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嘉定区“担当作为优秀基层干部”系列报道——让城市更有序,是她们不懈的追求
让城市更有序、更高效,是他们不懈的追求;他们用最美的微笑向企业展现窗口的温度,用最贴心的服务传递政府的关心关爱;他们在点滴的时光里守护安宁;在最脏最累的地方总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情系这片田野,让美丽乡村鸟语花香……不久前,嘉定开展“担当作为优秀基层干部”评选表彰,评选出30名先进个人。这里报道的,就是他们的事迹。
记者 俞超 文/摄
南翔镇城管执法中队党支部书记、队长兼镇拆违办主任陈林芳(左一),走进社区指导居民垃圾分类。
为应对好每一个案件,找到恰当的处理方式,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全勤网格科副科长赵静(右一)和同事们常常在监控大厅一坐就是半天时间,分析每个案子在处置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
陈林芳:担当是做“领头雁”“孺子牛”
在很多人眼里,城管这份职业是“辛苦”“不招人待见”“容易受委屈”的代名词。不过南翔镇城管执法中队党支部书记、队长兼镇拆违办主任陈林芳可不这么想。“要用最韧的劲,啃最硬的骨头”,作为全市城管基层中队中为数不多的女队长,她用在基层城市管理和文明创建中兢兢业业30年的工作表现,用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
一线的问题在一线解决,陈林芳始终坚持用脚步检视镇区每一个卫生死角和管理漏洞。这个自嘲是“灵活的胖子”的女队长,平均每天巡查上万步,走出了南翔城市文明有序的新气象。
她带领队员在辖区内深化精细化管理方式,实行城管队员机动巡查与协管队员定岗固守的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发挥5个社区城管工作室作用,真正做到零距离服务社区。
社区城管工作室均设在社区居民家门口,旨在将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集中的生活垃圾分类不规范、住宅违法搭建、破坏承重结构、改变物业使用性质、擅自占用物业公共部位等问题,第一时间化解在萌芽状态。
德华社区城管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覆盖德华一村和嘉宝小区,服务居民3500余人。陈林芳经常一个人来到工作室,和其他城管队员一样,耐心倾听居民呼声。她发现,小区内违法行为的发生,常常是因为居民不懂法律造成的,她就逐一将情况记录在工作手册上,并拿出相关法律条文或工作条例,向大家解释说明。“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经过她耐心的解释和分析后,大部分居民都能改正。“她说得很有道理,人也很耐心,让人信服。”说起陈林芳,德华一村居民王老伯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在陈林芳和其他城管队员的努力下,德华社区城管工作室还获评了2019年全市城管执法系统首批50佳工作室。如今,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求助家门口的城管社区工作室。“希望城管社区工作室能真正植根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发挥提升形象、前端管理、沟通联络、贴近服务的窗口作用。”陈林芳说。
城管执法是保证良好城市环境的必要手段,然而,网上时不时冒出来的一些有关城管的“负面舆情”,难免会让一小部分市民对城管执法有看法。虽然很多事件最后证实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所为,造成的“舆论阴影”却难以散去。怎么才能在“依法行政”的同时“文明执法”呢?
