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嘉定首个社区服务综合体“满月”,市民生活服务“一站式”搞定

日期:2021年6月25日 22:30:19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从看病取药、一日三餐,到文体活动、亲子培训,再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在嘉定区南翔镇,全区首个“我嘉·邻里中心”试运营即将“满月”。在这里,市民的各类生活需求,就是邻里中心需要“穿针引线”提供的软服务。

“跨界融合,更好地满足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是邻里中心设立的初衷。”该邻里中心负责人王静说。

目前,我嘉餐厅、我嘉书房、中医馆、日间照料中心、“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点、共享办公、康养社等近20个社区服务项目,均已纳入邻里中心服务范畴。可以说,这是一个社区服务的“综合体”,是针对全年龄段人群,多维度解决居民社区生活中遇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大平台。

助老家园:让“老宝贝”有所乐、有所养、有所依

在日间照料中心,每天都有多样的活动,老年人可以在这里练字、唱歌、跳舞,老有所乐。

微信图片_20210625175315.jpg

老人们正在练习书法

今年88岁的陈飞霞曾是“新艺沪剧团”的沪剧演员,每天8点,她都会准时来到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玩连连看、画水彩画,唱唱歌、聊聊天……技痒时,还能和老伙伴们唱上几嗓子沪剧。

“以前在家就是一个人,从天亮望到天黑。”陈飞霞说,“这里每天的活动都很丰富,很开心。”

微信图片_20210625175318.png

老人日间照料中心

通过数字化手段,老人们还可以在社区餐厅实现“靠脸吃饭”。午餐时分,一楼的食堂早已被周边社区的老年居民坐得满满当当。79岁的练俊德站在智能设备前扫一扫脸,就能实名享受就餐优惠,餐费可从预存费中直接扣除。

练俊德告诉记者,这里餐品新鲜且品种多样,“我就住在附近,走过来也就十几分钟,每天中晚餐都包给了食堂。一天不超过40元,还不用自己买汰烧,十分方便。”

为了让老人“有所依”,邻里中心尽量保障老人在就医、吃饭等问题上没有后顾之忧。为此,中心一楼设置了中医馆和卫生服务站,由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的运营管理,针灸、推拿都是这里的“抢手货”。此外,中心还将针对老人需求,为居民开展义诊咨询、养生保健、运动健康、疾病管控等服务。

共享空间:年轻人的社区驿站

南翔镇东社区“我嘉·邻里中心”除了“医、食、养、育、商”等“规定动作”,还有不少“自选动作”,不仅让老有所依、幼有善育,中青年人也更愿意回归到社区生活。

近半个月来,从事汽车零配件销售的陶先生每天都会来到邻里中心的共享办公空间。简单的工位,连上wifi,一场跨区域的电视电话会议就这样开始了。

微信图片_20210625175321.jpg

共享办公空间

“我们的销售团队大约5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因为工作性质经常居家办公。”陶先生说,“家里没有工作的氛围,以前我一直在周边的咖啡店里办公,但是视频会议会影响到周边顾客,这里的共享空间就特别好,环境也特别适合我。”

利用一楼较宽敞的走道空间,邻里中心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合理规划了约20平方米的开放式共享办公空间和一间可预约的封闭共享空间,提供免费使用服务,以方便居民自习和办公。

“在走访调研时,我们了解到社区里的年轻人和周边上班族对于开放空间有需求,所以特意设计了共享空间,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便捷化、功能化的物理空间。”王静说,“有了空间,再加上教育、康养、文化、体育等服务,才能真正形成一个可提供全方位社区服务及交流的‘磁力中心’。”

三网融合:便民服务升级

作为邻里中心的升级版,南翔东社区“我嘉·邻里中心”还将“三网”融合(“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和“一网优服”)纳入了中心架构。

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在这里增设了综合窗口,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企业服务窗口,城运中心则将智慧交通、高空瞭望、违建处置等10个数字化应用场景移植至邻里中心,覆盖周边9个社区。

微信图片_20210625175325.jpg

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大厅

其中,作为“一网通办”的下沉示范点,办事大厅内设置了综合办理区和自助服务受理区,综合受理窗口目前共可办理190项业务。“我们在自助服务区设置了24小时自助终端机器,为市民提供数字化服务,减少办事等候时间。”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负责人尉军说。

此外,邻里中心还将通过平台聚合、数据交互,整合社区服务资源,进一步将社区服务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形成虚实结合、线上线下联动的便民服务中心,实现社区服务的展示、预约、购买和交流,形成一体化的闭环服务圈。

未来,南翔镇东社区“我嘉·邻里中心”将通过精准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不断充实“15分钟生活服务圈”的服务内容,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优质、安全、便捷的社区服务。

新尾图.png

文字:李华成,视频:李佳祺,编辑:王丽慧、卓明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