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一边撤出、一边入驻!这里寸土“生金”……

日期:2023年3月11日 22:25:15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实体经济的主要载体。近年来,嘉定工业区大力推动园区厂房“二次开发”,以收购、回购等形式,盘活优化闲置土地和厂房,向存量要空间,向低效要效益,让土地“活”起来。

腾笼换鸟:腾出新空间,换来高精尖

近日,建筑面积40000多平方米的斯凯孚绿色智能科技中心里,数百名员工正在忙碌,推动着大型高端轴承制造技术全面落地中国。而短短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处空无一人的闲置厂房。

21.jpg

“2022年初,我们与嘉定区政府签署投资协议和厂房租约,3月10日便完成了厂房验收和交接。”斯凯孚嘉定园区经理诸红亮说,“去年底,我们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

据了解,该项目是斯凯孚在中国的首个绿色智能科技中心,总投资3亿元,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客户体验、智能制造、研发测试、远程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智能工程服务中心,为其在国内开展的各项业务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工程和服务支撑。

22.jpg

该项目所在地的原公司由于规划发展调整,不再继续运营。而彼时,斯凯孚正在为寻找不到合适的地块扩大研发项目而犯愁。经过区委区政府“牵线搭桥”,斯凯孚相关负责人来到嘉定工业区实地察看地块情况。“本来我们打算先扩展一部分项目,来到现场后,对这个地块很满意。”诸红亮说,“再加上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都很大,于是决定将整个项目投放至此。”

为进一步激励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嘉定工业区与企业协商约定了租赁价格与年亩均纳税的对应关系,若达到一定标准,便会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如此一来,增加企业投资的信心和动力的同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能,也保证了税收的稳定增加,让企业主体成为园区经济增长的“引擎”。

保值增值:资金巧运转,村企强联动

上海奇丽尔制衣有限公司原本位于嘉定工业区裕民南路1号,是首批入驻嘉定工业区的老牌企业。如今,由于生产运营重心转移,企业已将生产基地撤出。该地域所在的群裕村积极发挥村级资产的平台优势,实现厂房收购与再招商无缝衔接,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注入“强心剂”。

23.jpg

“近30年,村里造起连片厂房,逐渐形成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块状经济带,村里通过收取租金获得收益。”群裕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逸峰说,近年来,这些没有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企业,逐渐被边缘化、空心化,运营阻滞、扩张停顿,甚至濒临淘汰。在他看来,这些年代久远的企业既是曾经的“产业标签”,也是相当庞大的“存量”。

24.jpg

在与企业的一次沟通中,群裕村了解到奇丽尔计划撤离。随后,嘉定工业区第一时间介入,经过多次商谈,最终与企业达成协议,由群裕村收购包括裕民南路1号的约30亩土地、近2万平方米的厂房,和位于外区甲级写字楼的400多平米办公与物业区域、8个车位。

25.jpg

2022年8月,群裕村与奇丽尔正式完成股权交易,同年9月,群裕村与华域视觉签订租赁协议。赵逸峰说,之所以如此顺利高效,正是因为协商收购与项目招商同步进行,“我们一直本着安商、稳商的理念,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企业也非常信任我们。”

如今,再走进裕民南路1号,崭新的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前瞻技术研发中心已经装修完成,中心投资超1亿元,预计将为企业增加产值约20亿元,创造税收约3000万元。

常态长效:固化成机制,蓝图绘到底

国有资产、镇级资产、村级资产三级平台优势联合发力,同步引导社会资本协同参与,嘉定工业区在新一轮的园区“二次开发”中重点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盘活产业区块低效用地、提升产业能级的体制机制,加快园区的空间重塑与功能转型,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26.jpg

除了建立健全存量工业用地余缺对接机制,嘉定工业区对腾退出清的工业地块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严把项目准入关,确保腾出用地用于高成长、高产出企业用地,做好“腾笼换鸟”后半篇文章。

今年,嘉定工业区将重点围绕韩华、利隆路演、明电舍等8个地块,通过收购升级、多元合作转型提升等方式,做好低效用地的能级提升,同时进一步推动斯凯孚、华依科技等新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0 (2).jpg

作者:通讯员唐凌斐
编辑:唐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