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重在基层,也难在基层。村居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第一线。为缓解基层防疫一线任务重、人手紧的问题,日前,嘉定区先后派出2批共1300多名区级机关企事业干部下沉基层抗疫一线,奔赴居村、企业、道口等,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一道构筑起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与此同时,各街镇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也在第一时间下沉,充实基层防控力量。
2月16日,为了让“超长待机”的一线人员能够喘口气、“充会电”,嘉定区委书记、区长带头,和1700多名区级机关企事业干部,到基层抗疫一线。今后,除了已下沉一线的干部外,其他区级机关干部将在每周双休日到基层奋战。
嘉融媒综合采写
临时党支部凝聚战“疫”合力
“百姓平安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我是党员,我先上!”“不管在什么时候,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病毒虽可怕,但如果每个人都害怕,工作谁做呢?”……继6名区纪委监委干部下沉外冈镇共同防疫后,又有来自区民政局、区委老干部局、区退役军人局、区审计局、区工商联的32名区级机关干部深入外冈基层防控一线。为让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迅速拧成一股绳,在基层发挥出战斗力,外冈镇下沉机关干部临时党支部应运而生。
“请配合检查一下体温,谢谢!”临时党支部书记孙巍每天都要重复无数遍这样的话。作为“临时书记”的他,与外冈景苑社区的一线基层工作人员一起严守小区大门。像孙巍一样,临时党支部的每一位党员都迅速转变角色,每日与基层工作人员一起开展道口执勤、外地返沪人员登记、重点地区人员信息排查、小区出入口体温检测、居家隔离人员代购物品、口罩预约登记及信息梳理等各项工作。
下沉干部还与基层工作人员建立了微信联络群,每日在群中反映群众需求、交流工作情况、及时转发疫情动态及相关防控知识。“每天晚上联络群都很热闹。”外冈景苑社区工作人员点赞道:“每一个下沉干部都很用心,经常会和我们讨论如何把防疫工作做得更细致全面。”“临时党支部的成立,让防控一线有了更加坚强的战斗堡垒。”孙巍表示,临时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在防疫工作中主动靠前,做到关键时刻有组织在,关键岗位有党员在,变“分散作战”为“集体作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疫情一线有了临时党支部,党员活力也得到了充分激发。在华亭镇,由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等单位下沉党员组成的嘉定区区级机关干部下沉华亭镇加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便是如此。
在华亭村村委会的一楼大厅,一张“作战图”张贴在最醒目的位置。图上环形排列着包括组织保障、宣传覆盖、村民管控、企业管控、商铺管控、农田管控、“四口”共管、居家隔离、工作进度等9大疫情防控的重点环节。每个环节都附有流程规范、信息采集和工作进度,动态管理,环环相扣。而这,便是下沉干部和村委一起摸索和制定出的“华亭村疫情防控作战图”,不仅突出了重点,更是织密、织紧了农村疫情防控网。
来自区委宣传部的下沉干部钱伟,也在到岗当天凭借多年文明测评工作经验,为华亭村设计出一套针对疫情防控对象的电话询问标准化流程,即亮明身份、核对信息、了解行程、隔离提醒、确认健康状况、表达感谢的“六步工作法”,有效提升了沟通效率。
“新冠病毒要当心,人多地方勿要去。有了热度要报告,戴好口罩勿乱跑……”华亭村拥有户籍人口2200多人,如何对村民开展行之有效的防疫宣传,一直是村干部操心的事儿。针对该问题,来自区委宣传部的下沉干部与村干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结合农村宣传工作实际、村民生活习惯,碰撞出了“好点子”——用当地方言讲防疫顺口溜,并依托“连心小广播”和“小喇叭”走村入户进行播报。
大家一拍即合,分工合作:由下沉干部创作文案,村干部录音播报。目前,已创作了三个系列、两个版本(方言和普通话)的宣传顺口溜。如今,村民组长和联防队员在日常巡逻中,都会随身带上小喇叭,让接地气的乡音传遍田间地头,将疫情防控知识和要求传播到每家每户。华亭村村干部也不由竖起大拇指:“区委宣传部的下沉干部都很专业,用这样的形式,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
发挥自身专业技能解疑释难
下沉干部在深入了解、理解社区工作的同时,也用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基层贡献力量。
“阿婆,您要带身份证来登记的,不然不能出去的。”在江桥镇曹安社区天际蓝桥小区门口,来自区城管执法局的下沉干部张宁,正在耐心地劝说一位阿婆回家拿身份证登记后外出。在张宁看来,得益于近年来“城管进社区”工作的持续开展,她同市民群众的沟通交流和协调处置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我们是穿着制服下沉一线的,‘城管蓝’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对那些‘非常时期不守规则’的居民,起到一定威慑作用,同时也能给每天进出的居民带去安心。”张宁坚定地说。
来自区房管局的下沉干部张卉,从2月6日起来到嘉定新城(马陆镇)白银社区,除帮助物业管家做好楼宇管理,她还发挥房管工作的专长,指导物业方梳理信息登记流程,并建立微信群共享各类信息,将之前每户居民需要填报的5张表格,缩减至2张,成倍减少物业人员的工作量。“白天要守在门岗,这些信息登记的工作只能晚上回办公室做。接下来每周末有志愿者来搭把手,我们可以多一些调配工作的余地,也让大家这么多天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一下。”张卉说。
“工会永远是职工的娘家人。”嘉定新城(马陆镇)总工会副主席朱慎独,此次下沉到众芳社区,承担了辖区商务楼宇及企业回沪人员的信息登记工作。“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去过哪些地方?”每天,朱慎独都会对商务楼宇及企业回沪人员“灵魂三问”,为的是核清身份、查清来路、搞清去向。对于出过上海市的住户,还要问清对方使用的是何种交通方式,包括飞机、动车、火车等班次信息都要详细地记下来。如此下来,工作量确实非常大,但朱慎独说:“这不算什么,原来的工作是服务职工,现在的工作本质不变,很快就适应了。宁可细,不可错!”
