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书展期间,嘉定作为“书香上海”的分会场之一,共计举办23场阅读活动。不同于前几年,在这些活动的主办单位当中,嘉定的实体书店占据半壁江山。异常纷呈的活动,在吸引市民热情参与的同时,也让实体书店重获市民关注。
在过去十多年间,随着网络购物的愈发便捷,加之各电商平台不定时推出的打折促销活动,让实体书店屡遭重创。缩小门店、暂停营业甚至倒闭……在嘉定,实体书店似乎已淡出人们视线。
但近两年,随着西西弗、钟书阁、大众书局等知名书店连锁品牌进驻嘉定,似乎在昭示着实体书店行业有回暖趋势。不可否认,别具创意的装修风格,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让这些书店一时间成为“网红”。但在如今实体书店整体走向颓势的大背景下,人气和流量能否支撑嘉定的实体书店持续回暖,甚至突围?这还有待观察。
记者 王安琪 文/摄
今年,“高颜值”的钟书阁现厂分店开业,成为嘉定市民“网红打卡地”
位于疁城新天地的大众书局,7月揭开神秘面纱
从辉煌一时到遭遇“滑铁卢”
年过七旬的嘉定地方史学者陶继明,至今仍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嘉定市民在新华书店排队买书的场景。“一有新书上市,特别是外国文学书籍,书店门口就会大排长龙。”陶继明回忆,一般书店是八点开门,但很多人七点不到就来门口守着了,有的甚至从外地连夜赶来,“只为了能买到一本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
陶继明曾是新华书店的员工,30多年的从业经历,让他亲历和见证了嘉定实体书店最好的时代。“新书一上架,很快脱销。”在他印象里,上世纪90年代到2005年左右,这一时期是嘉定实体书店最辉煌的时期。彼时,不仅新华书店遍地开花,担负着全区图书发行的主渠道,还涌现了求知、云海、贝塔斯曼等一批民营书店。书店不仅是买书的场所,还是当时市民阅读、结交书友的好去处。
2005年以后,互联网发展势不可挡,网络冲击下的实体书店生意日渐冷清。包括陶继明在内的一批书店从业者与经营者,都感受到市场的寒意。此后,民营书店纷纷倒闭,只剩下新华书店艰难维系。到2012年,在嘉定苦苦支撑了20多年的云海书屋,也宣布关门歇业。一时间,民营书店在嘉定已难觅踪影。
不仅嘉定,纵观全国,实体书店停业的消息不绝于耳:有30多年历史的上海书城淮海店停业、拥有36间连锁店的光合作用书吧倒闭、在北京知识圈内享有盛名的风入松书店停业……调查显示,过去10年,有近五成实体书店倒闭。而另一边,是网络书店的增多和电子阅读的兴起。随着京东、当当等网上购书平台的日臻完善,网络已经成为大部分读者购书的主要渠道。有数据显示,仅当当一家平台,2018年自营图书销量就高达15亿册。此外,手机、kindle等移动终端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读者阅读习惯从纸质阅读向电子阅读的转变。
“为什么去书店?”就职于嘉定某国企的李先生坦言,已两年没去过书店了:“我现在一年的购书数量不下20本,但全部是通过网络书店下单。”在他看来,网络购书首先可以节约时间成本,网上订书一般第二天快递就能送达;其次,节约了资金成本,电商平台的折扣是实体书店难以比拟的。
尽管实体书店行业哀鸿遍野,但依然有人在坚守和不断尝试。在陶继明看来,实体书店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要纸质书不死,实体书店就永远有存在下去的理由。”
坚守的背后是突破与转型
在州桥老街,有一家售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类二手书的旧书店,名为宝云堂,在文史爱好者中小有名气。
书店店主毛宝云是个爱书之人。早年曾在工地务工,业余时爱逛旧书市场。2006年,他辞去工作,来到嘉定,在州桥老街景区租下一间不过30平方米的店面,专心开起了书店。
起初,书店也经历了无人问津的时期,好在毛宝云慢慢熬过来了。这几年,毛宝云跟上时代步伐,精准对接客户需求,在坚守实体店大本营的前提下,又开起了网店,生意比过去好转了不少。
如今,宝云堂已小有名气,偶有明清孤本还能得到博物馆等一些机构的青睐。虽然盈利微薄,但毛宝云说:“做喜欢的事,不会觉得苦和累。”
去年,知名书店连锁品牌西西弗进驻嘉定。今年,1600多平方米,拥有10万余册藏书、竹刻书架、活字印刷造型书墙的钟书阁现厂分店,凭借“高颜值”成为嘉定市民“网红打卡地”;7月,大众书局在嘉定的首家门店也在疁城新天地揭开神秘面纱。
