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在嘉定当干部,是种什么体验?

日期:2019年8月6日 09:55:46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今夏,上海乐宸置业有限公司收到了一份“大礼包”:区商务委正积极与相关部门协商,推动公司运营的疁城新天地项目成为嘉定首批夜上海特色消费示范区;

退休职工徐敏同样倍感欣慰:得益于区医疗保障局加快落实国家药品调价相关政策,她常年服用的降血脂药由每盒25元降至6元。

刚刚结束不久的六届区委七次全会传递出有力的声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站在新起点的嘉定正亟待新一轮“创业”,需要广大干部拿出强大的精神气质和实战能力,把工作当作事业去追求和付出,“保持热火朝天、只争朝夕的创业氛围,点燃灯火通明、挑灯夜战的创业之光,追寻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创业足迹”,用加速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的火热实践,体现嘉定应有的使命与担当。

记者 孙凌 王安琪/文 李华成/摄


a710d401e56a47cdbe7caa4b756d14d1.jpg

作为海派特色小店试点街区之一的西云楼商业综合体,将推出夏夜电影音乐节、“夜博会”等活动

a2b36273d5994098a94d3e5d0ff29aca.jpg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正在为光荣之家授牌

 

“变”与“不变”的命题

连日来,区商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管春华和同事们,已经习惯了连轴转的工作节奏:上午调研嘉定的特色消费培育试点项目;中午与企业沟通在科创板上市事宜;下午参加完区内的节能降耗会议后,又马不停蹄来到西云楼,与相关负责人协商参与上海购物节活动……

“创业”,意味着既要发挥已有特长和优势,也要善于创新,寻求突破,积极思变。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制造业感受尤为明显,如何推动区域经济逆势上扬,成为摆在全区干部面前的一道重大命题。“全力做大做强嘉定的商贸服务业,我们正积极推进夜上海特色消费示范区、海派特色小店发展试点街区等工作。”在管春华看来,借上海打造“上海服务”和“上海购物”品牌的契机,通过拉动消费增长,提升商品销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成为嘉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目前,区商务委已对全区12家5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综合体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积极与城管、市场监管、卫生等相关部门协调,共同推动发展嘉定的“夜经济”。

在海派特色小店试点街区之一的西云楼商业综合体,相关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筹备了近两个月。“计划夏季推出夏夜电影音乐季,九、十月举办‘夜博会’,延长店铺营业时间的同时,还将引入电影、表演、弄堂游戏、特色小吃集市等各种项目,相信会对吸引人气和促进消费有很大作用。”西云楼相关负责人江李洲表示,经过区商务委的指导和协调,开展这些活动的“胆子大了许多”。

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变,发展始终是不变的第一要务。在区交通委,仅有的两个公共会议室几乎“供不应求”,大家谋划交通发展的劲头十足。“这一周里,我就参加了十多个会议,讨论新辟公交线路事宜,每月都要去四五次实地勘探。”交通运输管理科科长贾晓燕说。

区交通委党组书记、主任管红梅介绍,针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嘉定正联合市有关部门以及外省市兄弟单位,从更高层面梳理考量嘉昆太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融合衔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目前,区交通委正积极与江苏太仓市交通部门对接,年内,公交嘉定59路、嘉定60路有望分别延伸至太仓陆渡镇陆嘉北路和太仓科教新城客运站,连接华亭镇和太仓浏河镇的公交线路也在积极协调中。

缓解区域内重要道路的交通压力,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嘉闵联络线规划研究、沪嘉快速路缓解嘉定城区出入口拥堵方案等均在加紧推进;陈翔路下穿S5地道工程已完成近八成,目前正在对排水泵站、辅道及地道附属设施进行施工,今年底有望建成通车。未来,嘉定人出行将越来越便捷。

“创业”显然不会轻松,尤其对嘉定这样已经过多轮“创业”的城市而言,要实现创新活力之城目标,顶层设计的思变,更加现实且复杂。嘉定鼓励广大干部磨砺担当作为的“宽肩膀”,更为他们提供创造实干要为的好环境。此次区委全会审议并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奋力创造新时代嘉定发展新辉煌的实施意见》,通过强调“实绩导向”,让干得出色、干出成绩的干部有舞台、有前途、有奔头,给干部们“撑腰”鼓劲。