下沉至菊园新区嘉和社区的区纪委监委的干部,主要负责社区内商铺的排摸工作。他们在排摸中发现,68家商铺已营业21家,但大多未执行返沪14天居家观察要求。社区居委知道后不禁犯难:一方面,对商铺返沪人员的监管,仅靠社区一方力量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社区此前也未收到过商贸方面的相关文件,要求商铺返沪人员居家隔离的底气也不足。下沉干部徐丽君了解情况后,立即拿起电话联系自己单位的同事,很快就要来了《关于落实嘉定区商贸服务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的实施方案》,请社区工作人员转发到辖区商铺的微信群。同时,下沉干部还建议成立“职能部门与社区防疫联动机制”。很快,由辖区市场监管、公安、联勤、经贸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小队出动,5家店铺当场暂停营业,15名店员立即回家开始居家隔离。
“您好,请问家里现在几口人?”“有没有从外地回来的?”……来自区档案局的6名下沉干部,每天都会准时到菊园新区永胜村,挨家挨户排查摸底。“档案工作就是真实、全面、完整地保存历史,这和我们现在做的排摸工作异曲同工。”下沉干部说。面对越来越多的人员返沪,他们还建议,可以执行网格化“盯防”,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同时,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可以采用录音、录像、书面材料等方式留下记录,以便将情况上报相关部门予以处理。
来自区农业农村委的31名下沉干部,为安亭镇12个村补充了人手。下沉干部肖耀每天和钱家村的村干部们一起在村口站岗。防疫是肖耀明的老本行,“我经常接触成百上千不同种类的动物,开展消毒、观察或者隔离等工作。”他建议,将消毒水或酒精喷洒的麻袋放在村口,行人经过后可有效地防止病毒扩散。
“按照您企业受疫情影响而有特殊困难的情况,可以向政府申请最长不超过三个月的延期缴纳税款。”“您的公司购买的这批防护口罩,按照现行政策规定,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可以抵扣的。”……来自区税务局、下沉至安亭镇各招商公司和经济城的潘晓燕,正耐心解答企业咨询。“前两天听朋友说,嘉定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今天终于听到权威解答了!”注册在大众经济城的某企业负责人听了之后如释重负。潘晓燕表示,下沉基层除指导好企业复工,还要向企业普及税收惠企政策,“要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关心,提振信心,共渡难关。”
此次下沉到华亭镇北新村的区发改委党员干部,也充分发挥原工作岗位优势和对企业工作流程的熟悉程度,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复工准备各种材料,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企业生产的影响。每天,区发改委能源管理事务中心主任王伟都要和同事一起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的防疫物资准备情况和来沪务工人员的数量等。“及时跟踪未开工企业的信息,帮助企业尽快安全有序复工,这既是我们本职工作的优势,也是我们下沉后应尽的责任。”王伟表示。
“突击队”与基层一道战“疫”
不走形式,不走过场。连日来,下沉干部犹如一支支突击队,深入到战“疫”一线,与基层工作者并肩作战,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篱笆墙。
2月12日起,在嘉定镇街道三皇桥社区,常能看到一抹娇小的身影,独自坚守在小区大门。“请您佩戴好口罩,没有要紧事,尽量不要外出!”她是街道下沉干部徐丹凤,由于社区志愿者紧缺,她需要承担起一个人守住小区门的考验。每天,她都要对进出小区的每个人、每辆车测量体温,认真登记信息并发放出入证。其实,外表乐观坚强的她,在不久前刚动过两次手术。下沉前,领导同事再三劝阻她,她却表示:“在这关键时刻不上,我对不起党旗下的誓言。”
