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我1952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任炮兵手,很多战友牺牲了,我是幸运的,子弹4次在我身边擦过。”8月19日,92岁的王品斗穿上许久未穿的军装,佩戴上“光荣在党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向外冈养老院内的老人和工作人员,述说朝鲜战场上的往事,“1953年7月11日,我们又发起了进攻,那天我这辈子也不会忘记……”
王品斗向外冈养老院内的老人和工作人员述说朝鲜战场上的往事
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市养老机构暂停探视。探视停了,生活并未停摆。在外冈养老院党支部副书记赵琦看来,这场内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是一场心理“抗疫”,让封闭式管理下的养老院添了一份活力。
在嘉定,有一支平均年龄90岁以上由退伍老兵组成的“90后宣讲队”,一个个峥嵘岁月里的红色故事,通过他们的深情演绎再度重现。
在“90后”退伍老兵向晚辈们忆往事话当年之时,另一支“90后”队伍同样在嘉定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一场主题为“与中华民族休戚与共”的队会上,同济大学新生院辅导员李博为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七(3)中队的孩子们回顾了同济大学与祖国休戚与共的百年历史。
同济大学的辅导员走进中小学开展思政教育
为了打破同济大学与附属实验中学、小学的思政教育壁垒,同济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辅导员工作坊于今年4月成立,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辅导员和李博一样,走进中小学开展思政教育。
同济附中副校长刘卓告诉记者,学生们还成立了学习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生社团“传习社”,通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清明诗会等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主成长。
同济附中学生表演情景剧
从“90后”到“90后”,嘉定建立了一个党史学习教育立体宣讲矩阵,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从机关会议室到村民客堂间,一场场报告会和微党课上,党史学习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
区纪委监委“百名纪检青年说党史”以“党史中的纪律”为主题,深入基层一线,运用“悟廉巷”板凳课等廉洁文化教育平台,开展百场“微党课”“微宣讲”。区委老干部局组织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熟悉区情民意、政治责任感强的老同志成立老干部讲师团,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宣讲。
外冈镇吸纳了基层干部、党员青年、企业高管、乡贤骨干、退伍老兵等各类宣讲人才,组建“冈声嘹亮”百姓宣讲队,形成了“点单”宣讲、“联动”宣讲等特色宣讲模式。华亭镇的老干部通过走访、调研、采访等形式,采写了7位出生在华亭的历史人物,通过“连心小广播”用乡音讲述发生在华亭的红色故事。
望仙安息园开展“行走的党课”,重温外冈游击队的故事
“百场报告会、千场微党课、万人谈体会”学习活动将在嘉定持续开展,王品斗也会继续讲述他和战友们在朝鲜战场上的往事。
“战斗在三八线附近打响,从晚上7点打到第二天凌晨4点,天上几百架敌机轮番轰炸,战友伤亡众多,但我们仍义无反顾往前冲,因为打过三八线,胜利就在眼前。”王品斗说话有些吃力,他用力说清每一个字,“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说的,‘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文字:陆晓峰,编辑:王安琪、武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