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嘉定,花木葱茏、生机勃勃。
上周,七届区委六次全会和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相继举行,《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磅发布,《政府上半年工作情况报告》也为下半年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谋划好了新思路、新举措。
时间紧凑、议题集中,两场重要会议均透露出强烈且同样的信号:高质量发展的“发令枪”已经全面打响!信心是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无论是着力提升“四个能力”还是充分激发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动力活力,嘉定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清晰明确、坚如磐石。
信心从哪来
一个人的信心,源于他的实力,言语行为当中透露着底气。有自信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信心同样是综合实力的淋漓体现。有自信的城市,可以向改革要动力,化挑战为机遇。
汽车是人们谈到嘉定时绕不开的话题,也是嘉定人的骄傲和自豪。不论是新中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诞生在嘉定,还是第一辆国内装配的桑塔纳轿车在嘉定下线,历史就是最好的见证与诠释。而作为产业大区,拥有“国际汽车城”美誉的嘉定,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是“基本盘”,无论是传统汽车行业还是汽车“新四化”,嘉定在新旧赛道上“两手抓两手硬”。传统汽车,嘉定的优势无可比拟,“全国单体城市中汽车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产业集聚最凸显”就是最好的证明,更无须多言;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挑战,布局多年的嘉定也早已获得众多“第一”和“唯一”。2022年嘉定汽车零售额实现了28.2%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更是有所突破,实现了101.3%的上涨。
目前,嘉定专门为新汽车产业布局的“三港两园”中的嘉定氢能港、新能港、创新港已然成势,加上火热建设中的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和汽车芯谷,为进一步补链强链,打造更完整、更具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构建好了崭新的“四梁八柱”。“到2025年,在产业能级、载体布局、协同创新、示范应用领域实现‘四个跨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嘉定在全市率先发布的《关于嘉定区建设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对自身汽车产业的定位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清晰。
如果说汽车产业是嘉定的“王牌”,那在其他方面,嘉定的综合实力也丝毫不逊色。上半年,全区增加值完成1248.3亿元,可比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4.2亿元,同比增长25.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001.6亿元,同比增长11.1%;商品销售总额完成3416.1亿元,同比增长4.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完成681.5亿元,可比增长15.7%;“三个千亿级”产业实现总产出870.9亿元,同比增长6.4%。
成绩在,底气就在,企业的发展就是信心。
曾经“蜗居”在叶城路上老旧厂房内办公的禾赛科技,怎么也想不到仅仅过去几年的时间,就能在嘉定工业区拥有一幢属于自己的现代化的总部大楼;在嘉定成立、在嘉定发展,致力于研发世界级领先技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可及的联影医疗,如今已经成为国内行业的佼佼者;华域视觉作为中国车灯市场的龙头“老大哥”,近年来依托政府的引导支持和服务保障,最终实现了向新赛道的华丽转身,2022年实现产值103亿元,营业额稳居全国第一。
禾赛科技智能制造中心效果图
实力在,吸引力就在,企业的认可就是信心。
7月中旬,嘉定区党政主要领导率团“出海”,赴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倾听海外企业心声,签订合作协议,碰撞合作新火花。令考察团没想到的是,欧洲企业不仅对中国市场、对嘉定产业生态信心满满,同时对嘉定的营商环境也赞不绝口,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来到嘉定“回访”,希望继续加大在嘉投资,更希望已经敲定的新的建设项目能够快马加鞭推进落实。
这个夏天,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刷屏,观众被李白、高适等历史人物在困境中实现“逆袭”而感动。嘉定有着8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人文教化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同样来源于厚重的历史积淀。今年是嘉定撤县建区30周年,经过轨道交通13号线金沙江西路站的乘客,一定忘不了一张张、一幅幅记录嘉定“嘉速蝶变 奋楫争先”的经典图片;同样会记住嘉定日新月异变化给市民生活带来的滋养和荣耀。一切偶然皆是必然,在嘉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30年只是一瞬间,但凝结成的是希望、是精彩,是成长、更是未来。
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在顺境中保持清醒,嘉定“而立之年”再出发,越是在风险挑战面前,越发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
