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需要注意啥?热点问题解答,一起来看→

日期:2021年3月26日 14:02:31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大爷,把您的身份证给我,我帮您登记……”昨天(25日)0点开始,本市启动60岁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登记预约接种工作。

为了帮助老年人更便捷地完成疫苗登记预约工作,全市各区的街道居委会积极行动起来,印发海报、宣传告知,还通过微信群、相互转告、电话通知等多种方式提醒老年居民准时参与疫苗接种。

针对老年人不太方便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现场社区志愿者都会协助他们,处处体现着为老服务的细节和温度。一起来看↓

c58b46576c934333a8f8170c8f169d27.jpg

3月23日消息发布后,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哈密新村居委工作人员就连夜设计制作了这幅大海报,有关新冠疫苗接种登记的方式、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特意用加大字号印得十分清晰。

819c1e251e324f3681be11498bdf7cf7.png

3月24日上午9点多,社区老年居民们陆续结伴前来居委会咨询。工作人员向每位老人派发了“接种禁忌症”清单,并对首批自愿接种的老人进行了信息登记。

2ecf0fc69b534dd6a24d1c851f7397ec.png

与前期已经开始接种的重点职业人群和企事业单位人群一样,此次老年人接种也是全部需要线上预约。虽然3月25日0点预约通道才正式开启,但为了帮助老人熟悉手机操作流程,工作人员手把手带着居民们预演练了全流程。扫描社区二维码,进入“健康云”页面,填报个人信息和接种意愿,每位老人平均5分钟就完成了预约流程。

94048eafeb224ef38cff46a4efd6e9d1.jpg

哈密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说:“无论是谁到我们这边来,我们首问接待处都会有居委干部提供“健康云”下载服务,同时也会帮助他们进行注册以及相关的问题咨询。”

efbb2955d6c84aa0b5f4dbed0a2b63a4.png

社区居民们坦言,老年人大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所以一度担心接种新冠疫苗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反应。但近期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科普和咨询家庭医生后,得知慢性病在服药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接种新冠疫苗,所以决定积极响应“应接尽接”的国家政策。

734ac4f7e2d04774b0171f25520045f3.jpg

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升平居民委员除了现场手把手教预约外,工作人员还对社区独居老人进行了排摸,按照规定70到75岁的老人接种时必须有人陪同,居委干部计划对身体条件符合接种要求的独居老人进行志愿者一对一陪护。

4d40f7de9b06431d96c83c5314b408dc.jpg

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升平居委会党总支书记说:“社区会派志愿者陪同到接种网点提供这项服务的,现在目前静安区只有3个地方可以接种,后续可能街道会安排社区医院对接这个事。”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需要注意啥?

哪些人不能打?

个人能否自主选择不同品牌疫苗?

关于新冠疫苗接种的热点问题有解答啦

一起来看看吧

d5390dd994aa4cd6be1ebff5e0b2b2ca.jpg

Q: 60岁以上老人都在社区预约吗?

A: 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预约和接种安排有所不同。

60-75岁社区居民,在社区登记预约接种,至指定社区接种点接种。

60-75岁在职在岗人员也可选择参加单位组织的疫苗接种,至指定接种点接种。

76岁及以上居民根据接种进度安排,适时启动接种。

Q: 非上海户籍的老人可以预约吗?

A: 只要属于上海市常住人口范围,原则上都可以在上海完成接种。

Q: 社区还没有开始登记,可以自己去医院预约吗?

A: 目前,针对本市60-75岁身体健康、无禁忌症的社区居民,通过社区整建制登记预约接种,至指定社区接种点接种。所以,不要自行去医院预约,医院并没有设置给老年人预约的途径。

Q: 预约的流程是什么?

A:  各区以居村委为单位,在“健康云”新冠疫苗预约管理平台上注册单位账户,生成社区二维码,符合条件的辖区居民通过扫码填报个人信息和接种意愿等。居民完成预约后,可获得预约详情单和预约成功短信。

Q: 不会用智能手机怎么办?

