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拿着“放大镜”找需求,这样打造生活圈更接“地气”

日期:2020年11月7日 22:00:06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这里没有南京路的喧嚣,也没有淮海路的霓虹。但是在这里,当你走出家门,走50步就有活动室,走100步就有菜市场,再走几步还有商业综合体和大型绿地……这样的生活圈是否更接“地气”?

近日,在首届“上海城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评选活动中,由菊园新区管委会报送的“建设人民城市15分钟生活圈—菊园新区服务型社区”获评优秀案例奖。让我们一同去近距离地瞧一瞧这边居民的“花样”生活。

赵慕华是菊园新区嘉富社区的居民,今年60岁,每天早上到小区南侧800米的“紫云廊”公园晨练。跑跑步、打打拳,不花一分钱。大家常说,“早上一练,神气一天”,赵慕华也是这么认为的。

锻炼好后,她平常的一天开始了。在以公园为中心画圆,半径距离500米的范围内,超市、菜场、综合商业体等应有尽有。综合商业体也是今年开始运营,集聚了餐饮、百货、休闲娱乐等各种购物区。“买好菜就回去洗洗弄弄,下午还得办‘正事’。”赵慕华精确地安排着自己每天的安排。

据介绍,2019年,菊园新区就已经成为嘉定区唯一入围上海市“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试点街镇。其实,早在2016年,菊园就已经率先提出了“十分钟基本生活服务圈”的建设目标。在2017年试点基础上,2018年向东进一步推开。-11215.jpg

回家吃完中饭休息一会儿后,赵慕华又要出门了,她口中的“正事”就是舞蹈排练。“以前还要和其他社区的老伙伴商量露天场地的‘使用权’。现在不用了,家门口的居委会里就有室内的排练厅,免费跳。”赵阿姨介绍说,“跳完舞就去小区周边的幼儿园接孙子放学,时间刚刚好。”

在菊园新区,政府主动为辖区内的社区“建模”,问需于民。简单地说,就是“缺啥补啥”。逐步让城市供给匹配市民需求,不断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据介绍,2019年,菊园新区就已经成为嘉定区唯一入围上海市“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试点街镇。其实,早在2016年,菊园就已经率先提出了“十分钟基本生活服务圈”的建设目标。在2017年试点基础上,2018年向东进一步推开。-11211.jpg

据不完全统计,仅嘉富社区800米范围内就有绿地、广场、绿道、街巷和附属的公共空间、公共交通等26处,相比一年前就多了6处。目前,已经可以支撑起辐射周边居住区的社区生活圈网络,让居民可以在步行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到达日常生活、工作目的地,实现无障碍、人性化的步行系统与居住区、公交站点、服务网点和就业网点串联,形成安全、舒适的慢行环境,为区域居民提供绿色、活力、共享的新空间、新家园。

唐军今年59岁,是位“老静安”,搬到嘉定居住也是近几年的事。“人总不能天天逛南京路和静安寺吧?日常生活便利最重要。”

唐军是家里的“后勤部长”,一家老小的吃饭问题都归他管。“我们小区周围就有5个买菜的点,最近的30米,最远的走快点也就10分钟。”唐军说,“蔬菜门口小店的便宜,买肉去华润万家便宜,水果‘五月花’的好……”对于周边的环境老唐如数家珍。

如今的生活变得可以挑挑选选,这让唐军十分惬意。趋于成熟的15分钟生活圈也令像老唐这样的居民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幸福感。

“这几年,小区变化特别大,停车位改造、河道清淤、小区路面的修缮……做了很多。周边还有文化中心、商业综合体和新建的体育设施,早晚还能和老伴去楼下小区绿地里唱唱歌、听听戏、散散步。生活就是应该这样,住得才舒服。”唐军说。

据介绍,2019年,菊园新区就已经成为嘉定区唯一入围上海市“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试点街镇。其实,早在2016年,菊园就已经率先提出了“十分钟基本生活服务圈”的建设目标。在2017年试点基础上,2018年向东进一步推开。-11208.jpg

其实,早在2016年,菊园就已经率先提出了“十分钟基本生活服务圈”的建设目标。在2017年试点基础上,2018年向东进一步推开。2019年,菊园新区就已经成为嘉定区唯一入围上海市“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试点街镇。

“我们计划在三至五年内,让菊园市民从家里出来,步行十分钟可达范围内,可以享受到工作生活所需的一些基本配套服务。”菊园新区相关负责人赵伟说,“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社区生活圈,也是菊园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具体体现。”

在赵伟看来,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就是好比一张民生保障的分步施工图。聚焦市民生活的“开门七件事”,打造好人民满意的居住空间、公共空间和公建服务空间。让居民生活更加精彩,让城市建设更加立体多元。

微信图片_20201107181837.png

记者采访手记:画一个15分钟生活圈容易,服务社区居民却没有尽头

在采访中,菊园新区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给了我们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住在社区里的居民有需求,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层面的。我们可以给社区画一个15分钟生活圈,但是服务人民的意识没有尽头。

首先,这里比较新鲜的是,政府给每个小区做“建模”和规划,拿着“放大镜”找需求。

2019年,菊园新区以各住宅小区为中心,辐射周围半径800米范围,建立小区模型框架。将各个住宅小区的已有资源数据进行分析并与标准服务圈资源进行比对。最后,收集并整合数据,确定各社区的“短板清单”,以便了解不同小区居民的生活需要和服务需求。

据介绍,2019年,菊园新区就已经成为嘉定区唯一入围上海市“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试点街镇。其实,早在2016年,菊园就已经率先提出了“十分钟基本生活服务圈”的建设目标。在2017年试点基础上,2018年向东进一步推开。-11209.jpg

近两年来,菊园新区通过举办“设计竞赛”“画社区地图”“征文比赛(我所期盼的社区)”等活动,鼓励居民参与社区设计和创意征集,从而在吸纳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社区改造方案,并通过投票等形式选出最受认可方案。在实地考察、数据整合、居民意见的基础上,2019年在区规资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启动了规划编制菊园新区将为各社区打造独特的设计方案并开展施工建设。施工过程中,菊园新区设置了反馈平台,鼓励社区居民共同监督实施,确保方案按照计划落地。

其次,他们“借智借力”,给居民区做“美容”,聘请区规划设计院的工程师为社区规划师,共同宣传社区改造的建设经验和先进理念,促进社区交流,推广先进社区建设模式,实现案例的传播和推广。

未来,在“十五分钟基本生活圈”的基础上,菊园新区还提出了“二十分钟品质提升服务圈”概念,在基本保障居民的生活、文化、环境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建设医院、养老院、大型公共绿地和文化服务设施等,切实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这样一个“生活圈”还真得让人有些期待了。

微信图片_20200704144658.jpg

作者:嘉融媒记者李华成,编辑:卢泽斌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