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中向好,复工复产稳步推进,马陆镇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帮助指导“白名单”企业做好疫情防控闭环管理,助力辖区重点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截至目前,马陆镇已获区级层面备案审核通过116家企业,复工人数13138人。
博进医疗
复工10天完成600多个紧急订单
5月4日,位于龙盘路的上海博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实现复工复产。作为国内领先的骨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博进医疗复工后即面临600多个国内外医疗器械紧急订单。“4月因疫情停产,导致许多医院出现产品短缺,所以这批积压的订单很紧急。”厂区负责人王浩表示。
面对这批紧急订单,企业压力重重:人员方面,复工人员无法及时到岗生产;防疫方面,企业原本准备的防疫物资有限,缺少购买渠道;原料方面,大部分零件供应商都在苏浙地区,物流受限。
为确保这批紧急订单生产交付,政企通力合作,一方面,马陆镇与企业积极沟通,为企业介绍防疫物资购买渠道,提供满足条件复工人员的接送服务,尽全力帮助企业及时高效地复工复产。另一方面,企业积极与原材料供应商沟通,按照防疫要求,将原材料整车运进,同时合理安排员工班次,提升生产效率。企业加班加点生产,订单已全部完成。
目前,博进医疗在岗员工50人,产能已恢复到30%。企业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预案,按照规定对厂区内人员生产、生活做到严格管理,保障安全生产零感染。
震旦
“一岗多能”“机器代人”
5月14日,在震旦(中国)有限公司1.4万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内,一道道生产工序正有条不紊地推进。震旦(中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各类家具、家具饰品、办公器材及设备等相关产品设计、生产。“当前一批紧急订单是某公司乔迁需要的办公器材,如果不及时交付,会影响客户乔迁、涉及租金等方面问题。”驻厂负责人李浩华表示,目前企业已将70名复工人员整合调配到各个班组,开足马力生产,确保尽快交付。
幸好,震旦近年来十分注重“一岗多能”“机器代人”的改革,成为当前企业复工复产的优势,目前企业产能已恢复到疫情前的80%。“2013年以来,我们对一些旧设备进行更新迭代,逐渐缩减生产人员,引进10多台智能机器人,通过智能机器人来取代人力,同时注重培养多技能人才,实现从采购到生产到品质管理,能够一人适应多岗。”李浩华介绍。
为减少疫情下物流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在马陆镇产业部门的帮助下,企业申办了上海市范围内的通行证,同时与外省市的供应商协商,通过区域整合的形式,由同一区域各供应商将原材料拼合,整车运至厂内。“我们还实时跟踪一些半成品供应商的复工情况,与他们保持沟通联系,确保复工后,半成品能够及时运至厂内再加工。”李浩华介绍,下一步企业将争取把之前落下的产能赶回来,对满足出货条件的客户,及时交付产品,对因疫情封控影响无法运送的订单,提前完成订单的生产,待解封后抓紧发货。
截至目前,震旦(中国)有限公司已复工245人,所有员工实行封闭管理,所有外来车辆、材料一律消杀静置半小时后进入厂区,司机一律不下车。
下阶段,马陆镇将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稳步推进辖区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作者:通讯员张斯纯
编辑:唐敏、武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