度协同发展。”谈到人们对于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问题,通用汽车副总裁丹·尼克尔森认为,除了加大电池能量密度,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同样重要。此外,不同的车辆使用方式对于里程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平衡。

作为纯电动汽车领域的佼佼者,日产汽车销售的纯电动汽车超过50余万辆,并且号称没有出现过一起电池燃烧的安全事故。日产汽车常务执行董事、日产-雷诺-三菱联盟全球副总裁赤石永一表示,日产汽车还推出了通过装备在汽车上的锂电池向住宅提供电力的系统,至今已经售出近9000套。

欧美车企加快脚步的同时,国内车企也在快马加鞭。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祖似杰介绍说,上汽集团成立了汽车行业第一家人工智能实验室,目前聚集了近百位人工智能专家,同时成立了云计算、大数据和网络安全的团队,为智能网联产品保驾护航。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安健介绍了长安汽车的“香格里拉”计划和“北斗天枢”计划,“‘香格里拉’计划即到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北斗天枢’计划即到2020年实现新产品100%联网和100%搭载辅助驾驶系统。”

风口在前,机遇和挑战并存

当前,汽车产业正遭遇百年不遇的大变局,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在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变革。

如何进一步抓住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变局与对策”专题论坛上,不少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在世界眼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不容小觑。“中国是近些年唯一一个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每年销量都达到100万辆以上的国家。”韩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Marn-ki JEONG说,“在我们看来,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主导技术路线仍未确定,中美两国以纯电动为主导,韩国则是氢燃料和纯电动同步推进,2040年前将会生产100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区总裁慕容特谈到了德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具体举措。他指出:“德国在未来3年会花费超过40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的开发,将推出百种新车型,德国汽车品牌希望在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中仍可以做到如今超过40%的占有率。”

江淮汽车副总经理、新能源乘用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汪光玉阐述了近年来江淮汽车的发展历程。他说:“5年来,江淮汽车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主力厂商,形成了8代的技术、3代的产品,总共向市场推出13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累计行驶里程超过22亿公里。”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赵一农指出,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超过126万辆,同比增长60%,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存在盈利模式不清晰、充电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他表示,国家将从购置补贴转向充电基础设施补贴,加大对充电行业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力度,督导车企深度参与充电运营,引导整车企业向充电运营企业购买配套服务。他还说道,去年11月,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提升国内充电设施水平以及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显著增强充电网络互通互联能力,完善发展环境和产业格局。


5G时代, 智能网联汽车的春天到了

伴随着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大浪潮,全球汽车产业也正在朝着电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发展。未来,人类的出行方式将面临哪些变革?在“智能网联汽车与未来出行方式变革”主题论坛上,业内专家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汽车已有过剩趋势,但是城市交通问题并没有解决,今天我们要从出行角度来重新思考汽车。”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表示,首先应该从安全角度考虑智能汽车,“目前已有不少车企开发出帮助驾驶员实现安全驾驶的系统,这是大势所趋。”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主任王耀认为,大数据是智能化与网联化时代的核心生产力,“人工智能说到底还需要大数据支撑,数据就相当于一个发动机的燃料,大数据的深入应用将为汽车产业发展引入全新的增长引擎。”

汽车与手机等电子产品不同,安全性非常重要。上海淞泓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上海试点示范区的运营工作。公司平台建设部总监安康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是非常复杂的工程,希望能够推动长三角到珠三角甚至全国测试场测试内容的互认工作,让测试标准达成一致。

5G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是与会嘉宾讨论的焦点。兴民智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张人杰认为,5G不仅带来技术的创新,更带来价值的创新,“2009年是车联网元年,10年过去了,发展并没像大家想象的那么乐观,如果5G能够将现有技术融合在一起,真正的智能网联才能实现。”

中兴通讯副总裁、英博超算总经理田峰透露,英博超算作为全国第一家研发出L3预控制器的企业,已经与长城汽车合作,并多次在高速公路上测试,效果达到预期。日本AGC汽车事业公司智能移动事业部部长村野忠之表示,AGC集团已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5G玻璃天线,在时速100公里情况下顺利完成了5G通信。

来源:《嘉定报》 记者 陆晓峰 顾娴慧 王安琪/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