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失能老年群体所占比例逐年攀升。为更好满足辖区内失能老年群体的生活照护需求,菊园新区因地制宜探索“五社联动”服务供给模式,以“社区+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社会慈善资源”为主体,调动多方力量、强化协作联动,用心用情构建全方位生活保障,助失能老人化美好愿景为生活实景。
强化社区阵地支撑
近日,嘉邦社区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启用,不少老人前来“探营”。“我平时经常感觉颈椎疼痛,来这里的按摩椅上坐一会儿,感觉疼痛缓解了,整个人都放松了。”居民金阿姨说,“按摩好了还能和大家一起聊聊天、看看报纸杂志,很充实。”
菊园新区为强化社区阵地支撑作用,夯实为老服务根基,依托“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大力推进各项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以我嘉·邻里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以及社区家门口养老服务站等为载体,致力为失能老人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建设邻里中心2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家、社区家门口养老服务站3家,覆盖周边社区近万人,让老年人就近享受便捷的养老服务。同时,充分运用设施资源聚集优势,在全社区推进老年人“一键叫车”智慧系统布局,让数字红利充分惠及失能老年群体,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发挥社工桥梁纽带作用
重阳节来临之际,嘉盛社区网格社工与社区老龄专委会人员,一起走访慰问了社区内100多位高龄老人,给老人们送上重阳糕和祝福。社工王静洁表示,“社区是个‘大家庭’,我们需要做的是耐心倾听,平日里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与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社工作为直接与失能老年人接触的“最后一公里”,承担着政策实施落地与老年群体需求反馈的重要职责。在日常工作中,社工们通过“四百大走访”“一家亲大走访”“特殊困难老年人关心关爱”等形式,与失能老年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并掌握他们的日常动态。同时,依托“高龄纯老家庭社区医养照护服务”项目,社工们带领专业团队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随访、生活照料、家庭清洗等专业服务,确保他们足不出户也能享受贴心服务。
强化社区志愿者协同辅助
在养老服务领域,菊园新区通过强化社区志愿者协同辅助,进一步细化服务供给能力,提升为老服务能级,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更贴心、专业的服务。
社区志愿者们依托“今天我值日”志愿服务项目,为失能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在各类为老项目服务开展过程中,担任起失能老人的“结对联系人”,一旦有任何问题,都能及时通过他们传达给社工或项目负责人,实现养老服务的全链条保障。
引进社会组织专业赋能
菊园新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灵活性与专业性特点,与复源社工师事务所等社会组织进行深度合作,以“项目化”形式引进专业力量,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依托“老吾老计划”“高龄纯老家庭社区医养照护服务”“大重病患者关爱服务”等项目,施行“科普+实操”模式,通过开展能力提升讲座、主题指导课程、一对一入户指导、小组互助等活动,为失能老人及其家属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内容。
强化社会慈善资源的补充作用
在现有养老服务体系组织架构的基础上,菊园新区加强各企事业单位与社会力量共建,通过资金捐赠、资源共享等形式,共同加入失能老年人关心关爱队伍,进一步强化社会慈善资源的补充作用,助力养老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菊园新区与辖区医院、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签约共建,定期到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各类“医养结合”服务;与上海嘉宝公益基金会达成共建,定期捐赠养老公益资金用于适老化改造等老年福利工程,全方位助力养老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
目前,菊园新区“五社联动”服务供给模式已覆盖辖区内老年群体近万人,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各类专业服务8000余次,累计获得捐赠款100万元,完成适老化改造家庭217户,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作者:通讯员桂燕、高田蕾
编辑:陈可欣(实习)