区总工会的蒋敏强2月16日来到嘉定工业区胜辛社区,简单向居委了解情况后,他就主动揽下送菜工的任务。他说:“到基层来,就是想要实打实参与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具体的一些工作情况可能要熟悉后才能更好加入进来,但是这种力气活,作为男同志,我可以先干起来。”加入了社区为居家隔离户服务的工作微信群后,他又根据门牌号向居委的工作人员打听了最近的路线,便出发去给隔离人员送蔬菜。
“2月12日,晴。下班前,背着市面上很难再看见的红白色乡村大喇叭,走了2小时村路,巡了11个路口,计步数停在了9031这个数字上……”在嘉定工业区白墙村,来自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朱梦丹下沉后成了村里的临时“村官”,每天她都会将自己的工作记录在册。原本在村口负责测量体温的她,为更快熟悉村务,还主动提出和村干部们一起巡村。“师傅,口罩要遮住鼻子才有效,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和他人。”在巡村的路上,朱梦丹偶尔会遇上没戴口罩或是戴口罩不规范的人。每一次她总要上前“唠叨”几句,为让村民了解正确的口罩佩戴方法,她口袋里还会装一个口罩,用来给村民做演示。
“您是外来车辆,按照规定要进行登记。”一早,嘉定工业区机关工作人员顾春昱,已到所下沉的凤池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虽是简单的体温测量及信息登记工作,但由于是刚上阵的“新兵”,顾春昱在识别小区外来车辆、外来人员时,常常会慢一拍。但他也尽量通过小跑几步,来弥补“速度”上的不足。
过了小区门口出入高峰期,顾春昱紧接着来到居家隔离人员家中,上门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当得知他们希望解除观察后社区能开一张“解除隔离证明”时,顾春昱立刻表示,等社区工作人员落实后,可以帮忙“跑腿”将证明送上门。“我多跑几步,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就能少跑几步,减少居委的工作量。”顾春昱说
徐行镇安新村企业数量多,来沪人员聚集,防控任务相对较重。村委会工作人员全体出动,每天滚动宣传排摸返沪人员。而镇级下沉干部则以村委会户册台账为基础,结合重点排摸人员信息,逐个电话排查来(返)沪人员信息。由于面广量大,第一轮电话又常会“扑空”,一天下来,不少下沉干部感叹:“基层工作人员真不轻松,光打电话就打得嗓子疼,他们还要出去逐户排摸,希望我们的到来能够为他们分担一些。”
在江桥镇金佳社区,每天一到午后,就会看到一辆三轮车多次往返在小区门口和楼道之间,将居家隔离人员在网上订购的菜品一一送上门。而这些在风里来雨里去、推着三轮车的,正是来自区委组织部的下沉干部肖丽青、杨建华、陆志杰。他们和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常常忙碌整夜,穿戴防护用具的脸上满是勒痕,身上也浸透了湿漉的汗水。经过一段时间的下沉,他们已是社区多支志愿队伍的“领头羊”,帮助社区度过疫情紧张、人员紧缺的困难时期。居民们对他们的付出也看在眼里,悄悄向社区工作人员说:“工作一天,他们却连口水都不喝。”
2月15日,南翔镇104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面下沉到辖区31个社区(筹建组),担任小区“门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下沉不是作客,不是帮忙,是带着职责下沉”。在古猗园路355弄小区门口,该镇下沉干部杨黎明和物业相关负责人组成“双门长”,把守小区出入口。
当天气温骤降,为确保测温枪的精确灵敏,杨黎明随机应变,除额头外还会测量手腕、耳朵的温度。此外,由于小区地处南翔老镇区的中心地段,紧靠沪宜公路,距沪嘉高速公路匝道口也不远,人员、车辆进出都比较频繁。为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杨黎明不仅严格核查出入证件、测量体温,还要求车主打开后备箱以便检查。他说:“此前看到过相关报道,其他地区有人藏在后备箱想躲避检查,这给我们提了醒,检查的时候绝不能有死角。”
严管厚爱精细服务
