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奋蹄赶秋实。随着时节交替,冬去春来,万象渐新,人潮重现,喧闹的烟火气让人平静而感怀。
于城市而言,3年“边防控边发展”,在“既要又要还要更要”的要求里迎难向前;于公众而言,3年小心谨慎严防死守,在与狡猾病毒斗智斗勇的坚韧中等来春天。这些深刻的烙印,必然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城市的运行管理,持续一段时间的“惯性效应”,治愈、平复,转向、加速,也必然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但律回春浓、暖意渐生的美好光景,也让许多人滋生出“要把失去时光补回来”的萌动情绪。
久违的蒸蒸日上迎新跑,4500多人一起“回到人群中”;凌晨5:30分的同济校园,高燃少年团在赛艇上劈波斩浪,奋楫争先……“乙类乙管”模式开启后,各行各业全面复苏,整个城市也热气腾腾起来。
而兔年新春,嘉定的第一场大规模外出考察活动,也在上周一“安排上了”: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领12街镇、委局的党政“一把手”,专程前往毗邻的太仓、昆山,看亮点、开脑洞、校坐标。
一天时间里,考察点位多达12个,晚上6点多才回到嘉定。行程结束之际,区委书记陆方舟为考察团成员拎出了“考察手记”的三个“关键词”——
想干事的志气、能干事的胆气、干成事的豪气。
这“三股气”,是对标对表的有感而发,是“补回时光”的精神法宝,也是成就自我的行动密码。
增强“想干事的志气”
有志者事竟成。志气,是决心和毅力,是想干事、想作为的精神面貌。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拼经济、促发展的重要一年。“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是一道必答题,不仅要答对,而且要答出高分。以市委、市政府确立的5.5%经济增长目标为基础,嘉定提出了6%的高线目标,这是我们作为全市经济大区和制造业重镇的职责使命,是立足实际、努力为全市作更大贡献的“担当志气”。
这样的志存高远,不仅落实在自我加压的年度“小目标”,也已经体现在我们可感可知的身边“体验度”。
2月19日,阔别700多天的蒸蒸日上迎新跑再度鸣枪。久别重逢的幸福感,在人群中发酵、在跑道上挥洒,在社交网络几何级数传播,让主办方不由感慨:当时决定在农历正月最后一天,恢复这场“中国大陆2023年首场线下大型跑步赛事”,真是“最正确的决定”!既强化了品牌认同,又传递了信心力量,“太值了!”
2月24日,今年全市首个汽车领域线下大展——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房车展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开幕,房车、露营,这些休闲生活元素在200余家参展厂商的“吆喝声”中重新扑面而来,轻轻撩动着人们对远方的向往。
首赛、首展,在“乙类乙管”防控阶段伊始,这样的“敢为人先”,更多考验着方案的前瞻性、计划的周密性以及与市场、与公众的重新熟悉磨合。我们有无数个理由“不做出头鸟”,但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便一定会错过“这边风景独好”。想干、想担当,才能在见招拆招里拼出从容,在突破自我中博得精彩。
正如我们的“学霸同桌”苏州,在农历兔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以一年一度的全市作风建设大会强势“出圈”。其会议主题是动员推进“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分会场一直开到乡镇、街道一级。会议现场公布了苏州市委2023年1号文件,对“四敢”的每一个主体再次提出了具体要求。会上亮出的志气,力透纸背——
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努力打造国际资本投资中国首选地;
要全面打响“人到苏州必有为”工作品牌,营造激发首创的“好环境”,打造人间新天堂;
要永葆“探路者”的姿态和“挑大梁”的自觉,打开发展新天地,续写城市新荣光;
心有所愿,行而成立。有如此“学霸同桌”,“坐不住”的紧迫感始终环绕左右,一次次激励着我们奋起而行。
鼓足“能干事的胆气”
当然,志气绝不是标语口号,不是“鸡血鸡汤”,不是“一时上头一时爽”。它需要认清自我、循序渐进的理性规划,需要因人因时、因地因势的科学统筹,需要在必要时“逼自己一下”的胆识担当。
2月16日,嘉定区召开的考核工作讲评分析会,就是给大家强胆气、增底气的一次“击鼓催征”。通过集体复盘,亮亮去年“成绩单”,找找工作“薄弱点”,推动各项工作在开局起步阶段就加速发力。
根据市对区的考核反馈,去年嘉定考核为“优秀”等次,在全市名列前茅。这是我们在面对艰巨繁重任务、打赢一场场大仗硬仗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样的“优秀”含金量更高、成色更足,这样的“优秀”,也蕴含着一次次“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敢闯敢为”,铭刻着一个个“没有路就想方设法蹚出路”“用一条缝开一扇窗”的创新故事。
