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在开启一场全新的城市变革。
今年,“五个新城”首次被写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与以往对新城的定位不同,本次上海对5个新城的定位更加强调“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理念的落地,将对嘉定新城的未来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嘉定新城总规划师吴志强教授日前接受嘉融媒记者专访,为嘉定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上海新城样板提供新思路。
记者:与上海其他新城相比,嘉定新城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吴志强:嘉定新城自2005年开建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嘉定很早就是上海的科学卫星城,这是全市卫星城中,唯一以科教为先导的卫星城。评价嘉定新城,要看到它对于卫星城建设的标志性和引领作用。
可以从四个方面总结嘉定新城过去取得的成绩:第一,嘉定新城有强劲的产业支撑,汽车产业是嘉定的标志性产业,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具有示范性作用;第二,嘉定新城因为汽车产业汇聚了大量高端人才,这是宝贵财富,未来应该给予高端人才更多关注和支持;第三,嘉定新城在建设过程中充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嘉定可以看到江南的水乡、水脉和农田,嘉定在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塑造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第四,嘉定新城除了人才、产业和生态的优势,还有很强大的基础设施网络,这也是保障新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不足之处。嘉定对太仓、昆山的都市生活支撑不够,要成为区域中长三角一体化的中心城市,还需要有更好的生活设施配套。
从长远来看,新城是否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关键要看科创能力。从这点上来说,虽然嘉定汽车行业的制造生产能力达到了世界级水平,但在技术、理念方面的策源力都需要提升。
记者:嘉定新城由122平方公里扩大至160平方公里,如何看待嘉定新城扩区?
吴志强:嘉定新城由122平方公里扩展到160平方公里,不仅是面积上的扩大,更需要功能上的升级换代。
至少有三方面功能需要提升:第一,公共服务功能的提升,如医疗、教育、商业、金融等;第二,原创研发力的提升,必须具有在汽车等行业的一流创新力,才有未来发展的持久动力;第三,应该有更多跨界文化的互动和交流。
记者:嘉定新城的目标是成为“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如何解读这几个关键词?
吴志强:第一个维度是现代,表现在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上,一是从大规模生产走向更高级的创新生态群落营造;二是从对城市的感性热爱走向更加理性的城市精准治理;三是城市运行中要实现及时反馈和及时修正,并在更大范围内、更复杂的系统中进行联动,现代性应该落实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上。
第二个维度是生态,我们在构思未来的嘉定新城时,一直把生态的本底作为基础,不仅局限于160平方公里范围,生态是连续的、跨区域和跨行政边界的,所以我们提出要保持嘉定与周边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此外,生态不仅是自然生态,还有创新生态。
第三个维度是便利,我们强调的是现代生活的基本保障,强调的是所有人的便利而不是少数人的便利,尤其是跨边界区域人民的便利性。
第四个维度是活力,我们指的是在嘉定新城中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充满创新活力的都市生活,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记者:面向“十四五”,市委、市政府明确郊区新城要“建设成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功能定位,从“郊区新城”到“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如何理解这种提法上的变化?
吴志强:过去嘉定新城是上海中心城区的反磁力中心,是作为卫星城来建设的,使得嘉定新城虽然取得了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但未能发挥区域作用。
假如说过去嘉定新城是市中心区的延续部分,未来嘉定新城应该成为上海和长三角联动的中心节点城市。由此,嘉定新城在区域板块中的作用就会突显出来。
记者:您曾说嘉定刚进入现代城市一代期——幼儿期,对此如何理解?
吴志强:从现代城市发展理论上来说,一个城市某个产业特别强大,但是其他产业没有同步发展,称为幼儿期。一个城市能否进入青年期、壮年期,需要上下游产业完整发育。进入青年期的城市,其主流产品都有世界级的研发力,不仅是制造业强大,更要有支撑新产品迭代的内生创新力。
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一旦一个城市对主流产品具有几代的研发储备,这个城市的未来发展会生生不息。
记者:打造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联动是关键。嘉定和周边地区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联动?
吴志强:第一,都市生活的联动。嘉定新城成为连接上海与江苏的节点城市,要向江苏,尤其是太仓和昆山,提供大量的都市生活,包括商业、医疗、教育、商务等区域中心城市功能。
第二,交通的联动。嘉定与江苏必须完成双向的交通连接,这是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基本条件。
第三,新基建的联动。除了交通设施外,还应该大力推进新基建建设,包括5G网络的全面普及等,实现基础设施的感应感知。
记者:嘉定新城发展的关键是创新。那么在您看来,创新的关键是什么?
吴志强:创新的关键在于多基因的组合。嘉定新城要成为创新的中心,现有人才的多样性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学者、文化学者、金融家等,尤其需要城市规划学者和城市治理专家。现在嘉定新城的基因太“单纯”,集聚在这里的很多是工科男,如果来自全球各地的各领域的人才汇聚于此,基因库丰富了,就完全不一样了。
文字:陆晓峰,图片:李华成,张洋,编辑:卢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