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防疫志愿者感动泪崩而火上热搜的嘉定留学生曹元元,因为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央媒的聚焦,再次让嘉定市民心生自豪。
从伦敦回到上海的第30天,曹元元如愿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用最快、最接地气的方式报效祖国”。
心有所愿,行而成立。在此次防疫期间,我们收获着温暖,涌动着敬意,而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们又该如何重整行装“再出发”?
1、城市:士气比武器更重要
“终于回‘嘉’了!”还记得半个多月前,援鄂医疗队返沪经过嘉定道口时,大多数市民只能通过视频“云”致敬。而随着本周白衣天使们隔离结束,许多市民自发呈现的一次次“最高礼遇”,则无不抒发着同一种心情:宠你们,我们是认真的!
当天,嘉定大街小巷的广告牌滚动播放着白衣天使的照片;社区里,退伍老兵郑重地穿上军装、列队敬礼;空关了60多天的屋子又起炊烟,在同事们用心装扮的粉色“公主房”里,热气腾腾的草头饼顿时唤起舌尖上的家乡记忆。“大家都说我们是英雄,其实,我们只是假装坚强的普通人”。在周四举行的欢迎座谈会上,脱下铠甲的战士缓缓讲述战“疫”点滴,那些忐忑不安却依然负重前行的日子,让不少与会者潸然泪下。
疫情防控中的感人事迹、源于感动的付出还有很多。如果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危”,那么在疫情中被感动、被鼓舞的人心就是“机”。
白衣战士的无畏、普通人的勇敢,还有14亿同胞的团结一心,都将成为我们未来战胜风险挑战、赢得发展主动的精神滋养。
2、企业:浪遏飞舟显本色
从这场防疫战中汲取力量的,还有在市场大潮里逆风而行的企业。
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国内外市场都面临冲击,令人欣喜的是,许多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努力把生产经营的“危”转化为转型提质的“机”。
有依靠技术攻关的。“誉盈光电”针对进口呼吸机电机供应不上的问题,迅速开展技术攻关,短短3天内就让呼吸机装上了国产小电机,实现了“进口替代”。
有抢抓产业风口的。原本致力于口腔医疗器械生产的“埃蒙迪材料”,针对激增的口罩需求量,通过转产探索“旧供应链+新产品”的营销模式,助推企业走出困境。
有充分挖掘国内外商机的。“韵钦国际贸易”通过自身外贸渠道,2月初从海外进口10万只口罩;3月又因势而变,对外出口10万件防护服、500万只口罩,在“一进一出”中重获生机。
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3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降幅比前两个月明显收窄。
短期冲击不改向好大势,浪遏飞舟方显英雄本色。难关过后迎接这些脱颖而出者的,是更好的前景和未来。
3、政府: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强化政策供给
周六,许多人的朋友圈,都在为一位“最牛90后”的而立之喜庆生。
“新理念创造新奇迹”。“诞生”于1990年4月18日的浦东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其开发开放的过程可以说离不开创新政策的不断供给。
对地方政府来说,企业的难点和痛点,就是政策的着眼点和发力点。疫情发生以来,针对企业“人财两困”,嘉定区政府想方设法助力企业纾解。
2月出台的“双十二”政策,目前正在逐步细化落地。政策发布以来,区产融平台上已有227家企业发布融资需求,目前已有73家获得贷款,金额达12.16亿元;本周,相关部门再次明确,一次性补贴扶持春节期间支持防疫的重点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每户企业最高补贴可达500万元。
宏观层面的考量和支持更是应时而生。本周,市政府发布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在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生鲜电商零售等12个领域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在危机中逆势飞扬的新兴行业,迎来了又一次借势腾飞的契机。
周日是谷雨,清晨起一场大雨如期而至。春雨贵如金,此后的雨水不再代表阴冷和寒意,更多意味着新生与希望。
“雨生百谷”,勤于耕种,方能果实满仓。同样,山河无恙之后的繁盛富强,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撰稿:涂军
编辑:唐敏、李依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