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伊始,一次骤然蹿升的气温让不少人感叹,“这口罩真心有点戴不住了!”
自由畅快呼吸的日子,即将在人们的强烈期盼中到来。
连续2个多月没有新增本地确诊病例的上海,在两个月的“一级响应”,一个半月的“二级响应”后,昨天起再次调降级别。
一系列变化也随之而来…
1
口罩在相当一些场合可以摘下了,失去了“掩护”,不少市民更加真切地直面“三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
空调在很多时候可以重启了,全区844辆公交车提前完成了“洗肺”等全面体检,为人们的出行路带来清凉守护;
不少街镇的居家养老助餐服务全面恢复,日渐炎热的天气里,老人们可以从案板灶台解放出来,享受更多悠闲时光。
那些因防疫而改变的生活方式,正在初夏的热力中逐渐回归。
同步归位的,还有一度放缓的城市脚步。
在上海宣布“调级”当天,作为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嘉定工业区,就举行了疫情发生后的首次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总投资64亿元的12个项目签约入驻。
从几个月前的“云上相约”,再次回到线下牵手,政府“店小二”几个月来服务不断线、不掉线,稳住企业信心、蓄积发展热度,在国际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局势里,不断跑出发展加速度。
2
上周一,B站的《后浪》在朋友圈刮起一股“热浪”,之后的几天,相关的衍生讨论和争议,更在掀起观点碰撞的“巨浪”。
无论“前浪”“后浪”,只有风足够大时,浪花才会汹涌澎湃。而这阵时代“东风”,首先来自于改革发展。
上周四,嘉定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明确聚焦9个领域33个方面,推进体制、机制、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从这些改革重点中不难看出,嘉定巨轮在驶过防疫“险滩”后,全力乘风破浪的自我审视与革新精神。
“传统汽车产业受到冲击,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全区上下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推动经济由汽车产业“一业特强”向新兴产业“四轮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
“已准入项目拿地时间较长,企业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通过全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创新集成,推动产业项目早开工、早见效。
这些改革理念,也在上周六市领导来嘉定调研时,得到了认可与强调。进入“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关键阶段,“改革驱动、规划先行”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汽车产业重心要放在汽车创新上”“利用在线新经济优势提升商贸能级”“做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文章”......求“新”求“变”的改革“东风”,将激励更多年轻的活力因子逐浪奔涌。
3
都说烟火气最能体现一个家的热度。
一座城市同样如此。
横跨整个二季度的“五五购物节”里,从政府官员到企业老总,从网红主播到电台主播,各界人士化身精明“马大嫂”,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薅羊毛”。
通过线上引流带动实体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彰显上海迈向国际消费之都的信心。
在这个“信心节”的驱动下,嘉定线上线下各大平台,或“大火快炒”、或“小火细炖”,精心烹制色香味俱全的消费“大餐”。“五一”假日期间,全区21家重点商业企业共实现商品销售额8.7亿元,同比增长4.9%。
假期结束,人们买买买的脚步也并未停住。感恩母亲、致敬白衣天使,一系列专属优惠“无缝”对接,为人们提供更多“选择消费的理由”。
让大家撒欢“逛吃”的不仅是物质大餐,还有精神食粮。上周六,区第十届党员学习月活动开幕。“学习强国”学习达人挑战赛、“书香云享”党员学习视频荐书等近百项活动,热闹的氛围中不失沉静深思,为更多爱书人寻觅知音搭建平台。
五月,
是盛夏的前奏,
似青春之奔放。
就让我们保持这种热烈的劲头,
抖擞精神、乘风破浪,
拥抱每一份新的挑战与美好!
作者:嘉融媒记者涂军 ,编辑:李依赟、唐敏、武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