在安亭镇联西村联民花园小区,共有1000多名来沪人员,防疫工作相对复杂,期间也发生了不少“有惊无险”的故事。来自区委办的下沉干部李秀龙告诉记者,下沉第一天,一名小伙入村没多久后就出门采购食物,然而首次入村体温正常的他,再次回村时体温达到了38摄氏度。李秀龙立即联系了医护人员将小伙送到医院复查,谁知体温又正常了。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这件事说明一时的体温测量有可能并不准确。”李秀龙说。此外,他们还发现,车内人员体温常常偏高,而骑乘电瓶车的人因暴露在外体温又常常偏低。为确保万无一失,李秀龙他们提议,请车内人员下车等待五分钟再测,体温偏低人员则在避风处休息片刻再测,直到体温正常了才能进门。“为守护一方平安,我们必须耐心抓细节,为基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李秀龙和另外3名下沉干部表示。
一条汇旺东路,25家沿街商铺,600米的距离,走一个来回为何需要3个小时?“你好,我要测量一下体温……这是我们嘉定工业区最新的沿街商铺告知单、公共场所的消毒指南,……”一套标准流程走下来,来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业区所的下沉干部张文茜,至少要在每间商铺停留15分钟左右。
“肯定要问得仔细一些,这样才能不漏一人。”张文茜说:“现在社区需要我们,我们就责无旁贷。”每日半天的“巡街”,成了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王师傅,您还需要在家观察3天,这铺子还是过几天再开吧。”在一家百货店里,店主王先生的铺子已经做好了营业前的一切准备,张文茜和同事一进门就劝她关门,这让王师傅有点不乐意了。张文茜见状,就和他打趣道:“再‘闷’也就3天,健健康康地出来做生意,更爽快。”一句打趣的话,瞬间就化解现场的尴尬。王师傅也理解,承诺马上关门回家,择日再开门营业。
街面商铺那么多,如何及时掌握动态,将“不可为”扼杀在萌芽状态?在“巡街”过程中,张文茜想到了一个办法,将每一位登记的店主都邀请加入了自己创建的微信群。在这个临时的“朋友圈”里,关于疫情的一些防控知识、居家观察指南等,张文茜都会第一时间发在群里。在沟通的过程中,她也常常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商户没有口罩、消毒产品库存紧张等。“一方面,及时向上反映情况;另一方面,说清危害与后果,劝导他们在没有安全防护措施下,一定不要开业。”张文茜说。
真新街道金鼎社区则来了一位特殊的下沉干部——曹琪。她是金鼎社区党总支书记,但此前因组织安排,一直在区委巡察办挂职。此次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愿下沉一线,回到了金鼎社区。从年三十以来的二十多天里,她每天六点不到就出门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已好久未看到自己4岁的女儿了。
为严把小区进出关,她和同事一起推出了“社区回沪人员”和“社区人员出入情况”二维码扫码登记做法,及时掌握小区1900多户人员动向。此外,她还进一步细化排摸工作,根据居民的五类情况(重点区域回沪、关注区域回沪、其他区域回沪、未离沪、未扫码),制作形成了社区居民情况排摸五色地图,并将其上墙,查看起来一目了然。
在严管之外,她也不忘对小区居民、居家隔离人员的关怀和帮助。此前,她听闻居家隔离人员王先生的儿子被狗咬伤了,立即和街道社区自治办沟通,协调了专车送其去医院就诊。在得知社区一位赴武汉抗疫的居民刘顺友的家人,不方便接收市妇联、市儿童基金会为援鄂家属提供的物资包裹时,她又主动站了出来,让快递公司把包裹送到居委,待消毒后才给刘顺友家人送过去。她说,英雄在一线奋战,万不能让他有任何后顾之忧。
同时,下沉至街道鼎秀社区的区纪委监委下沉干部陆君益和姚珠云发现,随着越来越多居民返沪,社区防疫任务也日益艰巨。当得知社区外来人口有半数以上未返沪后,她们主动提出,协助社区启动未返沪居民的劝缓回沪工作。截至2月14日,两人已联系上643位居民,其中未回沪人员512人,成功劝解344人暂缓入沪。
在小区醒目位置播放疫情防控画面、张贴疫情防控知识和公告等,利用微信公众号、社区微信群等进行线上宣传……如何在原本已有宣传的基础上,扩大力度和影响力?连日来,321名区、街道两级下沉干部,也在第一时间深入新成路街道各基层一线,在每一家企业、每一幢商贸楼宇、每一个小区张贴疫情防控“新成十条”、复工须知等相关材料,并挨家挨户上门做好宣传工作,提升居民居家隔离知晓度和防疫意识。“进出小区时会看到相关的宣传,但来去匆匆,也不会仔细看。”新望社区居民陈阿婆,听了区残联下沉干部的上门宣传后表示:“乃放在心上了,看到返沪人员会第一时间告知,要是有人不戴口罩我也会劝阻,放心!”
来源:嘉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