这一系列动作,让嘉定实体书店行业感受到一些暖意。记者发现,今年进驻嘉定的两家书店,不仅装修风格讲究,还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销售模式,增添了咖啡、文创、手工体验等经营项目。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盈利模式,或许正在成为实体书店相对“靠谱”的生存之道。
在钟书阁,有专业团队根据顾客喜好,开发具有品牌特色的手冲咖啡和甜点。近日,嘉定分店首次推出“书型”提拉米苏蛋糕,因其独特的口感和精美的造型,赢得不少顾客的青睐,也间接拉动了店内其它消费。
此外,一些亲子活动、图书讲座等公益活动,也成为吸引顾客的有力助推。前不久,大众书局的一场制作团扇的亲子活动,让市民陆女士心生好感。她表示,来这里,就是看中书店有亲子互动区。活动结束,她又顺便在文创区选购了几张书签,打算作为手办送给朋友。
“咖啡、甜点、文创产品的利润,确实高于图书。”钟书阁现厂店负责人朱海芳表示,而固定的公益活动、讲座,则可以培养一批书店的“粉丝”,“这样的营销模式,有利于书店可持续发展。”
大众书局疁城新天地项目运营负责人赵晔飞,则把书店经营目标定为“打造一座‘文化综合体’”,让书店成为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综合体。“重新将人与书连接起来的消费体验,是电商达不到的。”
有专家指出,当实体书店给予顾客更好的消费体验时,顾客就会乐于走进实体书店并消费。这种优势,在嘉定已开始显现。大众书局疁城新天地店在试营业期间日客流量最多可达千人次,几乎每天都有顾客前来办理付费会员卡。在钟书阁现厂店也有不少市民养成来此喝下午茶、小憩的习惯。
相比网络电商试图以多而全的图书品种吸引读者的想法,实体书店则将错位竞争作为关键,以不同定位吸引稳定消费群体,以走出一条实体书店经营新路子。大众书局疁城新天地项目在经营之初,便确定了人文社科专业化图书经营的路线,主要面向具有一定学历的中青年文艺爱好者。
即使同一家连锁书店旗下的分店,定位也有所不同。据介绍,钟书阁现厂店由于背靠多家培训教辅机构,青少年和学生家长是来店顾客主力军,因此,在图书的排列布局上,教辅、育儿书籍占据了店内较为显眼的位置。
政策、资本支持可持续发展
不可否认,高颜值的网红书店吸引了不少原本对书店并不感冒的人群去拍照打卡,也让书店文化重新回暖。但如何确保回暖并非一时?这必然少不了政策的助推。
2016年6月,中宣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贯彻中央部署,嘉定在《嘉定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闻出版和电影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优化实体书店布局,支持实体书店发展”,动员属地街镇采取多种举措加以扶持,鼓励实体书店积极参与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进一步促进嘉定实体书店健康发展。目前,全区共有16家实体书店。
街镇扶持、社会力量参与,这种联合运营的模式,在大众书局疁城新天地店已开始实行。具有国资背景的练祁文旅和民营公司宏海实业各占书局一半股份,入股大众书局前,宏海实业已是区内颇有影响力的品牌策划公司,参与运营的多家“我嘉书房”,已成为区内具有标志性的范例。宏海实业的加入,带来了丰富的本土化运作经验,让大众书局在试营业阶段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水土不服”。为扩大品牌的本土化影响力,在今年的上海书展期间,大众书局还接连推出7项活动,内容包括读书品茶会、公益讲座、手工制作等,并请来嘉定知名本土青年作家许佳,现场与读者互动,分享读书体会。
商业资本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近年来,在嘉定新开的各大商场中,实体书店似乎已成“标配”。有调查显示,各地购物中心给予书店的租金价格普遍是商业业态的50%,有的甚至仅为10%至20%。
不过,在宏海实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华看来,作为文化阅读空间,书店不是纯粹的商业机构,更兼具公益性,承载着推动大众阅读观念和习惯形成的重要使命。这个观点与朱海芳不谋而合。她表示,钟书阁未来将把重心放在传承、发扬嘉定传统文化上,将嘉定的非遗文化与书店文化相结合,推出市场接受度高的创新活动与文创产品,“将书店融入城市文化的底蕴中,这样才有生命力。”
来源:《嘉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