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在嘉定,这个“圈子”里的企业家八成都是“同门中人”

日期:2020年12月21日 22:10:49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周边,一个“环同济科技经济圈”正逐渐形成。

2019年,嘉定同济大学科技园总产值达到380亿元。今年以来,该园新增创新创业企业和团队百余个,优秀人才和项目不断在此汇集。

未来5年,这里还将打造成一个20万平方米的核心区域,协同周边30平方公里拓展区的“逐梦园”,集聚人工智能、汽车、智慧交通、无人驾驶等前沿科技,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吸引同济大学的毕业生在此创业和就业。

11.jpg

“同门经济圈”中80%都是同济校友

在嘉定同济大学科技园的9楼办公区,入驻着近20家从事车载智能设备研发的企业,其中八成以上的企业创始人都毕业于和园区一路之隔的同济大学。

“我们团队4个人,今年7月份组的局,9月就在科技园注册了公司,与合作伙伴一同开发样车,参加了北京车展。然后,我们就拿到了德国一家知名企业2000万元的合同订单。”上海欣盒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路遥介绍说。

22.jpg

公司的发展堪称极速。但是,自公司创业后,上下游的供应、实验设备的来源、资金上的压力等等问题蜂拥而至,好在这些问题在嘉定同济大学科技园里大多能得到解决。

“这一层楼里就有我们地图信息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实验设备在科技园的帮助下也解决了。”曾路遥粗粗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开业不到3个月,公司在实验设备、房租、技术支持等方面就已经省下了500万元的开支,对于一个仅有4人的初创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上海欣盒.jpg

“在整个科技园的381家入驻企业中,同济校友创办的或相关联的企业产值占80%以上。”上海同济嘉定科技创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文洁表示。未来5年,这里将打造成一个20万平方米的核心区域,协同30平方公里拓展区的“逐梦园”。

在她看来,随着园区经济体量的增加,带来更多的高质量就业机会是必然的。在嘉定园区,目前以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汽车、人工智能+交通为专业方向的产业集群,在这个“圈”里都能找到。依托同济大学的技术支撑优势,入驻企业的“朋友圈”更加紧密,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同门经济圈”。

校企合作是企业发展的“王牌”

与其漂泊在外“自然生长”,不如背靠大树好乘凉。

上海同陆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今年才注册的初创公司。作为公司联合创始人,又是校友的吴荻非和蒋盛川,一位负责产品完善,一位负责前沿科技探索。选择创业起点时,两人不谋而合地选择了嘉定同济大学科技园。

33.jpg

今年7月,蒋盛川从同济大学的博士后,转变成为一名创业者。

“我们俩是同一位导师,所以我们有同门之谊。”谈起为何选择在今年创业,蒋盛川笑着说,“创业这件事,我们是认真的。我们都觉得市政道路巡检和农村公路巡查的智能化,是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关键,也是我们想做的事。”

自今年7月公司成立以来,已经产生了近1000万元的销售订单。目前,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轻量化检测设备将取代传统人工巡检,并预计在3个月内完成贵州8万公里农村公路的检测任务。

在吴荻非看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同济大学的技术支撑。“产学研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已经和同济大学一同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吴荻非介绍说,“我们的联合实验室里已有30名硕士和博士组成的研发团队,他们将负责前沿科技的探索,我们企业将负责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品完善。”

在顾文洁看来,任何一家公司都难以做到全产业链研发创新,但通过协同创新模式可以迅速嫁接资源,最大化地把学校的科研资源转化成生产力,推动技术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达到政府、高校、企业多方共赢。

实习生.jpg

除了联合实验室,今年该公司还提供了5个实习岗位,让学弟学妹成为“准同事”。“我还在读博,这样的实习机会给了我近距离接触大量实际案例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里更像一个大家庭,学长们是老板也是‘家长’,帮助我们一起完善研究课题。”实习生翁梓航说。

在校生创业的“试验田”

在嘉定同济科技园,除了“正规军”,还有不少“野战军”。在科技园内的众创空间中,30余个创业项目正在这里进行孵化,这些项目的管理者绝大多数都是在校学生。

一台笔记本,一个工位,视频专栏作者“同济子豪兄”又上线了。“我叫张子豪,是同济大学的在读硕士,我的视频是让大家能够通俗易懂的了解人工智能。”

55.jpg

凭借幽默风趣的风格和通俗易懂的专业评述,由张子豪团队选送的《人工智能教育自媒体——同济子豪兄》在今年举办的第十二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

66.jpg

记者发现,“同济子豪兄”在视频网站上已经是一位有着5万粉丝的人气主播。仅仅今年,“同济子豪兄”的视频专栏为其团队带来的收益就超过了60万元。而他创业项目的背后,则是同济科技园众创空间提供的各类资源支撑。

“未来,我们还会跟一些头部企业成立产业基金,来帮助这些创新创业的团队成长,等于是给市场的同时还提供资金扶持。”顾文洁介绍说。

根据规划,未来5年内,嘉定同济大学科技园规上产值和营收将达到1000亿元、大学科技园区域内培育的创新创业企业估值达到1000亿元。依托汽车嘉定产业基础,集聚企业5000家,行业领军企业100家,独角兽企业10家;发挥同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学科优势,引进科研平台20个;借助社会各方资本力量,助推10家优质企业挂牌上市;建成或改建智能工厂、商务楼宇、商业设施等新兴产业载体达到150万平方米。

未来,嘉定同济大学科技园也将成为嘉定新城的重要科创平台,为嘉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引擎。

640.webp.jpg

作者:通讯员刘一剑,编辑:唐敏、武利荣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