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站在新起点,嘉定正对标市委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双引擎”驱动、乡村振兴等领域,着手梳理一批改革创新项目,推动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强化战略牵引,聚焦打造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等改革创新任务,积累形成更多“嘉定特色”“嘉定模式”,扎实推进“五大行动”更好落地见效,继续为上海成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贡献嘉定力量。
常言道:智勇双全、有胆有谋,鼓足胆气的同时也需要智慧的护航支撑。智慧的内涵包罗万象,但在百舸争流的当下,我们更想强调的智慧,是携手同行,是一起“把蛋糕做大”;是合作共赢,是不提倡“卷”文化;是清醒认识、共同构建“发展共同体”,是协力推动生产力不断提升。
在今年年初各单位部门的务虚会上,有发言就直指“痛点”——各方合力还不够凝聚,部门与部门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还存在沟通不畅、各自为战的“藩篱”现象。团队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只能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深入剖析“卷”文化的成因,也并非都是负面情绪,其中也包含一定积极因素:每个人都想守土尽责,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但在“分内”与“分内”之间的交叉地带、重合范围,就因为担心“力有不逮”而左顾右盼。游泳总会呛水、跑步难免崴脚,往前冲一定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这时,就更需要“行则将至、做则必成”的担当“胆气”和慎思敏行、科学统筹的“智勇双全”。
教育界有个流传很广的段子:“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有“自驱力”的学子总是争分夺秒地成长进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不要等到“暑假”过了才意识到“差距好像又拉大了”,要用自己的节奏保持前进的步伐,在干事中鼓足胆气、增强底气。
呵护“干成事的豪气”
豪迈之气,是中华文化里让人高度共鸣、畅快抒怀的重要元素。
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爽壮阔;
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豪健顿挫;
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越昂扬;
也有“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的豪情万丈。
但在激越抒怀的同时,深谙中庸之道的我们,又时常提醒自己“人怕出名猪怕壮”,给自己敲着“得意容易忘形”的警钟。
说到2022年嘉定的“成绩单”,足以让每一个嘉定人引以为豪。但由此带来的“压力山大”也不可避免地让人“百感交集”。如何正确认识、消化这种情绪,从而不断滋养“干成事的豪气”?
首先是用感恩心复盘。绝大多数成绩的取得,都不是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的众志成城。无论是“施工队长”,还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都可以用感恩之心回顾“赶考过程”,总结得失,积累经验,想一想哪些环节、哪些时刻迸发出的能量值得反复铭刻,也盘一盘哪些无心之失、哪些亡羊补牢是下一次查漏补缺的重点。
其次是用自信心“归零”。哪怕是再“开创历史”的“优异成绩”,也是靠一个个具体的人干出来的。要“对自己、对团队有信心”,不用担心“此一时彼一时”的条件变化之后会削弱“考出好成绩”的有利支撑,要相信人的创造力是广阔的。我们的“学霸同桌”苏州,不正是在“学霸包袱”的激励下,持续创造着不同领域的“新奇迹”?
最后是用进取心出发。有了感性复盘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便有了轻装上阵、再启征程的正向心态。在这个飞速前行的时代,压力仿佛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区别在于每个人如何看待和运用它。祖先的智慧早已洞悉压力转化的密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在身上的本事,永远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仍然以“学霸同桌”为例,此次考察团考察的点位中,致力打造“新行业精锐和领袖的摇篮、未来大学和校园样板”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与985名校合作办学的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都是“平地起高楼”的典型代表;而苏州去年年底最“出圈”的举措,就是将核酸采样亭变成发热诊疗站,又变成春节年货售卖点,相关委局联手破题,打破藩篱,突破能力和便民意识让许多城市花式“抄作业”。相关报道条条爆款、篇篇10万+。这份刷屏朋友圈的豪气,让人感同身受、为之点赞。
“干成事”的豪气抒怀,是“想干事”的闭环保障,更是下一次“想干事”的精神滋养。
农历兔年已经春意勃发,兔象征着机智敏捷,昭示着无限生机。弄潮儿向潮头立,让我们每一个人,鼓足干事创业、成就自我的“三股气”,和这座城市一起“兔”飞猛进吧!
编辑:高田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