战胜一次又一次困难,成就一个又一个伟业,“敢闯、敢创、敢干”的嘉定广大党员干部是全区上下有信心把中央、市委部署要求持之以恒细化为“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嘉定“实景画”的前提和基础。7月初,在区委季度工作会议上,首创了现场调研环节,12个点位大巡游,也是12个街镇的“集体亮相”和“沙场点兵”,一个个重点项目、一项项特色工作,让与会者感受到的是各街镇真抓实干、竞相争先的浓厚氛围,也是推动全区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的新起点。
信心也是在新征程上取得新成就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曾说:“焦虑是分子,内心的丰富度是分母;内心丰富了,焦虑的分值就会降低。”信心从哪里来?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如果内心强大了,就会拥有更多想干事的志气、能干事的胆气、干成事的豪气,就能抵御懈怠情绪,就能克服“改革疲劳症”,就能不断提升关键要素配置能力、协同创新转化能力、现代产业核心能力、节点城市辐射能力,就能汇聚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最终达到理想目标的彼岸。
行动见真章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不断坚定树立强大信心的根本原因。
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嘉定是一座有着深厚改革开放基因的城市,历史上正是在一次次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中,抓住重大机遇,实现领先发展,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创业史、奋斗史:马陆希望经济城成就全国首个“亿元乡”;沪嘉高速公路是中国大陆首条建成的高速公路;曹王乡人民政府是沪郊首个完成政社分设的基层政权组织;安亭镇从“震川旧里”到“中国汽车第一镇”……正是在持续扩大开放中,不断打开着嘉定发展的新局面。
诚然,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我们当前面临的发展环境、发展阶段、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既面临难得机遇,同时发展中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躲不开、绕不过,困难挑战更加严峻复杂,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俗话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再出发、从头越的决心和勇气,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进改革开放,主动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和潜力。
正在全力实施的“两大战略引擎”不仅仅只是“战略”,承载更多的是期望引领和现实路径。当前,嘉定新城和北虹桥商务区已进入全面发力、功能提升的关键期。强化产城融合、突出功能完备,信念如磐、使命必达。对于嘉定这样一座连接上海中心城区与长三角腹地的节点城市而言,城市核心功能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嘉定未来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位势。
“战略引擎”归根到底是人民城市建设的强力布局。在嘉定新城样板成色中,“一城一中心”“一城一名园”“一城一枢纽”“一城一绿环”,朗朗上口的“四个一”的背后,不论是富有发展活力和人文魅力的“城市会客厅”,还是链接辐射能力强的“上海西枢纽”,亦或是可走进、可亲近、可共享的便民新空间,最终受益的将是最广大的嘉定市民。而北虹桥建设当中的“一区、一城、一湾”三大标杆性项目以及“苏河源”项目建成后,人们将看到一个充满绿色、希望和想象的数字新经济、生命新科技、低碳新能源、汽车新势力产业链融合生态集群。
“苏河源”航空智谷项目效果图
如何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从“有”向“优”转变?嘉定的“首创”值得一提。
今年是嘉定区在为民办实事项目中,积极推动社会全过程评议工作的第二年,从最初的勇敢“尝试”到现在的逐步“成熟”,更多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感到了满意。正如普通市民代表陆益在参加为老服务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全过程评议活动中所说:“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一路逛下来,功能设施完善,服务内容又多元。你们不说,我还以为走错了地方。”今年,全过程评议将在更宽领域探索运用,持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以更好服务、更优环境为发展聚人气、添活力。
牵好“牛鼻子”为的是群众过上“好日子”。
我们欣喜地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社区里的好医院”、布局“身边的邻里中心”,持续扩大优质资源的供给。此外,还要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紧抓“两旧一村”改造。一系列举措的提出,不光是“理想丰满”,更不是“橱窗里的蛋糕”看得见吃不着。行动见真章,老百姓才能继续为政府点赞,“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最终得益的必将是嘉定人民。
前不久,F1官方传来好消息:2024赛历中国大奖赛赫然在列,F1中国站时隔4年将重返嘉定。上海国际赛车场终于又将响起汽车引擎的轰鸣声,中国车迷既有像“我的青春回来了”这样的感慨,也有对于明年上海见、嘉定见的美好期待。
是啊,许久不见甚是想念!
正如,嘉定有信心办好这场国际顶级赛事;同样地,嘉定更有信心为人民打造一座勇于改革创新,璀璨着开放品格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