“未来我们将更加突出以实绩论英雄理念,在‘赛场’上‘赛马’,让干部们在改革发展一线、在攻坚克难主战场中比能力,比作为、比贡献,把那些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大胆的用起来。”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杰表示,在通过鲜明的用人导向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同时,还将深入落实容错激励机制,正确评价、客观认定干部们在改革过程中大胆闯、大胆试造成的一些失误和错误,并通过完善谈心谈话机制消除干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顾虑,真正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

 

“付出”与“获得”的辩证

在新一轮“创业”中,嘉定各级干部形成了共识: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和接踵而来的各种考验,需要的不仅仅是“始终保持创业初期的那股激情”,更要“富于创造”“敢于担当”,找准定位、精准施策,用自己的付出换得群众的获得感。

日前,购买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费用降低的消息在嘉定的“病友圈”里传开了,原来一盒2280元的肺部肿瘤药物,在办理了“综合减负”医保项目后,只需自费547元就能买到,降幅高达76%。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干部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在嘉定区医疗保障局的日常工作中,一系列惠及民生的项目正在推进:启动长三角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17家医院完成接口测试;统筹全区24家医疗机构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长护险工作机制,目前定点服务机构扩大到47家……

“让更多老百姓享受改革的红利。”在区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金立新看来,区医疗保障局在落实国家医疗改革重大任务上,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其中的工作人员,必须在减负、联动、提质、严管上积极作为,减轻群众药费负担,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配好药、看好病。

六届区委七次全会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提出针对性、创新性、务实管用的措施办法。为管好老百姓的“救命钱”,今年,区医疗保障局还重点开展了“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治理,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长护险定点机构进行全覆盖的检查、监管,并首次启动医保、公安行刑衔接。目前,查获了一起涉嫌违法贩药案,已移交公安部门。

自今年2月嘉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来,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彩明的工作日历一直是满格状态:策划军服展、开展“最美退役军人”评选、启动13个双拥实事工程、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对这位曾在纪委、公安等部门任职的本土干部来说,很多工作都是全新的。

按照国家部署,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设立,不仅是简单的职能叠加,而是在更高层面、更深领域和更广范围去推动和落实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件件事都带着感情去做,一定会有收获。”面对新使命新担当,张彩明的定位很明确,“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把件件实事都办到群众心坎上。”

“这里就是我们这些‘老兵’的另一个家。”今年6月,菊园新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后,70岁的李德清就成了服务站里的常客,咨询政策、参加活动,“每项服务都很亲切。”今年以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服务工作下沉至街镇和村居等基层末端,计划年内新增42家退役军人服务站,承担起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走访慰问、信访接待、权益保障、数据信息采集等事务性工作,目前,全区已有32家服务站挂牌成立。

“线下少跑腿,线上一张网”的全覆盖服务保障体系也正逐渐形成。“目前,我们正加紧与腾讯网的协调沟通,联合打造嘉定区退役军人网上服务综合平台。”张彩明表示,平台建成后,将成为退役军人网上服务体系标杆。

张彩明和同事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应。“有专业的指导和规划,自己有人关心,心里踏实了许多。”退役军人马国堂的一席话,让所有工作人员倍感焐心。马国堂曾是一名四级士官,退役后一直处于待就业状态,在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他确定了就业方向,即将参加接下来区里组织的就业培训。

在“八一”临近之际,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发起了“最美退役军人”评选表彰活动,一时间内,一批退役军人的先进事迹成为朋友圈里充满正能量的佳话。网络之外,双拥展示馆、双拥公园、双拥一条街等一批基础建设项目,也将陆续向公众开放。同时,13个双拥实事工程启动,将用于部队营区改造、环境建设和设施改善。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嘉定的党员干部们正按照区委全会精神,树立山一样的崇高信仰、增强海一样的为民情怀、锤炼铁一样的责任担当、激发火一样的奋斗激情……


来源:《嘉定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