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犀牛无人配送车
规避拥堵路段、自动躲避障碍、路口自主决策……近日,一批特殊的“配送小哥”—— 白犀牛无人配送车出现在嘉定区安亭新镇社区,为14个小区的6000户居民提供生活用品、生鲜食品的配送服务。
家住安亭新镇的李先生,在“永辉生活”APP上下单后,永辉超市售货员把商品放入无人配送车,设置好开箱密码,车就出发了。无人配送车到达李先生家楼下,后台工作人员打电话提醒他下楼取货。整个送货过程不到15分钟。
据悉,落户上海国际汽车城的自动驾驶公司白犀牛共投入4辆L4级别的无人配送车,于9月15日起在永辉超市安亭新镇店试运营,配送范围覆盖周边5平方公里。这是无人配送车第一次进入大型连锁商超的配送体系。
白犀牛战略负责人周皓青表示,白犀牛无人配送车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包括高线束激光雷达、近距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最高时速达25公里,平均每单配送里程为1-3公里。
经历了短暂的投资热潮后,自动驾驶开始逐渐向场景化方向发展。无人配送已成为各大巨头的发力点,阿里、京东、美团等很早就开始布局。毫无疑问,无人配送大规模化商用将离我们越来越近。白犀牛加入“无人配送”赛道,避开了巨头们激战正酣的快递和外卖市场,而是另辟蹊径——商超零售领域。
在商超零售无人配送领域,投资了白犀牛的辰韬资本做过充分调研。为何对去年4月才成立的白犀牛情有独钟?“正在加速线下线上融合的传统商超,不愿意与互联网巨头捆绑,这给了初创公司机会。”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贺雄松告诉记者,“传统商超的顾虑是,流量掌握在电商平台,数据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其实,白犀牛无人配送车早在落地嘉定之前,就已有过试水:为北京海淀自动驾驶示范区内2700户社区居民配送生鲜,每天无间断;在武汉光谷方舱医院内连续执行物资配送任务18天,直至光谷方舱医院休舱。
据中金公司的一组数据,到2024年,生鲜及其他商超零售品的即时配送需求达198亿单。潜力无限的市场摆在眼前,但要抢滩并非易事。成本和效率,是企业需要解决的两大课题。
先看成本,白犀牛做过统计,目前无人配送每单的边际成本约是人力配送的三分之一;再看效率,白犀牛与永辉超市安亭新镇店合作以来,无人配送已超1000单,每单耗时10—20分钟,妥投率和准时到达率均为100%。在贺雄松看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和成本的下降,无人配送在商超零售领域将更具竞争力。
像白犀牛这样的初创企业,能在上海国际汽车城迅速落地并实现应用,离不开嘉定这片“智能网联汽车热带雨林”的滋养。
眼下的嘉定,既打造了有完整测试体系的封闭测试区,也有面向示范应用的开放道路。2016年6月,由工信部批准的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在嘉定开园,封闭测试区至今已建成280余个场景,累计为150余家国内外企业提供超过1400天的测试服务;截至目前,嘉定已开放测试道路总计315公里,覆盖110平方公里,主要涉及“一镇三片区”,即安亭镇、嘉定新城、嘉定工业区和汽车新能港。
眼下,嘉定已集聚近百家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包括大陆、博世等外资零部件企业以及上汽零束、滴滴等国内零部件、出行服务领域企业。
下一步,嘉定将逐步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的全域开放。周皓青对此颇为期待,“一旦模式成熟,将能迅速复制,形成一张本地无人配送的网络。”
作者:嘉融媒记者陆晓峰,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