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专题报道 >> 正文

视障的他,想做一束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的微光

日期:2024年5月23日 13:13:49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编者按

助残筑爱,与爱同行。为庆祝第34个“全国助残日”、第25个“上海助残周”,嘉融媒联合嘉定区残疾人联合会,推出“有爱,无碍”系列报道,通过对嘉定区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自强模范”“上海市助残先进个人”“上海市助残先进集体”“上海市残疾人之家”的事迹报道,弘扬中华民族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

做明亮的光,当残疾人的“知心人”

“大家加把劲,后天就比赛了,咱们争取为嘉定带回一枚奖牌!”初次相遇,王喆正在菊园新区阳光家园,带领即将参加市残疾人旱地冰壶比赛的队员们进行赛前训练。热情又不失谦逊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图片

王喆说,像今天这样组织残疾人参与体育或文艺活动,以及开展残疾人政策宣讲、信息统计、福利发放等都是他的工作日常。从嘉定镇街道桃园社区的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到上海市盲协副主席、嘉定区盲协主席,他二十年如一日投身嘉定镇街道辖区260多名残障人士和嘉定区3000多名视障人士的助残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许多盲人走出家门,走进社会,感受“光明”。

图片

王喆带领视力残疾人员参加活动

因自身四级视障,王喆对视障群体的艰难与不便感同身受。他积极鼓励和引导视障人士参加市视力残疾人网络知识竞赛、盲协征文比赛、残疾人运动会、盲人读书会等各类活动,帮助他们融入组织,充实生活,并针对视障群体开展一网通办需求调研,切实为他们发声。“今年我们会针对盲人就医再做需求调研,努力为大家打造更便捷舒心的就医环境。”王喆表示。

图片

做温暖的光,当残疾人的“热心人”

整个采访过程中,王喆的手机一直震个不停,其中大部分信息都来自视障残疾人。王喆说,视障群体用手机不方便,只要是发消息过来,都是急切需要帮助的,无论白天黑夜,都得第一时间回复。

视障人士汪阿婆今年79岁,王喆与汪阿婆的老伴加了微信以便随时联系。今年过年的时候,王喆还与志愿者一起到汪阿婆家包饺子。工作之外,他还主动陪伴辖区内的盲人出行就医,帮助代购生活物资。

除了衣食住行的生活需求,王喆也带领视障朋友们追逐“诗和远方”,家住嘉定镇街道州桥社区的盲人周师傅在他的开导和影响下,报名参加残疾人读屏软件学习班,通过互联网学习写诗,并在2021年首届全国盲人歌词大赛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

图片

“盲人相比健全人,有着更独特的价值观和敏锐的感知力,每个盲人都有出彩机会。”王喆感慨道。多年来,他组织嘉定区盲人获得了全国盲人广播剧征文二等奖、全国盲人诗词大赛三等奖、全国盲人板铃球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市视力残疾人运动会团体一等奖、市视力残疾人网络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等多项奖项,展现着嘉定视障群体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做彼此照耀的光,当残疾人的“贴心人”

长时间的助残服务工作,让王喆深深体会到“助人自助”的含义。虽然工作繁忙,他还是会抽出时间参与助残志愿服务,用经典诵读在残疾人中传播正能量,带领更多的有志人士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家人朋友在他的带领下都成为了嘉定区注册志愿者,甚至他的理发师也在他的带动下主动前往敬老院为老人义务理发。

图片

“视障人士身上乐观、坚韧的精神,也深深激励着我。”王喆在与残疾朋友的“双向奔赴”中,也收获着个人成长和人生启迪。“我的眼睛在做过手术之后,基本可以正常生活。回忆起以往黑暗的日子,更能理解他们的不易,所以就想做他们的眼睛,能帮他们多少就帮多少,就像在帮曾经的自己。”王喆真挚地说。

这位阳光有爱的助残先锋,内心也藏着孩童般的纯真。在王喆的工位上,一排排可爱的盲盒玩偶引人注目。“工作的时候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小东西就会心情很好,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给自己减减压。”王喆笑笑说。

图片

朗诵也是王喆的业余爱好。采访结束时候,他说,想要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诗歌送给记者,也送给所有残障朋友——“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其实啊,我们每一位残障朋友都是生活的强者。”

王喆表示,自己会继续用赤诚的心,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让每一位残障朋友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尾图.jpg

作者:刘睿涵
编辑:卓明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