A: 请子女协助操作。如确实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的,可通过健康驿站自助终端刷身份证、社保卡后登记预约,或由社区志愿者协助进行登记预约。

Q: 哪些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

A: 以下情况建议暂缓接种新冠疫苗:

  ◇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

  ◇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和发热者;

  ◇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有格林巴利综合症病史者。

  不同疫苗的禁忌范围有所不同,具体以疫苗说明书为准。

Q: 过敏体质或对药物过敏是否可接种新冠疫苗?

A: 对老年人来说,如果存在疫苗禁忌范围以及处于过敏性疾病发作期,建议暂缓接种。

“过敏体质”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如果对除疫苗成分以外的物质过敏,包括花粉过敏、食物过敏或药物过敏等,且处于非发作期,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接种疫苗后严重过敏反应一般出现在30分钟内,建议在留观区留观30分钟,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处置异常情况。

Q: 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慢性胃炎、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A: 如果慢性病可以通过药物控制,身体能够保持稳定、良好的状态,是可以接种疫苗的。相反,无论患有哪种疾病,如果正处在急性期,都不建议接种疫苗。

Q: 老人心脏不好,能接种新冠疫苗吗?

A: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处于急性发作期应暂缓接种疫苗。身体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原则上可以接种疫苗,具体情况应参考临床医师医嘱执行。

Q: 患肿瘤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A: 建议参考临床医师建议,结合患者健康状况和相关指标,如病情稳定、身体状况较好是可以接种疫苗的。

Q: 接种新冠疫苗前后是否能正常用药?

A: 在疫苗接种前后,仍应按医嘱用药,包括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甲减患者使用的常规药物。切记不要随意停药。

Q: 术后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A: 刚刚手术完,身体还比较虚弱,建议随访、休息一段时间。要根据医生的判断,结合患者健康状况和相关指标,如病情稳定可接种疫苗。

Q: 老年人在接种新冠疫苗有没有一些特殊的注意事项?

A: 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

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证件(如:身份证等),并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医务人员会帮助判断是否可以接种。

接种后,需现场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怀疑由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致敏原,尽量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或海鲜类食物,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适当休息。

Q: 老年人接种疫苗接种后更容易有不良反应吗?

A: 不是。目前监测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局部和全身反应。局部的不良反应包括如疼痛、红肿、硬结的情况,这些无须处理,会自行痊愈,全身的不良反应包括如头痛、乏力、低热的情况。不管是从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果,还是紧急使用的研究结果、上市后监测的结果来看,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既往已用的上市疫苗同类品种相比,结果类似。

从国内一二期临床老年人组接种的情况,以及境外大规模使用反馈的情况看,老年人群体中接种的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和成人组的情况是比较类似的。

Q: 个人能否自主选择不同品牌疫苗?

A: 目前国内上市的4款疫苗都是经过政府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是安全、有效的。由于各省市采购的上市疫苗品种可能不同,所以每个人需按照所在省市的统一安排尽快接种疫苗。

本市目前使用的是3款国产新冠疫苗,都属于灭活疫苗。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系通过化学等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活性而制备成的疫苗。灭活疫苗的优势是传统经典的疫苗制备方式,属于成熟、可靠、经典的疫苗研发手段。市民虽然不能自主选择疫苗品牌,但可以对国产疫苗放心。

Q: 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多久可以产生抗体?

A: 根据现有临床研究数据,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两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Q: 新冠疫苗保护效果可以维持多久?

A: 新冠疫苗属于新研发并投入使用的疫苗,需要大规模接种之后的持续监测和相关研究,以积累更多的科学证据,评估新冠疫苗的保护持久性。不过,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完成全程接种后,暂不需要进行补种。

Q: 接种疫苗后还会感染吗?

A: 疫苗的作用是让大多数人产生保护力,建立免疫屏障,其预防重症的效果更明显。从国外目前已用的疫苗上市评估结果来看,打完疫苗之后,确实有一部分人出现保护失败。但是目前本市使用的三款国产疫苗总体上安全有效。

Q: 接种疫苗后能否摘掉口罩?

A: 在我国人群疫苗接种达到较高免疫水平之前,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在人群聚集的室内或封闭场所,公众仍然需要继续佩戴口罩,做好个人卫生习惯。

Q: 接种凭证能否替代核酸检测报告?

A: 不能。接种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如住院、外出旅游等仍需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来源:上海大调研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