“有利于百姓的事,就要大胆去做。我的丈夫喜爱书法,从他那里我学会了‘以柔克刚’。”陈林芳说,她年轻时工作中常常会有点小脾气,但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她逐渐明白了摆事实、讲道理的重要性。在她看来,身上穿着城管的制服,心中就要装着对百姓的感情,以及面对困难大胆处理的胆气。
嘉年路650弄小区长期存在占道设摊等市容顽症,面对城管执法时部分摊主容易“上火”,不仅在语言上威胁城管队员,处理不当还可能引起肢体冲突。“不能发生正面冲突,城管队员是公务人员,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只有文明执法,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治理的成效。”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党代表,陈林芳深知工作方法的重要性。为整治好该路段,她在附近村居设置了“城管民情工作室”,安排工作人员长期蹲守,并和村居干部一起调研附近的商铺资源,为摊主到附近门店经营提供便利。
即便遇到许多别人不愿碰、不敢碰的事情,陈林芳也从不退缩。“不管是在臭气熏天的垃圾箱房,或满是灰尘的拆违现场,队长始终坚持在一线,穿梭于露天的堆场上,钻进密不透风的仓库里,爬上化工气味刺鼻的塔楼……她是标杆,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南翔城管中队中不少二三十岁的小伙,都被这位女队长深深折服。
“担当就是做率先垂范的‘领头雁’,做务实的‘先行者’,做群众心中的‘孺子牛’。”陈林芳说,城管这份工作不仅给她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向前看的勇气,只有把每天的工作处理好,每一处矛盾化解好,才能不辜负身上的制服和帽子上的国徽。
赵静:担当是对待工作从“1”到“3”的思考
赵静是嘉定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全勤网格科副科长,她曾起草“雪亮工程”综治联勤应用平台建设任务清单、全勤网格工作流程规范等一系列试行规范。对于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她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她看来,担当就是对工作从“1”到“3”的思考。不仅要完成好本职工作这个“1”,还要加强学习,做未知的探索者,做应用的推行者,做管理的钻研者,努力把工作成效从“1”变成“3”。
在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走廊的墙上,写着“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管理提出的要求。每次看到这句话,赵静都会感到重任在肩。
城市管理不是一项新课题,但精细化管理是新方向。结合嘉定工业区试点工作经验,赵静起草了在全区推进全勤网格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即把网格作为基本单元,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化手段,有效集聚全勤管理队伍,构建城市管理、综合治理“一张网”,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城市运行综合管理问题。
“搭好了框架,并不意味着每个细节都能考虑周全,很多未知的情况还是要在一件件事情的处理中发现并完善。”为应对好每一个案件,找到恰当的处理方式,赵静和同事们常常在监控大厅一坐就是半天时间,分析每个案子在处置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例如:处置人员到现场的时间是多少、哪些技术手段能弥补工作中的不足。
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热线工作科副科长金旭,是被赵静缠住次数最多的同事之一。“赵静对工作非常较真。她在工作流程、工作内容方面都想得非常细,在操作层面也会结合工作实际,让基层工作人员有实操的空间。”金旭说。
全勤网格建设的目标是“打造一网运行,实现两域覆盖,做实三级体系”。今年4月,嘉定区召开了全勤网格建设动员部署会。会后,赵静就在想:“全区这么多基层单位,接下来要怎么去推广,才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全勤网格?”
赵静知道,担当作为就是要去实干冲在前,没有捷径。她通宵达旦为基层单位梳理好全勤网格的概念、工作流程标准、队伍标准、装备使用规范等文件,还和同事们一起跑基层,了解大家在实际工作中的困难。短短一周内,他们几乎跑遍了全区所有街镇和相关委办局。“有一段时间,周末几乎不怎么休息。”白天忙个不停,赵静只有在晚上才能静下心来写总结材料、制定工作方案,每天都要忙到半夜。赵静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但她始终认定:“我不干谁干?要干就要干好。”
“赵静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遇到难题从不推诿。”在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赵国震印象中,赵静总会主动说“这件事情我们来,这件事情我们负责牵头”,“别看她是个小姑娘,工作起来一点不含糊,总是冲锋在前。”
从一名“联勤人”到“全勤人”,赵静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全勤网格建设的探路人,在每一件事情的处理上,能细致再细致、认真再认真,助力全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再上新水平。“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是坐在办公室把领导交办的工作完成就可以了。还要更多地深入思考,看看自己能再做些什么、哪里可以更完善一些。领导的要求是‘1’,其实我们可以做到‘3’。”
在赵静看来,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是一项庞大的工作体系,只有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在精准、科学的数据分析中,才能为工作的能效考核提供客观的研判。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赵静正在研究摸索建立全勤能效评价体系。在同事的密切配合下,目前已经构建了“网格、部门、个人”三个维度分类能效评价数据模型,将任务工单量、主动发现率、响应及时率、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等主要指标数据,进行自动抽取关联和分析研判。赵静说,如果能进一步完善全勤网格的智能评价体系,那么一定有助于行政效能的提升。
来源:嘉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