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直逼长江天堑。与此同时,嘉定地下党员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做了大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1949年5月13日,老一辈革命者的浴血奋战为嘉定带来了曙光,饱经岁月洗礼的古城从此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一往无前。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但时光不能磨灭往日激情,更擦拭不去老一辈革命者播撒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火种。5月8日,在区委老干部局组织的“铭记光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嘉定区离退休干部纪念嘉定解放70周年座谈会上,为嘉定解放出生入死的老革命、为嘉定发展殚精竭虑的老长辈齐聚一堂,述说往昔鲜为人知的峥嵘岁月。
嘉定区离退休干部纪念嘉定解放70周年座谈会上,亲历者谈往昔岁月。
《苏南日报》报道当时的形势。
嘉定解放前夕,工厂学校都有党的地下组织在活动,嘉一中在当时是有地下党活动的学校之一。
一个连牺牲百号人
口述人黄金琦:1930年生,江苏南通人,1949年5月任嘉定县人民银行会计。
解放上海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斗争相当激烈,我们一个连120人,最后只剩20人,牺牲了很多战士。解放上海时,嘉定是后方基地。那时候,伤员很多,我们就动员老百姓把门板拆下来,送到前线去给伤员用。
南下渡江时我还是个大学生,怀着一股冲劲一心想参军,但是祖母不同意,怕我出事。我瞒着祖母偷偷去南通,没想到半路遇到姑母,她马上转告祖母,祖母赶到部队硬是把我接回去了。我回到家后据理力争,祖母拗不过我,只好放我走。没想到,我再到南通时部队已经走了,还好没走远,我才赶了上去。
成功渡江后,我们趁着夜色行军,一晚上要走100多里路,个个脚下生风。我们前期对嘉定进行了摸底,比如,当时嘉定有3个银行,银行员工的名单、银行领导的政治态度都已提前知晓,接收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天一亮就忙着接管
口述人许克强:1928年生,江苏建湖人,1949年5月任嘉定县税务局督导干事。
时光荏苒,我从20出头的小伙,变成了92岁的老人,一眨眼70年过去了。
1949年春天,我们听说解放军即将进军江南、解放全中国。组织上告诉我们,全国形势一片大好,需要大批干部南下接管地方工作,山东、江苏等地都调了大量南下干部。当时南通刚解放,我们十几个年轻人从淮安出发,步行到南通去报到。到了南通,吕炳奎同志向我们介绍了江南特别是嘉定当时的情况,这对我们日后接管嘉定大有裨益。
渡江前夕,组织上对我们说,因为乘的都是木帆船和小舢板,如果敌机从空中轰炸,就有可能牺牲。我们没有多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所幸这一切没有发生。一到常熟,嘉定地下党组织就通过各种渠道送来情报。等我们到了太仓陆渡附近,敌军发射的照明弹把天空映得透亮,我们只能在路边田间卧倒隐蔽。抵达嘉定时已是深夜,为了不打搅老百姓,我们就在大街上打地铺,天一亮我们就接管了政府机关。
我们只是顺应了时代
口述人施建:1929年生,江苏姜堰人,1949年5月在松江地委财经处嘉定工作队工作。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接力者,成长在新旧交汇时期的我们只是顺应了时代。
我在扬州中学读书时接触到了地下党员,他号召我们去解放区,我响应号召去了盐城。到了盐城,有人给我们发了3本书:《新民主主义论》、《两个中国之命运》和《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刚学这几本书没几天,就有人对我们说:“现在需要马上南下!”
1949年3月,我们开始南下。渡江前有个动员会,告诉大家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应对,比如,如果掌舵人牺牲了谁来掌舵?我立即表态“我会掌舵”,渡江时我就坐在了掌舵人的后面。其实当时自己心里也没底,就是单纯。
我们走过了属于我们的一段路,见证了一段伟大的历史。
服从党的召唤
口述人于志锦:1930年生,山东胶南人,1949年5月任嘉定县南翔市民运科科员。
在我居住的小区,经常有人问起“你这个山东人怎么会到嘉定来?”。
我老家在山东,解放前家里很穷,13岁时就给地主当苦工,直到解放后,家里分到了房子和土地,日子才慢慢好起来。1946年,我参加村里举办的识字班。看到我比较上进,支部书记刻意培养我,我于1949年9月28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刚入党时,支部书记跟我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你就是共产党的人”,第二句话是“你是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召唤,党叫你到哪里去你就到哪里去”。这两句话我印象深刻。
后来组织上安排我到嘉定工作,担任妇联主任,有一段时间主要工作就是发动妇女参加生产,所以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我住在最穷的一户人家家中,房子比较破烂,外面刮大风,里面刮小风,不过大家干劲十足。我那时候每月工资十块钱,钱不多,但能帮到这户人家就尽量帮,后来他们几乎每个月都会来看我,带点家中种的农产品,彼此关系非常好。
共产党给了我一切
口述人逄本兰:1925年生,山东青岛人,1949年5月在嘉定县南翔市政府工作。
1946年1月,我在山东老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春节后,我接到通知去开会。学习了几天后,我们被告知要下江南,那时候江南在哪我都不知道,当时就抱着一个信念:解放全中国,背上包跳上火车一路向南,到达长江边。
1949年4月27日晚上,我们乘着只能载五六个人的小船渡江,天亮以后才到江对岸。虽然一路颠簸,但最后顺利到达了嘉定。
从小时候靠讨饭生活,到加入中国共产党,再到后来参加党的工作,一路走来,我从内心认为是共产党给了我一切。
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口述人沈行义:1929年生,上海嘉定人,1949年5月任嘉定县望新小学教师。
解放前夕,我还在惠民中学读书,当时学校里有个老师是地下党员,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时候,国民党特务一直在查他,他不能回家,只能悄悄住在学校。我的表兄是美术老师,安排地下党员和他同住。在这期间,为了躲避特务,这名地下党员一直没出门。
1948年,我在望新小学当老师。有次回家发现2个房间住了解放军干部,看到我回来他们立即收拾铺盖,并表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让我很感动。
战场上写诗
口述人张玉环:1933年生,江苏兴化人,1949年7月参军。
抗美援朝时我是铁道兵第七师文工队的文艺兵,战场上我们除了要修铁路、挖坑道,还要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教育文体活动。
我们在战场上办过文艺骨干训练班,把队伍中的文艺爱好者集中起来,号召大伙儿进行文艺创作,大家都非常踊跃。这是当时一名战士创作的诗歌:冰层三尺三,洋镐打不穿;冰层底下来取土,不怕冰层如石坚!
来源:《嘉定报》记者 陆晓峰 顾娴慧 唐敏 王安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