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不打烊的保供药店:4个人,60多天的坚守

日期:2022年6月1日 16:21:06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向好,城市的生产生活秩序正有序恢复。在南翔镇,复美大药房和益丰翔丰大药房是封控期间仅有的两家保供药店,自3月底营业至今,4名员工坚守岗位,尽他们最大努力保障全镇居民近60%的日常用药需求。如今,他们也即将回归正常的工作时间。

微信图片_20220601084012.jpg

线上与线下的配合

“医生,店里有什么高血压的药啊?家里药快没了!”“别着急,您是有高血压病史是吗?之前都吃的什么药呢.....” 这样的电话,复美大药房的店员陈今朝平均每天要接到50通,每天的微信新加好友要超过200个。

微信图片_20220601084031.png

“我们店里有2名药剂师负责配药、上架、盘点。我不住南翔,回不去店里,就负责线上沟通和咨询,在线上和他们一起战斗。”陈今朝还建了一个“疫情临时群”,方便问诊,截至目前,群内已经有近500人。

比起线下购药,线上配药需要详细的问诊,以免出错。“为了实时掌握药品种类、库存数量,我和小陈要频繁电话联系,最长的一次我们连续通话了18个小时。”今年50岁的药剂师陈豪,在封控期间主要负责与陈金朝对接线上的用药需求,他的搭档解小梅,则负责线下购药的工作,“我们三个人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每个人都在尽全力去满足顾客对药品的需求。”

微信图片_20220601084034.jpg

白天与黑夜的坚守

“小陈,有同事突然拉肚子很严重,现在可以去买药吗?”5月8日凌晨一点,有志愿者在微信上向陈今朝求助。在跟药师陈豪确认有对症的药品后,陈今朝给志愿者发送了店员的联系电话:“快去吧,有人在店里等你们的。”

凌晨一两点有人要配药,对于他们而言是常事。“半夜来买药的一般都是社区志愿者,需求比较急,耽误不得。我们平时晚上就睡在躺椅上,一有人来买,就会立马醒来。” 陈豪说。

微信图片_20220601084037.jpg

“我从今年3月25号开始一直住在店里,同事们无法到店,我就一个人先顶着。”和复美大药房3名店员分工合作不同,益丰翔丰大药房的王雪飞一直是孤军奋战,“白天要配药,晚上上架、盘点,确保第二天社区志愿者能取到药。”

附近社区的配药志愿者常常一次性要配七八十单药品,为了节约等待时间,王雪飞尽可能高效地完成配药工作,身材娇小的她,整日穿梭于成箱的药品间,“两大箱的药就比我高了。”王雪飞笑着说。在这60多天里,她一个人一晚上要完成上架、盘点100多箱药品,睡眠时间从未超过5个小时。

微信图片_20220601084038.jpg

忙碌与感动的交织

透过益丰翔丰大药房的玻璃门,可以看到除了成箱的药品,还有一摞摞泡面。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店不具备排油烟的通风条件,最初的一段时间,王雪飞只能吃泡面裹腹。王雪飞的不易被附近居委的配药志愿者小孙看在眼里,于是,他每次配药,都会给王雪飞带一份午饭。拿到盒饭,王雪飞忍不住红了眼眶:“很感动,特殊时期,大家都在互相关心。”

感动总在不经意间上演。4月10日晚上10点,正在盘点药品的陈豪听到敲门声,走到门口发现没有顾客,地上却多了两大包的蔬菜、面包等食物。“没有留下任何信息,后来与别人聊天才知道,是经常送药的跑腿小哥小王悄悄送来的。”陈豪说,和跑腿小哥只是萍水相逢,但他却给了自己最大的温暖。

微信图片_20220601084040.jpg

6月1日,全市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陈豪也即将回到家中。“我的儿子是军医,儿媳是交大附院的医生,我们都在同疫情战斗,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想象着同家人的重逢时刻,陈豪满脸幸福。

微信图片_20210910095144.jpg

作者:通讯员王建新
编辑:沈悦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